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有種智慧叫:做人別太絕,凡事留余地

最有格調的心學微刊

郭德綱曾說過一段話:

“得饒人處且饒人,山不轉水轉,人生在世,誰都會有馬高蹬短,山窮水盡的時候,留一些余地,是給自己一些退路。”

以前無感,但隨著年歲漸長,發現這話充滿智慧。

1

大概10年前,我做大項目經理時,突破一個大企業,從上到下,關係到位,服務方案也設計的可圈可點。

那企業原來的供應商,卻在關鍵時刻犯下一個錯誤,被客戶總經理要求換掉,讓我們承接所有業務。

我欣喜不已,去向長官匯報。

誰知,長官卻說,不要全接,給原供應商留一部分業務。

我很詫異,這不是給競爭對手留活路嗎?他們回頭反咬一口怎麽辦?

長官解釋:競爭對手服務客戶多年,想必關係沉澱不淺,一個子不留,人家必會絕地反擊,極盡所能利用原有的關係,給我們製造麻煩,這樣還不如給對方留條生路。

雖不情願,但還是主動找了客戶,幫競爭對手開脫,說他們所犯錯誤,是行業共性問題,放到哪家公司都難處理。

同時,還建議客戶啟用兩個供應商,便於比較服務......

事後,競爭對手的項目經理,給我電話,閑扯了一會兒,雖然始終沒說“謝”字,但感激之情,也溢於言語。

此後,我們相安無事,共同維護這個項目5年......

前段時間,我收到一個微信,是某金融公司的培訓邀請,而且是合作多期的大項目。

出於職業習慣,我問經辦人是如何找到我的,他說是長官的指示,當他提到長官的名字後,我才意識到,就是當年那個項目經理。

現在,他已位高權重,通過別人的朋友圈看到我在做培訓,於是叫手下找我合作。

這事兒,讓我挺有感觸。

當年放對手一馬,並非良心發現,只是長官要求。

沒想到,風水輪流轉這事還真存在,曾經的對手變成客戶,過去的克制變成將來的回報,雖然未曾預期,它卻真實發生了。

所以,一個道理放至時間的長河,往往才能印證。

比如“給別人留條路”這事,年少輕狂時不以為然,人到中年就會發現,所謂的“福報”,並非空穴來風,只是過往的積累而已。

就像當年,倘若“趕盡殺絕”,其實增添不了多少收益,但和對方必會結下梁子,也是給將來豎了一堵牆。

“留點口糧給別人”,貌似當時吃了點虧,但是山水有相逢,無意中給未來鋪了一條路。

2

有個成語叫做“慧極必傷”,以前不太明白,為什麽太聰明的人總容易受傷。

後來知道,其實是,“顯得”太聰明的人,才容易受傷。

這是因為,這種人總仰仗自己的“慧”,去揭別人的“傷”,最後自己反受其傷。

以前在某寫作社群,一個群友,貌似讀了不少書,反應很敏捷,思想也比較深刻,但有一個毛病,愛擠兌人。

群裡面300多號人,幾乎每個人都被他“教育”過,誰敢對他的“建議”稍有不服,他便會旁征博引,運用強大的詭辯之術,把對方制服。

而且,整個過程盛氣凌人,拳拳到肉。

最終,引起眾怒,群主無奈只能把他請出群。

你可能會覺得,此人有才華,只是性子直了點,愛表現。

我倒覺得,性子直,適當的表現也沒啥,關鍵是,就算別人平庸,也不應該被你當成墊腳石。

總把優秀凌駕在別人的不堪之上,不給別人絲毫余地,就算你贏了爭論,但也輸了人緣,給自己埋下敗筆,值得嗎?

與人的日常交往,又不是上演“奇葩說”,不用總扮演黃執中吧?要知道,下面的他,可從不給別人添堵。

所以,一個成熟通透之人,應該是心中透亮,言語矜持,以不戳別人痛點為原則。

就像曾國藩晚年悟到的:

“我有美名,則人必有受不美之名與雖美而遠不能及已名者,相形之際,蓋難為情。”

也就是說,我是希望受人敬仰,但這不能以貶低他人為前提,如果讓別人蓋難為情,我寧可不要這種敬仰。

3

台灣作家劉墉的女兒,一次和朋友聊天,那朋友剛剛從北京回來,說住在某個豪華大酒店。

因為劉墉一家也去住過,女兒便談起那家酒店大堂的水晶球,還有地下室畫廊。

朋友卻全然不知,於是女兒便質疑對方是在吹牛,兩人因此大吵一番。

劉墉知道後,告訴女兒這樣做很不妥,還講了一個自己的遭遇。

一次劉墉兩口跟團去巴黎,行程中沒有安排羅浮宮,但兩人趁大家午餐,跑過去極快的瀏覽了一邊,還買了點紀念品。

回到團隊大巴車上,有團友看到盧浮宮紀念品,很驚訝說,這麽短的時間,你們去了一趟盧浮宮?

