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我那麼拚命努力,只是不想陷入精神抑鬱」

文/小宋老師

01.

最近看了一期TED 的演講《成功是一條延續的旅程》,演講者Richard曾經經營著一下非常成功的公司,為了取得事業上的成,他非常努力。他不斷超越自己,盡量在各個方面都做到最好。

但是,當公司取得一定成就之後,他心裡有個聲音出現了:

「我已經取得一定成就了,現在我可以停下來好好休息了,而我所經營的事業,也不需要再做任何改進了。」

很快,開啟輕鬆模式的Richard逐漸陷入了精神上的抑鬱,即使他購買了一台昂貴的跑車去兜風,也依然阻止不了他的心情慢慢消沉下去。接下來,他去看了心理醫生,被診斷為抑鬱症,醫生給他開了百憂解(一種抗抑鬱的藥物)。

他的生活也漸漸墜入到了谷底,事業也受到了重創,公司最終只剩下Richard和他的合夥人兩個人。

然而,幾乎一無所有的Richard並不甘心,又重新開啟了奮鬥的模式——他重新創立了一家公司,變得更加努力、工作得更加辛苦、持續不斷地改進公司的業務、對所做的事情充滿了激情等等……

他總共花了七年的時間,又重新又回到了事業巔峰。這一次,他重新創立的新公司比之前的那家公司還要強大。

有一天,他從床上醒來的時候,忽然發現,自己再也不用服用抗抑鬱的藥物了,因為努力奮鬥去開創一番事業這件事情本身,讓他的生活變得更加充實、讓他的精神重新煥發。從Richard的經歷當中,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

拚命努力,不僅是成功的必需品,更是保持心理健康的必需品。要想保持精神上的健康、遠離抑鬱,我們就需要持續不斷的努力,讓自己的生活變得充實。

02.

記得在一期《楊瀾訪談錄》節目裡,曾經因為罹患抑鬱症而閉關一年的搜狐董事局主席張朝陽在面對楊瀾的採訪時,道出了自己的心聲:

「我真的是什麼都有,但是我居然過得這麼痛苦……如果你足夠成功,但是你卻沒有管理好自己的話,往往更加容易讓你陷入精神上的痛苦。」

2012年,張朝陽深深地陷入了精神上的焦慮和抑鬱當中,隨後去美國做心理治療,他自己對抑鬱原因的分析是——自己在成功之後出名,然後被媒體和周圍的人所追捧,導致自我膨脹。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並不是他過得最艱難的一年。他在訪談中提到,1996年搜狐融資的時候最為艱難,歷盡千辛萬苦才融到200萬人民幣;1999年也很艱難,那時他剛剛融到第二筆資金,股東對他不信任,同時,搜狐又被新浪所超越。儘管壓力很大,但是他卻在競爭中生存了下來,最終確立了對搜狐的長官權。

也就是說,艱難的創業階段並沒有壓垮張朝陽,反倒是在公司的穩定階段,他的心理反而出了問題。

張朝陽在訪談中反思了之前的幸福觀:「那時候的我,總是想換更大一點兒的飛機,或者是在周末喊上朋友去巴黎喝咖啡,或者是帶著一幫俊男美女到三亞去打沙灘排球,去燒烤、聽音樂、跳迪斯科,想乾嘛就乾嘛。」

但是這種隨心所欲的輕鬆生活,並沒有讓他變得更加幸福,反而讓他變得抑鬱。

關於抑鬱症的成因,心理學家弗拉赫曾經提出過一個十分著名觀點——成功導致抑鬱

他說:「成功可能激起悲傷感,因為任何目標的實現幾乎都包含著終結。從學校畢業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一種終結,常常會帶來失落感。一項工程完工之日也是終結到來之時。『完了』的感覺與『我從這兒再接著朝哪兒走呢』的疑問結合起來便會激發抑鬱以及對自我價值的反思。」

也就是說,當一個人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並且努力為之奮鬥的時候,往往不會出現心理問題。反倒是失去生活的目標,過起了輕鬆生活的時候,更加容易引起精神上的抑鬱。

無論是前面提到的Richard,還是剛剛提到的張朝陽,他們彷彿都陷入了「成功導致抑鬱」的怪圈。

03.

關注我的朋友可能會發現,最近這段時間,我的訂閱號文章更新地不是很頻繁。我自己也意識到,自從第三本書《高效努力,找準奮鬥的正確方式》出版之後,我好像在寫作這件事情上忽然變得鬆懈了。

一方面的原因可能是,我覺得自己已經出版三本書了,好像可以有一個光明正大的理由好好休息了。另外一個方面的原因可能是,由於我之前的寫作風格,偏向於寫自己的經歷,而經過三四年的寫作,感覺自己有限的經歷都已經寫得差不多了,缺乏新鮮的寫作素材了。

今年十月國慶節,我給自己痛痛快快放了七天的假期,基本上沒怎麼看書和學習,算是給自己來了一個徹底的放鬆。好消息是,七天假期結束之後,我感覺自己精力一下子變得充沛起來,再也沒有那種永遠都睡不醒覺的感覺了。

壞消息是,我開始迷戀起這種徹底放鬆自己的感覺,周末時間再也不想讀書和學習了。

我開始增加玩手機的時間,漫無目的地看著各種新聞。然而這種休閑方式,在壓力太大的時候,確實有一些放鬆的效果。但時間久了,又會徒增一些浪費時間的內疚感和精神上的空虛感。

有一天,我忽然發現,這種總是想要放鬆自己的感覺,讓我變得有點喜歡逃避問題,隻願意去做簡單的事情。也許這種心態,是對自己之前長時間逼迫自己拚命努力的報復性反彈,但是這種害怕挑戰複雜任務的心態,讓我開始變得鬱鬱寡歡,失去了之前的那種拚命奮鬥之後所會體味到的充實感。

最近一個很深的體會就是:迎難而上,才是保持心理健康最棒的方法。而逃避問題,只會讓心理不停地遭受各種慢性折磨。從某種角度上講,各種焦慮、空虛、失眠、恐懼,都是喪失迎難而上的勇氣所造成的。

斯科特.派克曾經在《少有人走的路》當中說過,「迴避問題和逃避問題的傾向,是人類心理疾病的根源。」

我們經常會錯認為,幸福就是盡量減少生活當中的挑戰,這樣我們就可以活得舒服一點。然而實際情況卻恰恰相反——幸福其實就存在於戰勝一個又一個挑戰的過程當中。當然,我們也要注意,奮鬥努力也應當保持適度的狀態,不要過分透支自己的精力和體力,否則得不償失。

最近和幾個好友聊天,發現大家都活得並不容易,各有各的難處和苦衷,也許這就是生活的本真面貌——人生苦難重重。而我們只有鼓起勇氣,持續地努力下去,才能避免陷入精神上的空虛和抑鬱。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