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奇點汽車遷總部、衝科創板,“窮人家孩子”寒冬求生

【獵雲網(微信號:ilieyun)北京】12月28日報導(文/周效敬)

“物理學上認為,奇點是宇宙大爆炸的開始,是宇宙從無到有的那一點,所有已知的物理規律在這裡都不適用,時間和空間在這裡結束、也從這裡開始。在那個點之前,沒有人知道那個點會發生什麽,無法描述,也無法預測。”

奇點汽車CEO沈海寅是青藤大學的學員,在星空演講中,他如上描述“奇點”的物理學概念。

美國作家盧克?多米爾將“奇點”定義為機器在某些方面的智能超過人類的那一個點。2016年3月,AlphaGo戰勝圍棋世界冠軍李世石的同一天,奇點汽車品牌誕生了。就在人工智能從技術和產業兩個方面臨近奇點的時刻,奇點汽車來到了這個大爆炸的時代。

而當下奇點汽車正在經歷的時刻,一如它的名字,既是結束也是開始,無法描述甚至也無法預測。

總部搬家背後

“我們把自己當成一個‘窮人家的孩子’,老大成績不錯,考了清華,但學費比較貴;鑒於家底不夠殷實,老二就先讀個職業學校吧!”在獵雲網問到為何進軍商用車時,奇點汽車CEO沈海寅半開玩笑似的說道。

不久前,網上流傳奇點汽車“燒光70億,給員工發不出工資”的傳聞,獵雲網第一時間向沈海寅求證,他以四個字回復——造謠抹黑。隨後奇點汽車發布正式聲明,稱公司首款車奇點iS6正在全力準備量產,奇點汽車目前已經得到多個地方政府和投資機構的看重和支持,多輪融資順利,不存在資金問題。

雖然奇點汽車否認了陷入資金困境的傳聞,但這家自稱“窮人家孩子”的互聯網造車企業正在經歷一系列變動,它的命運也將發生改變。

12月26日,安徽省商務廳發布了題為《銅陵經開區全面推進奇點汽車項目建設力爭取得實效》的一則消息,該消息來源於銅陵經開區,它主要傳達了五點內容:

(安徽省商務廳新聞截圖)

一是奇點公司明確將安徽奇點公司作為未來發展的中心,承諾將總部遷入銅陵,將“獨角獸”資質裝入安徽奇點公司,並將安徽奇點公司作為未來上市的主體。

二是經開區推動安徽奇點公司完善《公司章程》,使其進一步符合規範,並向安徽奇點公司派駐董事、監事,任命銅陵經開區委派財務人員參與財務管理,對財務實施監管,履行股東責任與義務,確保項目建設及公司運營合乎規範。

三是經開區督促安徽奇點公司健全內控體系和制度,盡快製訂頒布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總經理辦公會等重大事項議事規則,完善財務審批、合約簽訂、資產採購、成本控制、用人等方面的管理制度。

四是搶抓科創板上市的機遇,銅陵經開區加大安徽奇點公司乘用車生產資質申報力度,力爭2020年底至2021年初取得資質,加大戰略投資者的引進力度,加緊籌措後續建設與研發資金,加速推進安徽奇點公司工廠基地的建設進度,實現階段性目標,即2018年12月18日開工,2019年8月完成主體結構封頂。

獵雲網就奇點汽車總部搬遷等事宜採訪沈海寅,截至發稿尚未回復。但安徽省商務廳的這則消息不難理解:如果雙方合作順利,未來奇點汽車將成為一家總部位於安徽銅陵的智能電動汽車企業,銅陵經開區將加強對奇點汽車的人事和財權控制,也將為奇點汽車衝刺科創板、申請乘用車生產資質、工廠建設以及引入新的戰略性投資提供幫助。未來,奇點汽車的命運或不在創始團隊自己的掌控之中。

2014年,沈海寅以天使的身份投資了一群來自互聯網及汽車等不同行業的夥伴,創立了智車優行科技有限公司,後來將汽車品牌名稱定為奇點汽車。

(奇點汽車CEO沈海寅 圖片來源:獵雲網)

奇點汽車選擇生產基地落戶的時候,當時有20多個城市參與競標,實際上沈海寅並未聯繫地方政府。

銅陵,這座位於長江下遊的城市,水陸運輸都較方便,且東鄰蕪湖,有相對成熟的供應鏈體系可以利用。與中國數百座城市一樣,銅陵正在努力進行經濟的轉型更新,擺脫傳統的重工業。

