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被指數據造假、利潤注水 被做空的新高教何去何從?

近日,港股上市公司新高教(02001.HK)被一家名為空城研究的機構做空。做空報告稱,經過對新高教生源、關聯交易、成本等方面進行調查後,認為其存在上市數據造假、披露利潤注水成分高達50%等情況。而新高教發布澄清公告稱,報告的指控和資料具有誤導性、不真實、不專業及毫無根據,將提起法律訴訟。但事實上,作為去年的港股新貴,新高教的股價自去年8月起一路出現頹勢,而這都與民促法修訂草案中各項對於民辦學校加強監管的政策密不可分。

一度大跌

2月21日,空城研究發布做空報告,指控港股上市公司新高教存在數據造假、利潤注水等行為。次日,新高教發布澄清公告稱,空城研究的指控及發布的資料不真實且毫無根據。

隨後,空城研究針對新高教的澄清公告發布了回應,指控新高教有意回避核心問題,且無法證明關聯交易不存在。同時,在回應材料中,空城研究對新高教澄清公告的主要論點逐句作出了反駁。對此,新高教認為,空城研究的回應屬失實及具誤導性,公司正收集證據,並計劃就損害賠償或其他補償,向編制或刊載報告有關實體或個人提起法律訴訟。

在空城研究提出的報告中,稱其對新高教進行了盡職調查,走訪了大量學生和老師,並實地勘察了眾多合作部門,提出了四點質疑。

首先指其通過表外支付的方式隱瞞招生傭金,稱招生人員花錢打入高中進行推廣銷售,有償獲取高中班主任的配合,估算2017年的招生傭金高達 5100萬元。新高教集團對此表示,不存在任何形式的有償招生費用,實施“規範招生和品牌招生”。

同時,報告指出新高教集團以不具有任何商業實質的“獨家技術服務及管理谘詢協議”為由,向其剛收購的東北一間高校收取所謂的服務費4380萬元,並確認為收入,是通過關聯交易輸送利益為了衝刺IPO利潤。而新高教集團回應稱,協議簽署時東北學校仍為獨立第三方,不應視為關聯人士交易,且簽訂的協議在商業上屬合理。

針對沽空機構指出的基本辦學條件、教學質量、師生比不達標等問題,新高教集團回應,公司已為所有學校取得經營民辦學校的許可證,且有關許可證須進行年度審閱。所有學校每年向地方部門提交師生比例,從未遭受行政處罰。

在結論中,空城研究按照18倍的行業平均市盈率,給新高教的估價為1.62 港元每股,與當前價格相比,預計下跌空間為68%。受做空報告影響,當日新高教股價跌幅達13.39%,報收4.4港元,後出現小幅上漲,但仍低於做空前的股價。截至2月27日收盤,股價為4.46港元,總市值63.83億港元。

曾是寵兒

公開資料顯示,新高教集團成立於1999年,於2017年4月在港上市。而就在2017年,內地教育企業掀起了一股赴港上市的熱潮,睿見教育、宇華教育、民生教育、中教控股等教育企業相繼登陸港股,且都走出了驚人的漲勢。在這批備受熱捧的教育板塊新秀之中,新高教因上市一年股價翻倍而引人注目。

據了解,新高教上市價為每股2.78港元,上市後表現並不亮眼。但上市4個月時,新高教宣布其獲納入恆生綜合指數及其旗下小型股指數,以及恆生消費品製造及服務業指數,公司股價很快暴漲並在小一年的時間裡一路持續攀升,直上5港元價位。

同時,2017年9月,《民辦教育促進法》(以下簡稱“新《民促法》”)正式實施。強調了營利性和非營利性民辦學校進行分類管理。民辦教育舉辦者的合法權益更加明確,政府和社會各部門對民辦教育的鼓勵扶持和監督管理職責更加清晰。

新《民促法》規定義務教育階段不得設立營利性民辦學校,而幼兒園、高中、高校以及職業學校成為企業獲利的主要選擇,而這恰恰就包括了主營高等教育的新高教。也使得其在2018年上半年股價表現依然堅挺,在6月曾創下收市價8.39港元的峰值。

得益於政策紅利,新高教開啟並購擴張。除了雲南和貴州2所直營學校,又收購了5所,覆蓋了本科、專科及高職學段,在校生總數超過8萬人。作為民辦高校,收入一般主要來源於學費和住宿費,學校和學生數量就幾乎等同於業績,加快學校網絡布局保證了新高教上市後亮麗的業績數字。

回歸教育本質

在2018年8月後,新高教的股價卻直線跳水,而這個堪稱新高教在資本市場所遭遇的最關鍵的轉折點,便是出自教育監管層面的又一道新政。《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送審稿)》發布,開始對教育行業民辦學校變相營利手法加強監管。

政策要求“實施集團化辦學的,不得通過兼並收購、加盟連鎖、協議控制等方式控制非營利性民辦學校”,而這對頻繁通過收購兼並擴張業務規模的新高教影響堪稱巨大。當天公司股價暴跌32.5%,收市價從此前7、8港元水準下挫至4.7港元,此後新高教的股價表現就一直平平。而且受整體教育概念股低迷的影響,股價不太理想。

“政策層面對新高教及民辦教育行業的影響是很大的,資本市場的反映也是很激烈的,”學易時代創始人呂森林表示,隨著職教20條頒布,中長期來看,新高教為代表的高等教育企業將受惠於職業教育政策的真正落地。

短期來看,新高教面臨著告別政策紅利,將更多心力放在業務發展之上的局面。匯豐分析師指出,市場是試金石,時間能判斷一個行業和公司的價值到底有多大。港股教育板塊股價市值在2018年下半年表現不佳,投資者短期內賺到錢的可能也不多。但優秀的投資者更看重財報,教育類公司財報還是優質的,畢竟平均20%的淨資產回報率還在。相比經濟周期、產業周期,影響最大的是還是政策周期。教育是一個“慢行業”,最終考驗的還是教學質量,品質和口碑才是競爭的關鍵。

北京商報記者 劉斯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