在得到肯定的答覆後,團友又問:“盧浮宮的門票聽說很貴,是多少錢啊?”

劉墉兩口傻了臉,因為他們根本沒買票!

事後,劉墉才知道,兩人急急忙忙是從出口闖了進去,無意之中竟逃了票。

劉墉說,如果那團友追問下去,定會引起全車人的兩個猜測:

要麽兩人根本沒去盧浮宮,是在吹牛;

要麽兩人逃了票,罪惡更大。

但是,那團友看到兩人的尷尬表情後,馬上把話題扯開,給劉墉兩口保住了面子。

劉墉借這事告訴女兒,很多事是意想不到的。

比如,女兒的那個朋友也許是跟團,晚入早出,根本沒留意酒店的細節。

而且,就算她吹牛,又沒傷到誰,何必打破砂鍋問到底呢?無端和別人產生摩擦,真的沒必要。

你可能覺得劉墉倡導的難得糊塗很世俗,但我卻覺得是人際交往的重要法則。

根據心理學研究,人對“負面”要素的關注,要遠遠大於“正面”要素。

所以,你無意為別人製造一次難堪,足以毀掉精心打造的千百次溫暖。

我也見過很多原本親密無間的基友,演變成不共戴天的仇人,歸根結底,就是不懂得給對方留空間,當你逼到對方無言以對,也是你們友盡之時。

4

中國古代軍事中有個成語:“圍師必闕”。

是指,軍隊圍城時,會故意留個城門,給城裡計程車兵逃亡。

為什麽會這樣?

因為如果把對方逼向絕境,困獸猶鬥,就算取得勝利,也自損不少。

與其這般,還不如給對方一條生路,正所謂“窮寇莫追”就是這個理兒。

當年,華為進軍歐洲市場時,采取較高的定價策略。

有記者採訪任正非,說按照華為的能力,可以把價格壓得很低,迅速搶佔歐洲市場份額,為什麽不這樣做?

任正非回答,不希望佔太多份額,因為也要讓競爭對手生存。畢竟,把別人整死不是目的,這樣自己也活不久。

你看,任正非是個明白人,知道留條活動給對方,這樣自己也才能長久。

記得十幾年前,中國鞋帽產品剛打入歐洲市場,採用“不留活口”的行銷方式,極低的價格不說,還一反歐洲人的生活傳統,在該休市的節日照常營業。

最後,歐洲商家聯合抵抗,街頭遊行,焚燒中國產品。最終,國家也出面,下發相關規定,限制中國商人的經營。

這事兒,且不說對錯,單單這種竭澤而漁的方法,自個兒佔不到便宜,反而深陷困境,還真不值得提倡。

凡事不做絕,最典型的一個反面案例,就是昆山龍哥事件

8月份,一個燥熱的夜晚,昆山某路口,黑社會龍哥駕駛寶馬,撞到騎自行車的老實人於某。

龍哥下車,對於某拳打腳踢。

一開始,於某畏畏縮縮,不敢奮力還手,龍哥佔盡便宜。

龍哥竟然還不知足,回車裡拿出一把長刀,一邊揚言要砍死對方,一邊揮刀擊打。

於某一聽,反正都是死,豁出去了,趁刀掉落之際,迅速撿起,幾束刀光閃過,龍哥已倒地不治。

吳思在《潛規則》一書說到:

手執利刃之人,多死於利刃之下。

還用很多歷史故事來印證這點。

因為當利刃在手,你便會自感強大,常逼人於死角,最終卻引發對方的以死相搏,歷史的種種悲劇,莫不如此。

當然,吳思所說利刃,不僅指武器,還有能力、權力,那些讓你仰仗的東西。

5

有一種人生智慧叫,做人別太絕,凡事留余地。

這不是讓你放棄對自我卓越的追逐,也不是讓你摒棄對事業的死磕精神。

因為在自我成長的單向維度,只需關照好自我,不用顧及其他。

但是,塵世是一張網,每一根線都牽連著不同的人。

在這個多變量的維度,你的一舉一動都會作用到他人,同時也會反作用到自己。

所以,即使你優勢佔盡,也不要讓對方沒有立錐之地,對方再弱,也能玉石俱焚;

所以,哪怕你手眼通天,也留點敬畏之心,你再大,也大不過天。

正所謂“大成若缺”,那點缺失,恰恰是你成就的映照;

正所謂“器滿則覆” ,凡事滿溢,便離傾覆不遠。

也正如莫言所說:

世界上的事情, 最忌諱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圓滿了,馬上就要虧厭;樹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馬上就要墜落。

所以,稍留欠缺,才能持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