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潛望|滴滴與Uber全方位對比:營收規模更大 業務更聚焦本土

騰訊新聞《潛望》 紀振宇 6月11日發自矽谷

幾經波折,成立近10年的全球最大移動出行平台滴滴終於在本周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招股書,為上市做最後衝刺。

先於滴滴一步實現上市的全球另一大出行平台Uber,無疑是與其進行比照的最佳標的。這兩家公司的業務規模在行業內數一數二,業務模式類似,雙方財報業績中的營收、利潤等關鍵指標也基本反映了兩者的相似性,例如在排除新冠疫情影響下,雙方的移動出行業務規模歷年來顯著增長,並已實現運營利潤為正,但卻由於受到其他業務的拖累,使得總體運營依然虧損。

除此以外,雙方在多年的發展過程中也逐步走出了自己的特色,這使得雙方之間又存在著不小的差別。例如Uber立足於全球市場,儘管總部位於美國,但美國以外貢獻的交易量已經達到近80%,而相比滴滴則更聚焦於中國市場,中國移動出行業務收入佔比高達90%,此外,2020年在全球範圍內肆虐的新冠疫情,則倒逼Uber朝著外賣業務轉型,去年一年外賣業務收入佔比已經將近40%。滴滴則孵化出橙心優選這一社區電商業務並已剝離並計劃獨立上市。

由於雙方在2016年所達成的一筆將Uber中國業務出售給滴滴的交易,使得雙方交叉持股,其中Uber對滴滴在上市前持股比例高達12.8%,而滴滴則在2020年已清空所持全部Uber股份,實現了4億美元的投資收益。

對於接下來外界最為關心的滴滴上市估值問題,外界此前有傳聞稱,滴滴正在衝擊高達千億美元的上市估值,對比Uber目前900多億美元的市值,這樣的目標並非毫無依據,但滴滴在招股書中披露,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其內部授予期權所對應的估算的股票公允價格為每股47美元,對應市值為不到600億美元,再結合目前美股相對疲軟的市場情況,衝擊600甚至700億美元市值對於滴滴來說可能是更為實際的預期。

滴滴營收規模更大對虧損的控制更好

從2018至2020年,滴滴營收分別為208.14億美元、227.6億美元和203.98億美元,相比Uber的營收分別為104.33億美元、130億美元和113.9億美元。2020年全年由於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滴滴和Uber全年的營收同比均出現下滑,其中滴滴下滑幅度為10%,Uber下滑幅度為12.4%,雙方營收下滑幅度的差異也基本反映了新冠疫情在中國及海外的不同嚴重和持續程度。

根據滴滴招股書披露,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平台上平均月活躍用戶數為1.56億,同期Uber平台月活躍用戶數為9800萬。滴滴平台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的年活躍司機總數為1300萬。

從盈利狀況來看,兩大出行平台歷年來均持續出現虧損情況,對雙方從2018年至2021年第一季度的運營虧損(Loss from Operation)情況來看,Uber的運營虧損情況更為嚴重,均遠遠超過滴滴。

今年第一季度,滴滴淨利潤實現8.25億美元,但實際上其運營業務層面依然是10.16億美元的虧損,只是因為本季度計入了18億美元的投資收益才實現了淨利潤為正。滴滴在其照顧書中指出,今年第一季度實現的近19億美元的投資收益,主要來自於對旗下橙心優選的剝離,從中獲得了14億美元的未實現投資收益。

在連年嚴重虧損的情況下,滴滴和Uber依然能夠保持充裕的現金流。截至今年第一季度,Uber持有現金及等價物48.36億美元,滴滴持有現金及等價物35.82億美元。在持續虧損情況下保持現金充裕的唯一途徑就是融資,據滴滴招股書披露,今年第一季度,滴滴通過發行可轉債共獲得12億美元資金,短期借款獲得3億美元,長期借款1億美元。2020年全年,通過對外融資活動募集資金為14億美元。

Uber的情況也類似,從2018年至2020年,對外募集資金分別為46.4億美元、89.4億美元和13.8億美元。

移動出行業務均實現運營利潤為正其他業務對利潤形成拖累

從業務構成來看,滴滴在招股書中列舉了三大業務方向,分別為中國移動出行(China Mobility)、國際業務(International)和其他探索業務(Other initiatives)。

