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現代詩該怎麽朗誦?有時需要“靜靜地”

圖說:詩人共同探討詩歌的前景 官方圖

  上海是一個詩歌的城市,一個成長壯大並且向全國、全世界輻射的很重要的新詩的基地。對中國新詩有影響的詩人都與上海有著關聯。昨天,上海市作協大廳內舉辦了“推進上海詩歌文化建設”座談會,與會的詩人、學者與評論家都對上海詩歌的國際化走向、詩歌的現狀和前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尤其是對現代詩歌朗誦的不同見解。

  詩歌朗誦的風潮越來越熱,“抑揚頓挫的朗誦腔”司空見慣,但是現代詩歌一定是這樣發聲的嗎?青年文藝評論家張定浩認為:“要讓那些詞語自己發出聲音,聽那些詞語和詞語之間自己的碰撞。”傳統的朗誦腔裡,朗誦者會添加很多主動感情,企圖表現這首詩,這往往淹沒了詩本身的音樂性,傳達給聽者的都是同一種情感的表演。現代詩講究的是非個人化,用疏離感強調一個角色的表達。這種情況下讀詩應該更加客觀、冷靜一點。“很多時候我們讀詩是靠重音調整聲音,但我的感覺是,尤其漢語裡面不是靠重音,是靠停頓,音階之間的停頓呈現情感。有時候在一句詩裡你適當地沉默,而沉默本身會帶來節奏的變化,這種感情會召喚讀者跟你一起進入這首詩。並不是你把一種情感和你所想象的情感施加給讀者,而是召喚讀者跟你一起進入這首詩。”

  關於詩歌朗誦,張定浩認為,讀詩是對一首詩歌的考驗,用耳朵的閱讀。許多上世紀九十年代的詩都是視覺詩,只能看,意象反覆,但是詩的語感上缺少被耳朵“調音”的功能,甚至詩人都無法讀自己的詩。當一個人無法記住自己的詩,如何期待讀者記住它呢?

  上海作家協會副主席、詩人趙麗巨集也不喜歡拿腔拿調的朗誦。不過,這樣的認識是一個過程。曾經,焦晃如平日說話般朗誦趙麗巨集的詩歌,詩人自己並不喜歡,後來卻認為焦晃處理得非常好。“因為寫詩的時候我沒有慷慨激昂,就是一個人靜靜地思索。” 趙麗巨集說。(新民晚報記者 徐翌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