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P2P“海歸派”大撤退

我們還有沒有機會從頭來過?

洪偌馨/文

1

7月11日,美股上市公司宜人貸發布一季報,宣布了一系列業務整合、收購重組、人事變動的重要消息。

其中,原CEO方以涵因個人原因辭職,宜人貸董事會主席唐寧將擔任整合後的宜人貸CEO。而方的離職,也標誌著宜人貸上市前打造的豪華「海歸」高管團隊,終究走向曲終人散。

時間倒回四年前。

2015年底,宜人貸上市時,《南方人物周刊》在封面文章《重返華爾街》的開篇寫到,「一群出身華爾街的中國人,帶著一家中國創新公司登陸紐交所,一個時代的金融變革力量正在崛起」。

文章記錄了這群出身華爾街的「上牛人」如何帶領一家中國的創新企業披荊斬棘登陸紐交所。這個由唐寧親自招攬來的管理團隊履歷華麗,幾位核心高管在加入宜人貸之前都在美國的金融或科技公司工作多年。

除了本身就在華爾街供職多年的唐寧,和一直擔任宜信首席戰略官的陳歡,方以涵的加入是這個宜人貸豪華高管團隊搭建的開始。

2011年,在唐寧打電話遊說方以涵回國前,她也萌生過回國創業的念頭。彼時的中國,移動互聯網的紅利剛剛爆發,新經濟、新金融的創業大潮湧動。但當時的方以涵已在美國生活、工作了19年。

90年代,畢業於中科大少年班的方以涵選擇了一條當時非常「主流」的道路,赴美留學。加入宜人貸之前,方以涵曾擔任美國上市公司IAC/ASK.com副總裁一職,負責全球搜索與問答相關的戰略、產品和運營工作。

回國初期,以顧問身份加入宜信的方以涵參與了宜人貸項目從0到1的全過程。2014年,宜人貸正式啟動上市計劃,她出任CEO一職。而後,首席技術官段念、首席風險官潘亦婷、首席財務管理叢鬱都在這一年相繼就任。

其中,潘亦婷在2014年回國前層供職於多家美國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部門,包括為中國新金融行業輸入了大量風控人才的Capital One;而叢鬱更是在華爾街從事投行工作多年,去哪兒、唯品會、YY都是他經辦的上市項目。

這群海歸精英見證了中國P2P行業的「黃金年代」。

彼時,國內市場上,各大城市接連頒布互聯網金融支持政策,2014年初,人人貸宣布獲得全球P2P領域最大一筆投資1.3億美金,點燃了整個行業的融資熱情。

當年,超20家P2P網貸平台獲得風投青睞,融資總額近25億人民幣。而在2015年,整個行業投資熱度不斷升溫,P2P借貸行業共發生104次融資事件,涉及96家平台,融資總額在130億元以上。

此外,在2014年底,美國P2P平台Lending Club登陸紐交所,上市當日大漲56%,隨後市值一度衝高至百億美金以上。「美國偶像」在資本市場上的成功,極大地提振了中國同行們的信心。

在當時的商業世界,Copy to China蔚然成風,宜人貸的海歸團隊集結,只是新金融行業興起、海外人才回流的一個縮影而已。

彼時,這批海歸精英的回歸為蓬勃發展的新金融行業注入了不少活力,甚至成為了一些公司融資、發展的金字招牌。典型如Capital One,一家公司就為行業輸入了數百位風控人員。

2

只是如今,時過境遷。

除了CEO方以涵宣布辭任外,COO兼CTO曹陽也於今年3月離職(段念離職後,曹陽於2016年就任宜人貸COO兼CTO)。而在更早之前,CRO潘亦婷已經回到美國負責拓展宜信的其他業務,與P2P再無交集。

此外, 值得注意的是,CFO叢鬱也在今年有了一個「聯席」夥伴——宜人貸在2018年報中披露,2019年宜人貸現任副總裁劉佳將與叢鬱一起擔任聯席CFO。

事實上,在海歸精英們的撤退大潮中,宜人貸並不孤獨。

此前,同樣出自Capital One的原愛錢進風控負責人陳羲,已經悄然離職,首席財務管理謝東的名字也從官網上消失。在此之前,愛錢進母公司在港交所提交的招股書失效,上市被無限期擱置。

