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不運動也出汗,有可能是陰虛。中醫治療調理思路

如果沒有運動,環境的溫度不高,身體也會不由自主的冒汗,這種稱之為自汗,身體虛弱的人,多數會有這種表現。

中醫認為,自汗出現的原因跟營衛不和、氣虛不固表、肺衛不固有關;而如果午後潮熱或夜間盜汗為主的,又多跟陰虛內熱有關係。

營衛不和或者肺衛不固這種類型的自汗,多伴有畏寒怕風、容易感冒、體倦乏力、周身酸困,或者伴有氣短懶言、食欲不振、身體消瘦、面色蒼白無華等情況。

如果營衛不和為主的,治療以桂枝東加減為主,多採用桂枝東加附子,或者配合加上龍骨、牡蠣等藥物,以加強收斂固汗的作用;如果是脾肺氣虛,肺衛不固的,氣虛表現明顯的,多採用玉屏風散加減,配合加入浮小麥、糯稻根、麻黃根、五味子等葯。以上兩種方法也經常配合一起加減。

如果氣虛自汗明顯的,也可以採用一些食療方法也比較有效,比如可以採用黨參黃芪五味子燉豬心;黨參黃芪有補氣的功效,五味子豬心有收斂止汗安神的功效,黨參黃芪15克左右,五味子6克左右,豬心半個或一個,共同燉煮,吃肉喝湯。

陰虛內熱導致的自汗或者盜汗,多伴有五心煩熱、潮熱、口乾舌燥、舌紅苔少、脈細數等癥狀,中醫治療以滋陰降火、寧心安神為主,常用的方葯比如有當歸六黃湯、知柏地黃丸、大補陰丸、天王補心丸,多以這類滋陰降火類的方葯加減治療為主。

關注我,有更多中醫養生文章;文章作者原創,未經允許,切勿轉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