銅陵投資局主任劉怡表示,汽車製造業反映了一個城市的實力,儘管國內已經有很多家車企,但他們並不擔心產能過剩的問題。在首次會面沈海寅之前,為了了解這項技術,劉怡仔細閱讀了有關電動汽車的書籍。與智車優行團隊見面時,一切都很明了——他們的電動汽車概念很容易個性化,就像智能手機一樣,聽起來很有勝算。雙方都承認這個擁擠行業中存在的競爭風險,但也強調了收益的潛力。他們很快簽署了協定。

在安徽銅陵的智能新能源汽車產業園,總投資 80 億元,年產能將達20萬輛,該項目包括總裝線、三電研發中心、碳纖維材料研發製造中心、智能系統生產中心、無人駕駛體驗園等。該項目原計劃2017年底開工建設,在之前的採訪中,沈海寅對獵雲網表示,由於公司首款車型奇點iS6由北汽代工生產,奇點汽車安徽生產基地的建設並不緊迫,現在看來,作為未來公司主體的安徽生產基地,建設進度必須要有實質性推進。

在奇點汽車搬遷總部的背後,是得到與失去的交織。作為造車新勢力,要穿越寒冬活下去,失去是不得不付出的代價。

若論“家底”,奇點汽車比不上蔚來、威馬和小鵬,但奇點汽車在生產基地方面的擴張卻不輸於以上任何一家。

雞蛋不放一個籃子裡

今年10月18日,奇點汽車在智能商用車領域的首個新能源商用車基地——株洲智能新能源商用車基地開工,奇點汽車正式進軍新能源商用車領域。

奇點汽車株洲基地總投資50億元,佔地600余畝,總建築面積40.9萬平方米。奇點汽車將通過該基地,正向研發商用車電動化平台、智能駕艙系統、智能駕駛系統和智能車聯網系統。

在沈海寅看來,當前智能化、互聯網等技術的發展,使智慧物流成為未來物流發展的方向,但單純的新能源車無法滿足智慧物流對車輛的需求。中國商用車的自動化在緊鑼密鼓地推進,商用車的發展給奇點汽車提供了更多技術應用的機會。

(奇點汽車商用車家族圖譜 圖片來源:奇點汽車)

隨著株洲基地的動工,奇點汽車形成了湖南株洲、安徽銅陵、蘇州相城的“一拖三”生產基地布局。其中,安徽銅陵主要投產高品質中大型智能新能源汽車,蘇州相城則投產高品質小型智能新能源汽車,再加上株洲投產的智能新能源商用車,奇點汽車將實現“大車+小車,乘用車+商用車”的全面覆蓋。

作為“窮人家的孩子”,奇點汽車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這種打法折射出沈海寅多面押寶的造車哲學。造車新勢力缺少直接的造車經驗,所推出的產品及所做的相關決策都是一種嘗試。沒有一家新車企能夠保證首款車即能成功,多方面嘗試意在降低戰略風險,當然也是為了提高成功概率。

奇點汽車並非孤例,蔚來和威馬也有多面押寶的動作。比如,蔚來與江淮“牽手”後,還不忘找些“備胎”,與長安、廣汽又搞起合作。在蔚來首款車ES8尚未穩住市場之時,又快速推出ES6。

而威馬由於收購了黃海的資質,即便未來電動車發展受阻,威馬依然可以“返回”造燃油車。今年8月,威馬汽車與駒馬集團、普洛斯、京東物流共同出資組建智慧卡車公司,試水新能源商用車,這同樣也是為了最大限度降低單一戰略帶來的風險。

2018年是造車新勢力的交付元年,能否按時交付訂單成為評判新車企造車能力的一個指標。

“交什麽卷”比“何時交卷”重要

奇點汽車不像其他新造車勢力那樣長於行銷或造勢,是囊中羞澀還是新造車的另類打法?

造車也要回歸商業的本質,一家企業,無論是做研發還是行銷,燒出去的錢最終還是由用戶買單。

“一款車只要品質足夠好,價格合適,初期買的人就會形成一定的口碑,像漣漪一樣擴散出去,而不是大量的做廣告。”沈海寅告訴獵雲網,小米開始並不做大量的廣告行銷,他堅信好的產品會“說話”,產品即媒體。

在汽車圈內,奇點汽車盡量弱化自己的存在感,硬廣甚至連軟文也很少出現。與其說奇點汽車低調,不如說保守。產品尚未交付,奇點汽車不願對奇點iS6做太多“化妝”,避免“卸妝”後的尷尬。如果用一個字形容,那就是對用戶口碑“敬”或“畏”,而且後者的比重更大一些。

