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影視圈大地震!17位藝人被約談,100萬收入補繳19萬稅款?

編輯:小V

來源:北京日報、第一財經、澎湃新聞等

這兩天,又一則大新聞引發影視圈“巨震”,霸榜微博熱搜。

11月28日開始,一份《橫店工作室會議內容》檔案在影視圈內流傳。件內容顯示,補稅工作正式實施,共分為四個階段:自查自糾、約談補稅、稅務上門輔導、檢查以及重點檢查。自查自糾的對象是2016年至2018年的三年總收入。

此外還有業內人士透露,3天之內,浙江已有17位藝人被約談,補稅工作需要在12月15日前完成。雖然網友們都非常好奇被約談的17位藝人是誰,但名單都沒被公布出來。

值得注意的是,這份《內容》涉及的不僅是明星藝人,還包括導演、編劇等各個環節。

因為按照之前的核定徵收模式,影視從業者繳稅比例在3%-7%之間,而按照網傳補稅政策,影視從業者除了之前已經交過的稅款,還需要按照工作室總收入的20%進行補繳。據網傳補繳方案計算,如果總收入100萬元,最終補繳稅款為192500元。

此後,證券時報向多位影視從業人員求證,除個別表示尚不知情外,其余均表示確有此事。但截至目前,國稅總局和多地稅務局尚未對該消息作出回應,不知是視窗指導還是僅為傳言。

知名導演呼籲不要“一刀切”

29日下午,《雍正王朝》《北平無戰事》編劇劉和平公開表示:“今天上午跟國家稅務總局長官溝通交流得很好,國家對影視行業的扶持政策不變,只會更好。關於這三年補繳應納未納稅款對編劇行業已明確答覆,按2002年國稅字52號檔案繳納16%稅款,未足16%補足即可。接下來還會繼續溝通。”若消息屬實,至少編劇們能松一口氣。

知名導演高群書則在微博呼籲不要“一刀切”(目前該微博已刪除)。也有不願具名的導演則建議稱,可以對補稅主體做一定區分,對一些小微型工作室,還應該適當減免稅,把影視行業的魚養大。否則大工作室傷筋,小工作室傷命。

無獨有偶,今年8月初就有傳聞稱,自8月1日起影視圈執行新稅制,明星稅率從原本最低6.7%左右飆升到42%,且要求按照新稅制一次性補繳6個月的稅款。

不過當時多家影視公司也對第一財經表示,暫未收到征稅模式改變的通知,也未接到所在產業園區財務人員的電話通知。

但這一消息當時還是引發了軒然大波,因為很多明星會要求製作公司按照稅後金額全額支付。這樣稅負負擔是出品方或者投資方承擔。多家影視公司吐槽稱,如果征稅模式變化的話,連網絡電影都做不起了。

“500萬的投資,按照交稅等級,至少150萬的稅,導演費、編劇費用5萬總要給的吧,剩下的錢能製作出什麽樣的電影呢?製片公司的老闆們好不容易拉來投資,最終還剩下幾個錢?”一家知名的影視公司品牌總監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

傳媒股瑟瑟發抖

二級市場上,傳媒股聞風而動。截止11月30日收盤,釀酒、在線旅遊、鋰電池等板塊漲幅居前,高送轉、文化傳媒、影視等板塊表現不佳。

11月29日通知發酵當天,傳媒板塊更是全面熄火。申萬一級傳媒行業指數大跌3.4%。業內人士表示,在內容監管以及稅收政策趨嚴等因素影響下,將導致影視公司業績承壓。傳媒主題基金跌慘,截至11月29日,廣發中證傳媒ETF、鵬華中證傳媒均跌逾3%。

股票型基金倒數TOP10:

圖片來源:第一財經“絕對值”

今年下半年以來,影視指數跌幅已超44%,半年時間影視板塊市值累計蒸發超1227億元。個股方面,今年來跌幅最大的傳媒股當屬文投控股、慈文傳媒和唐德影視,跌幅分別鋼彈75%、58%和50%。

媒體:網傳補稅公式 沒有稅法依據

但北京青年報援引稅務人士觀點稱,網傳補稅內容可信度並不高,或者說是不符合規範的,企業收入繳稅與個人勞務收入繳稅不能被混為一談。根據國家稅務總局的統一部署,目前影視行業從業人員仍處於自查自糾階段,稅務部門最多是進行上門輔導,而這種“補稅公式”是沒有稅法依據的。

自媒體“毒眸”則就稅收新政詢問了多地稅務部門。其中,北京稅務部門影視專線表示,確實存在自糾自查,但沒有明確規定70%、30%等比例;江蘇省稅務局方面表示目前暫無具體檔案通知其補稅的具體額度和操作;浙江省稅務部門影視專線表示對流傳的補繳比例不知情;

從上述稅務部門的回應來看,並沒有所謂的“稅收新政”,現有傳聞主要是10月初《通知》的落實。

2018年10月2日,國家稅務總局曾下發通知,部署開展規範影視行業稅收秩序工作。要求各地稅務機構通知本地區影視製作公司、經紀公司、演藝公司、明星工作室等行業企業和高收入工作人員,對2016年以來的申報納稅情況進行自查自糾。對在2018年12月底前認真自查自糾、主動補繳稅款的,免予行政處罰,不予罰款。

一個個消息刺激著影視公司的神經,隨著資本泡沫退去,整個影視行業已經進入寒冬期,強監管下,過去行業面的非理性增長已經明顯放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