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好吃懶做」,有可能是一種病?

33歲的趙先生一向身體健壯、工作積極,但有段時間不知怎麼回事,整個人變懶了,飯量和體重卻明顯增長。他懷疑自己得了病,家人卻不太相信。直到去了醫院,才發現真的是一種病——胰島素瘤。

「假飢餓」,真肥胖

食量激增非好事

某些不良因素會使我們產生「假飢餓」 ,容易導致飲食過量,長此以往對健康不利。在這種情況下,找出「飢餓感」的源頭 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

1、胰島素瘤

這是一種少見的胰腺腫瘤,指的是胰島β細胞異常增生 ,多發於青壯年,90%以上為良性。它會導致胰島素分泌過多,誘發低血糖症 。患者會因為低血糖而頭暈乏力、四肢發涼,同時又會因為缺糖而食慾大增。 目前通過微創手術即可治癒。

2、糖尿病

糖尿病治療不當時也容易產生低血糖癥狀,比如降糖葯服用過多 、血糖波動大等,容易刺激交感神經興奮或導致腦細胞缺氧,從而引發飢餓、乏力、頭暈、出汗、心慌、暴躁甚至昏迷等不良反應。

?

3、甲狀腺功能亢進

甲亢即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會極大加快人體代謝速度,容易產生強烈的飢餓感。雖然進食量增加了,但因為氧化還原反應消耗極大,所以反而會導致體重降低。

除了飢餓以外,還會有精神亢奮、心動過速、大便次數增多、失眠、皮膚潮熱、多汗、眼瞼水腫等,長期發展容易引發甲亢性心臟病。

4、患有腸胃疾病

某些患有胃腸疾病的人反而容易有飢餓感。比如胃酸分泌過多者,消化食物過快,空腹時飢餓感更加明顯。

懶言、乏力

這些「懶」要當心!

食量改變尚且比較明顯,而異常的「變懶」就很難讓人察覺了,但其實它的後果可能更嚴重。

播放GIF

?

1、突然懶言少語、表情淡漠

排除疾病因素而發生的「懶」,比如懶得動、懶得出門、懶得說話、懶得表露情緒等情況,很可能是抑鬱、焦慮、躁鬱等心理或精神疾病的徵兆,嚴重時須接受藥物治療。

而疾病原因導致的「懶」則可能與心腦血管疾病有關,尤其是腦中風患者,由於腦血管出血壓迫大腦神經,會不自覺出現口齒不清、懶言少語、表情淡漠、反應遲鈍、肢體麻木等癥狀,需立即就醫。

?

2、懶散、乏力、精神差

當腎臟、肝臟、甲狀腺、心臟等重要器官發生疾病時,都容易減弱精神和體力,導致懶散、昏沉、乏力、精神不濟、頭暈、嗜睡或消瘦,比如腎虛、肝癌、甲減、心衰等。 短期內出現不明原因的「懶」,一定要及時查明病因。

擺脫「好吃懶做」2招給身體添動力

1、運動改善腸道菌群

腸道內有益菌群數量佔據上風,有利於保障人體的免疫力,那麼如何調節腸道菌群呢?有一個簡單方法就是進行耐力運動。

建議大家每周適當進行3~5次、每次30分鐘左右的耐力運動,比如慢跑、騎行、游泳、跳舞等。

?

2、氣血充足自然不「懶」

有些人雖然沒有疾病,但體質較弱,平時習慣了「懶」,沒辦法一下子活動起來。這個時候我們可以用益氣活血的代茶飲來調理體質、增強身體內在動力。

輕度的活血理氣可以用適量的當歸、荷葉、玫瑰花、山楂煮水煎服;中度的活血化瘀可以用適量的桃仁、紅花、丹參、三七煮水煎服。飲用前請諮詢醫師。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