“企業越高調、行銷鋪得越多,用戶的期待就會越高。如果車企的產品本身可以達到用戶期待,這樣行銷沒問題”,沈海寅說道,“但從以前的例子看,很多公司的產品部門和市場部門是分開的,很多時候不切實際的、誇大的宣傳會讓用戶產生過高期待,這種期待一旦形成落差,之前宣傳的就會轉化成負面口碑,容易發生‘雪崩效應’。”

對於缺乏歷史沉澱的新品牌,雪崩效應是致命的。因此,奇點汽車選擇把量產時間往後推遲,一方面是為了防止首款產品發生“雪崩”,另一方面也是無奈之舉。

(奇點iS6在2018年北京國際車展展出 圖片來源:獵雲網)

推遲產品上市也面臨一定的市場風險。比如,談到2019年的挑戰,蔚來汽車副總裁朱江表示,留給蔚來的時間視窗可能只有一年,甚至半年。特斯拉中國工廠的落地速度比人們想象得要快,這也是蔚來汽車的其中一個挑戰,因此蔚來汽車一直在加快推進產品的交付。汽車不是一個贏者通吃的產業,但新勢力車企最終活下來的也只有三四家。

奇點汽車暫時不會與特斯拉正面交鋒,但國內傳統車企巨頭也在陸續推出新能源汽車產品,對新勢力來說,這種“圍剿”也不容樂觀。推遲量產遭遇激烈競爭的風險與高調之後口碑雪崩的風險,沈海寅“兩害相權取其輕”,選擇了推遲“交卷”。

的確,“交什麽卷”比“何時交卷”更重要。

2017年上海車展期間,奇點iS6做了兩周時間的預訂活動,只需交2017元定金,即可預訂iS6。據沈海寅介紹,當時收獲了1萬多個意向訂單。奇點iS6的大定還沒有開始,2019年補貼政策頒布以後才能公布奇點iS6的價格。

目前,奇點汽車正在與北汽做奇點iS6的量產準備,計劃春節前後“交卷”。關於交付規模,沈海寅告訴獵雲網,生產爬坡的速度取決於產品的完善度,產品越完善,爬坡越快,目前還無法確定奇點iS6的首批交付規模。

互聯網造車運動燒了幾年之後,現在業內的觀點更加客觀和理性。

互聯網車企懂年輕人

沈海寅認為,與傳統車企相比,互聯網造車優勢雖不多,但依然有其可取之處。

在沈海寅看來,一個企業的風格與其創始團隊的DNA密切相關。比如360做社交與騰訊做安全工具一樣,都非自己所長;中國三大運營商都做過APP Store,到現在它們均不知去向,大家更喜歡從小米的手機裡下載APP,產生差別的根源在於企業擁有不同的DNA。

為什麽中國的很多汽車做出來,用戶覺得不好看?沈海寅認為,這更多取決於企業的DNA,因為拍板的人未必懂得年輕人的喜好。

正如馬化騰所擔憂的,他今天最大的危機,可能就是不了解年輕人喜歡什麽。年輕人是汽車消費市場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年輕人對造型外觀的看重甚至要超過動力等性能。什麽東西是好看的,什麽是用戶關注的,以及如何抓住年輕人的心,傳統車企不是做不到,而是想不想做以及如何做的問題。

“互聯網車企沒有把自己生產的產品當汽車看,汽車只是車企和用戶之間發生關聯的一個載體”,沈海寅認為,“互聯網車企帶來的改變不只是產品,更多的是商業模式上的變化。他們最擅長的是運營,從‘賣產品’變成‘運營用戶’。”

互聯網車企重點在於運營的觀點並非奇點汽車獨創,何小鵬一句“智能汽車的核心在運營而不在製造”曾引來無數口水。實際上,智能汽車是一個生態,身為製造商,不僅需要硬體的製造還要進行軟體的研發,以及硬體和軟體數據上的運營,這樣結合起來才能形成一個生態。

然而,把運營做到極致的還要數蔚來汽車。蔚來通過打造智能電動汽車,成為最佳的用戶企業,創造一種愉悅的生活方式。蔚來給自己的定位是做一家用戶企業,成為世界上用戶滿意度最高的公司,在蔚來看來,用戶的滿意度比營收利潤更重要。

傳統車企很難理解互聯網車企的這套打法,但傳統車企明白,如果汽車製造這一關過不了,運營也就成了無源之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