Uber的業務部門則分為移動出行(Mobility)、外賣(Delivery)、貨運(Freight)、自動駕駛(ATG)以及其他業務。

從營收貢獻來看,滴滴旗下中國移動出行業務貢獻的收入佔總營收收入達到90%,相比Uber的業務收入貢獻則更為多元化,尤其是在去年疫情所導致出行業務極度收縮的情況下,Uber進一步加速推動了外賣業務,使得其對收入貢獻的比例進一步上升,從2018年至2020年,Uber外賣業務的營收由7.72億美元增長至39億美元,出行業務則由2018年的92億美元萎縮至2020年的60.89億美元。外賣業務佔總收入的比例從2018年的7.4%上升至2020年的35%。

從盈利狀況來看,滴滴旗下的中國移動出行業務從2019年起開始實現運營利潤為正,2019年和2020年調整後的息稅攤銷前利潤分別為5.91億美元和6.09億美元。同期國際業務則帶來4.85億美元和5.44億美元的運營虧損,其他探索性業務分別帶來5.31億美元和13.5億美元運營虧損,因此總體來看,滴滴未能實現總體的運營利潤為正主要是受到國際業務和其他探索性業務的拖累。

反觀Uber旗下的業務情況與滴滴也有所類似,其移動出行業務從2018年起已實現穩定運營利潤為正,2018至2020年息稅攤銷折舊前利潤分別為15.4億、20.7億和11.7億美元,外賣業務則分別出現了6.01、13.72盒8.73億美元的息稅攤銷折舊前虧損,此外大筆的公司運營支出盒平台研發費用也拖累了總體的盈利,2018至2020年期間這部分費用為19.7億、24.6億和21.3億美元。

國際化程度:Uber營收更多來自美國以外滴滴更專注中國市場

從業務國際化程度來看,Uber更像是一家國際化公司,服務覆蓋71個國家,目前美國以外的出行業務佔到全部出行交易的79%。而滴滴則更為專注於中國市場,90%的營收來自於中國移動出行業務,在中國以外業務目前已拓展至14個國家,但規模依然較小。

持股情況:創始人通過B類股保證對公司的控制權

從滴滴招股書中披露的持股情況來看,創始人及管理層團隊在上市前的持股比例為10.5%,其中滴滴創始人兼董事會主席、首席執行官程維的持股比例為7%、滴滴總裁柳青持股比例為1.7%。軟銀願景基金持股比例為21.5%,Uber對滴滴的持股為12.8%,騰訊持股為6.8%。

儘管創始人及管理團隊持股經濟利益比例為10.5%,但招股書中披露這一群體的投票權達到20.1%,應該是通過持有擁有更多投票權的B類股實現,目前在滴滴提交的第一版招股書中還沒有明確說明一股B類股擁有相當於A類股幾倍的投票權。通過A、B類股在投票權方面的區別,創始人團隊保證了對公司在未來的控制權和話語權,這也是在美股上市的公司的慣常做法。

Uber與滴滴互相持股情況

Uber和滴滴這兩家全球最大的移動出行平台還存在互相持股的情況,這要追溯到2016年雙方所做的一筆交易,即Uber將中國業務出售給滴滴,並將相應的資產置換為滴滴的股份,從滴滴的招股書中可見,經過後續的幾輪融資的稀釋,在上市前,Uber對滴滴的持股比例為12.8%。

在2016年雙方的這筆交易中,滴滴獲得了在Uber G輪融資中價值10億美元的對應股份,在招股書中,滴滴披露,2020年,投資收益為4億美元,主要來自於Uber在2020年股價的上漲,目前滴滴已經全部清空對Uber的持股,獲得已實現投資收益4億美元。

滴滴上市估值:衝擊600億美元以上更為現實

對於接下來滴滴衝刺上市,外界最為關心的就是其估值問題,對此滴滴在其照顧書中透露了部分可參考信息,在內部授予期權激勵時所參考的股票公允價格目前為每股47.71美元。

從滴滴給出的歷年股票公允價格的估算可以看出,2018年公允價格出現了一定的回調,隨後有所上升,但在2020年上半年由於受到新冠疫情影響,股票公允價格在2020年7月29日跌至每股37.65美元幾乎是歷年來的最低水準,隨後隨著國內疫情的緩解和業務的回升,到2020年底,滴滴對股票公允價格的估算回到了42.08美元,並在今年第一季度末達到每股47.71美元的高位。

根據滴滴公布的11.3億總股數計算,對應的市值約為539億美元。相比Uber 目前935億美元市值仍有較大的差距。顯然滴滴在接下來的上市中,希望衝擊一個更高的估值,但考慮到目前美股市場總體疲軟,加上美聯儲未來加息預期上升市場趨於謹慎,滴滴上市衝擊一個600億美元以上到700億美元的估值應該算目前情況下較為實際的期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