從前幾年轟轟烈烈的歸國創業,到今天逐漸淡出(主要在一些頭部或知名度較高的平台),不少海歸精英們都沒能走出「水土不服」的困境。

我們此前聊到過的信而富,其創始人王征宇是最早一批的留美歸國博士,在90年代初便歸國創業,主導公司上市,卻沒能邁過商業化發展的門檻,將公司帶向了退市邊緣。(傳送門:《理想主義者的墜落》)

在此前一波又一波的P2P暴雷潮中,也有不少履歷光鮮的「海歸」們折戟。

例如,去年8月,被上海警察帶走的誇克金融法人代表郭震洲,堪稱擁有業內最豪華的履歷——曾任職於美國多家銀行,在摩根大通供職期間,還作為首席風險官負責其在中國與合作銀行籌建信用卡業務。

這或許也不難理解,海歸精英的光環、Copy to China的慣性,「資本盛夏」的助推使得他們在創業初期順風順水,但是在一系列的行業轉折來臨時,這些都不足以改變「潮水」的方向。

3

人才和資金的流向本就是一個行業興衰的重要標誌,海歸精英們的歸來是踩著新金融行業的「風口」,撤退之時也一樣。

從2017年開始,新金融行業正式開啟了IPO超級周期,信而富、趣店、樂信、拍拍貸、小贏科技、360金融、和信貸……越來越多的名公司加入赴美上市的隊伍之中。

率先登陸二級市場的宜人貸也不斷創下股價新高,上市一年內股價上漲接近200%,到2017年下半年,其股價更是一度飆高至近54美元,相當於發行價10.5美元的5倍以上。

股價上揚背後是業務的快速擴張——宜人貸2017年財報顯示,公司全年交易額為414億元,同比增長102%,實現營收總額55.43億元,同比增長71%。而這也是中國新金融市場進入發展快車道的縮影。同一年,樂信促成的交易額同比增長115%,拍拍貸則達到230%。

但轉捩點也在這一年降臨。

2017年末的現金貸監管風暴,以及遲遲沒有著落的P2P備案,給平台帶來了極大衝擊。四季度的數據的表現最能說明問題:活躍借款人數量減少,質保金比例提升吃掉大部分利潤,逾期率大幅上揚,2018年業績逾期下調。

悲觀的行業預期之下,不僅是宜人貸,當時所有的上市新金融公司在發布財報後股價都應聲下跌。

到2018年二季報發布時,宜人貸則從44美元/股跌至不足13美元,跌幅達到近70%;拍拍貸股價一度跌去40%至不足4美元;信而富股價更是滑滑梯般半年內下滑近80%,市值一度在1億美元上方徘徊。

而後的P2P「暴雷風波」來了一輪又一輪,行業流動性持續承壓。加上從「雙降」到「三降」,徹底斷絕了P2P行業規模擴張的可能。轉型求生成為了最後的出路。

在2017年報中,宜人貸宣布開始著重布局財富管理和技術服務平台,以增加收入來源。而在2018年報中,與紛紛轉型「助貸」的其他上市平台一樣,宜人貸宣布其已經與多家金融機構及銀行達成合作,專注於資金來源的持續多元化。

只是,一直以來,相較於同業,宜人貸的貸款產品期限較長、額度較高,而這並非機構資金最為青睞的一類資產。而相比於轉型更加徹底、財務增長強勁的同業們,宜人貸在2018年也隻交出了一份難以及格的答卷——2018年實現營收56.2億元,與上一年基本持平;淨利潤9.7億元,較上一年下滑30%。

如今的宜人貸,換了新的高管,整合了宜信的其他業務,還收購了P2P平台道口貸,一切似乎將重新開始。只不過,對P2P行業而言,真的還有機會從頭來過嗎?

(注:圖片出自電影《春光乍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