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光明時評:一條五星好評0.8元,APP市場不能被“刷榜”綁架

作者:朱昌俊

在手機上下載應用軟體的時候,很多人會去看這個軟體的評分和評論,但事實上這些評分和評論都可能是一種“錯覺”。近日,央視財經發現,有很多手機App商家通過海量的虛假好評、虛增下載量數據等手段來提升其在應用市場中的排名,這都要靠第三方公司提供的“刷榜”服務,只要付費,這些公司就可以在應用市場中,增加任意一款App的好評和下載量。據記者調查發現,蘋果市場一條五星好評是0.8元,一個真人用戶下載一次App的價格是2.2元。

關於互聯網的“造假”生意,用“哪裡有流量,哪裡就有‘黑產’”來形容恐怕都不為過。前段時間周杰倫和蔡徐坤粉絲們的打榜大戰,就將某種“數字遊戲”給公開化了。而“一條好評0.8元,下載一次APP2.2元”,這般“明碼標價”的刷榜業務,也意味著人們在下載APP前看評分和評論的“經驗”也已經失效。這再次應驗了互聯網時代人們的一種普遍擔心——播放量可以買,好評可以造假,下載量可以刷,還有什麽是可以信的?

App刷榜,其實早就不是什麽新現象。公開報導顯示,早在2013年,刷榜就已成為手遊行業的常態,並逐漸被默認為市場推廣的一種手段;蘋果在過去幾年也對刷榜行為予以了打擊,部分APP被直接下架;2016年,一家提供應用商店數據的科技公司將兩家杭州的刷榜代理公司告上法庭……但縱是如此,和其它領域的流量造假一樣,APP刷榜並沒有隨著行業發展而得到應有收斂,相反,整個行業所愈發呈現出來的被刷榜所“綁架”的傾向,更加值得警惕了。

就在最近的一次安全沙龍上,有業內人士表示,“虛假流量已經滲透到整個互聯網世界的肌理”,“各類刷量平台在我國已超過1000家”,“現在國內刷量產業的人員規模累計達到九百多萬。”這些數據是否準確不論,但是所反映出的某種造假現象的普遍化或不容否認。無論是哪一種方式的“刷量”,在構成不正當競爭的同時,也加劇了互聯網行業的虛假繁榮泡沫。現實中,一家互聯網企業或平台的市場競爭力與估值,數據和好評往往是最直觀的參考標準。於是,相當一部分平台的“核心競爭力”和融資的“底氣”,就建立在刷榜之上。在這種潛規則的主導下,幾乎所有平台都可能被裹挾到造假的洪流之中。調查發現,部分頭部應用也難以“幸免”,就足以說明問題。

長此以往,這一現象便將形成一種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循環。一方面,只需刷榜就可以把APP“頂”到排行榜的前端,又還有多少人會真正注重靠質量去贏得競爭?更何況,刷榜服務動輒數十萬的費用,也必將擠壓開發者在前端技術上的投入空間;另一方面,靠巨額投入支撐的刷榜,意味著越是頭部APP越是有能力搶得“頭籌”,這必然抬高一些資金不那麽充裕的後來者和一些初創公司的競爭門檻,間接扼殺行業的創新和競爭活力。

與刷榜、流量造假的繁榮相比,當前對互聯網黑產的治理力度明顯處於下風。從監管端來看,儘管像2015年上海工商部門就查處了一家手遊刷榜公司,蘋果等應用商店也不時處理一些刷榜的APP,但整體上,刷榜等黑產經營仍有相當大的自由空間。很明顯,監管部門需要進一步完善相應的制度規範,各平台也應增強守土有責意識,共同抬升作假的門檻和懲戒力度。像平台識別和查處的造假行為完全可以與監管部門進行信息對接,強化共治之勢。

中國互聯網產業的發展規模和程度已居世界前列,未來也仍有很大的發展前景。但是,互聯網“黑產”的普遍化,將對其長遠發展埋下隱患,構成一種潛在的發展風險。是泡沫就終有被戳破的一天,與其懷著僥幸心理任其虛胖,不如早日“擠水分”。讓互聯網數據真實起來,需要管理制度的規範和完善,也有待整個互聯網行業的覺醒——是時候向互聯網“黑產”宣戰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