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5歲得了卵巢癌,為了保全生育能力,她決定這樣做

每個女性一生中被診斷為卵巢癌的風險為1:70,這是女性中的第二大常見婦科腫瘤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其中,卵巢交界性腫瘤(BOTs)是一類組織學特性和生物學行為介於良、惡性之間的低度惡性潛能腫瘤,細胞學特徵提示惡性但是沒有浸潤。這類腫瘤最青睞年輕女性,其中 20~40 歲生育年齡婦女約佔 50%。


來自海南的25歲女生小丁就是其中之一。去年的一次體檢徹底改變了她的生活。通過血液檢測,醫生髮現她的腫瘤標誌物CA125明顯升高,超音波及核磁共振檢查提示雙卵巢囊腫。後經手術治療,小丁切除了雙卵巢囊腫和盆腔病灶,病理提示:(左、右卵巢囊腫)卵巢交界性漿液性瘤;(盆腔病灶)微乳頭型交界性漿液性腫瘤,伴非浸潤性種植灶。今年1月,小丁複查影像提示右卵巢佔位,盆腔腹膜多處散在性病灶,疑似腫瘤複發。於是小丁再次做了手術切除右附件和盆腔腫物,術後病理提示右卵巢交界性漿液性腫瘤。

為了延緩疾病進展,術後小丁接受TP方案化療。化療完成後,再服用米曲唑維持治療。為了保留生育能力,醫生暫不對其左側附件進行切除。

然而,小丁心裡各種擔心,選擇保全生育能力風險大不大?化療副作用大要不要換方案?能不能靶向治療?怎麼備孕?……帶著這些疑慮,小丁最終通過知名中美跨境醫療平台漢鼎好醫友,預約了美國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翰分校綜合癌症中心主任Michael Birrer, M.D.(邁克爾·伯勒 醫學博士)進行視頻會診。他曾是麻省總醫院癌症中心婦科腫瘤研究計劃主任、麻省總醫院婦科腫瘤中心主任、哈佛大學醫學院醫學教授。

會診過程中,Birrer博士認為小丁先前所接受的手術、術後化療方案以及內分泌治療選擇都是十分合理的。由於病理報告提示腫瘤侵襲性高,他建議小丁維持目前的化療方案,直至完成6個療程。化療過程中若出現骨髓抑製的情況,可使用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來維持血細胞計數。針對基因檢測提示的BRAF突變,Birrer博士表示這是提示預後較好的一個標誌。如果小丁在化療及後續內分泌治療後,腫瘤複發,可針對BRAF進行靶向治療。治療前後進行影像學複查,以明確藥物療效。若治療完成後複查還有腫瘤殘餘,建議手術獲取新的組織,對殘餘腫瘤再次進行基因檢測,根據檢測結果調整治療方案。

針對保留生育能力的問題,Birrer博士指出,鑒於該腫瘤的高度侵襲性,選擇保存生育能力在美國並非標準療法,但如果患者經過後續治療複查沒有殘餘腫瘤,並希望保留生育功能,可以考慮先不手術切除另一側卵巢。後續備孕和妊娠應遵循婦產科醫生的指導。

關於(BOTs)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問題

手術是卵巢交界性腫瘤(BOTs)最重要、最基本的治療手段,近 75%的 BOT 患者診斷時處於早期( I 期) 。對於不滿 40歲有生育要求的早期BOTs患者,進行單側附件切除術或單純卵巢腫瘤去除術等保守性手術是相對安全有效的治療手段。有學者推薦,卵巢交界性腫瘤(BOTs)患者行保留生育功能術後的妊娠時間應避開其複發高峰期,盡量在術後半年至 1 年內開始,也可選擇度過高峰期停用化療葯後 6~12 個月後開始。對於術後無法自然妊娠的患者,可在腫瘤專科和生殖專科醫生的討論下選擇合適的輔助生殖技術(ART)進行助孕。

(備註:好醫友中美遠程會診案例的相關治療建議,均為個案個例,不適用於該患者之外的其他人。所有的臨床治療務必遵循醫師指導。)

原文鏈接:https://www.haoeyou.com/ovariancancerlist/2019073270.html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