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實名抗議!這神作居然沒上9分?每句台詞我都想截圖轉發

說一個事兒啊,就是影哥發現身邊好些年輕同事不怎麽追近來的新劇,反倒更熱衷於看以前的劇。

有個93的小姑娘特迷《生活大爆炸》,前前後後不知道刷了多少遍,今年這劇終於迎來大結局,她是哭著看完的。

還有個95的小姑娘(沒錯,影哥身邊小姑娘特別多,別羨慕)跟我說,最近在看《編輯部的故事》

這劇相當“古早”了,1992年播出的。

開國產系列喜劇之先河,導演趙寶剛、金炎,編劇王朔、馬未都、馮小剛,演員葛優、呂麗萍、侯耀華,全員大咖。

就連客串的,都是張國立、濮存晰、於謙這種量級的。

“古早”歸“古早”,卻歷久彌新。

其中很多台詞一直為人津津樂道,即使在今天看來,仍然十分寫實、極盡諷刺。

毫不過分的說,它“至今仍是中國頂尖的情景喜劇之一”

01

當初這個劇是鄭曉龍策劃提出的,對,就是《甄嬛傳》的導演。

一來是為了創新,咱國家那時候還沒有什麽系列喜劇,二來是為了“說一些想說的話”

也正是因為如此,該劇當時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過審,好在時任北京廣電總局的老局長張永經思想比較開放,力排眾議,這劇才得以立項開拍。

《編輯部的故事》播出後,得到了不少年輕人的追捧,爭相模仿劇中人物的對白,甚至還專門整理出一部對話集。

據說後來鄭曉龍籌拍《北京人在紐約》,薑文主動找到他:

“看了《編輯部的故事》,沒想到電視劇能拍成這樣,你的劇我一定要演。

02

《編輯部的故事》圍繞著一本雜誌《人間指南》,編輯團隊的人物設定完全就是王朔、馮小剛他們純聊出來的。

最先出爐的是李冬寶(葛優飾),能說會道、幽默有才華,別看人不是什麽典型性帥哥,還透著點蔫壞,卻是個玩得了單反、戴著貝雷帽的文藝青年。

雖然老看著沒正形,然“一顆紅心向太陽”。

他的太陽就是戈玲(呂麗萍飾),同樣是一位文藝青年,性格精靈古怪,一頭黑長直,衣品突出,襯衫、西裝、長裙上身,時而淑女、時而個性。

奈何這個“太陽”有點心高氣傲,和李冬寶總是若即若離的。

除了這對辦公室CP,還有圓滑勢利、一天到晚老想著晉升賺錢的余德利,摳門的劉書友,以及傳統古板的牛大姐。

幾個人性格各異,日常對話妙語連珠,特別有意思。

聊完人物設定就討論要說什麽,一集一個話題,王朔他們羅列了20多個,幾個人各領了幾個回去寫。

話題涉及減肥、行賄受賄、吃吃喝喝的處世之道、抗洪救災、第三者、征婚等等等等,聊的東西很多到現在仍然不過時。

03

《編輯部的故事》極盡戲謔、諷刺之能事,尤其台詞,那叫一個絕。

李冬寶說的這段話,算是把人這一輩子的難說得淋漓盡致。

“打在胎裡,就隨時有可能流產;當媽的一口煙就可能長成畸形,長慢了心髒缺損,長快了就6指;好容易扛過十個月生出來了,一不留神還得讓產鉗把腦袋夾扁了。都躲過去了,小兒麻痹,百日咳,猩紅熱,大腦炎,還在前面等著呢;哭起來嗆奶,走起來摔跤,摸水水燙,碰火火燎;是個東西撞上,咱就是個半死,鈣多了不長個兒,鈣少了羅圈腿;總算混到會吃飯能出門了,天上下雹子,地下跑汽車,大街小巷是個暗處就躲著壞人,你說趕上誰都是個九死一生,不送命也得落個殘疾。”

所以朋友們哪,和旁邊的朋友、同事、親人抱抱吧,都是生長力過硬的娃兒啊。

都說“有情人終成眷屬”,葛大爺卻說“有情人難成眷屬”。

“真正能結婚的,那都是找寒了心,扛不住孤獨的大男大女”

在談到未來科學時,戈玲說人的外型好模仿,可人的內裡誰能學啊?

“我們人的缺陷、毛病,誰能學啊,那可是我們獨一無二的東西。”

對於對外人彬彬有禮,對親人好朋友橫這點,葛大爺自我檢討“以為既是親人朋友,就不必設防了”。

戈玲犀利指出,你該檢討了,“對同志親人朋友,客客氣氣這面大旗不能丟。丟了就出亂子”

要不說“親兄弟也得明算账呢”。

04

說是喜劇,《編輯部的故事》卻真正在那個年代說了自己想說的話。

它安排了一個“牛大姐”,諷刺了當時無所不在的“馬列老太太”;

它設計了一個“趙永剛”,作為喪文化的代表,打破了性取向的沉默;

它句句一語雙關,諷刺了當時,也在不經意間預言了現在。

劇一開始,這本叫作《人間指南》的雜誌因為銷量過低,面臨著解散的危機。

這個情節的設定,就像一個預言,預示了今後幾十年的變化。

報紙、雜誌漸漸遠離了我們,過去看電視的日子,如今也都一個個守著手機。

書香、墨香、紙的質感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手機螢幕的觸感。

各種劇紛至遝來的同時,“情景喜劇”卻好像消失了蹤影。

那個堆積著各種素材、報紙的辦公桌,那個一群人嘰嘰喳喳的編輯部,永遠成為了這個時代的最終章。

曾經困惑的我們,依然沒有清醒。

曾經勇敢的我們,愈發小心翼翼。

曾經高歌理想的我們,現在連理想這兩個字也懶得再提......

1992過去了,我很懷念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