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博士叫板郭德綱,暴露了潛在的相聲危機

8月11日晚,東方衛視全新推出的相聲競演綜藝節目《相聲有新人》首播。節目中,上海交通大學博士畢業的參賽選手李巨集燁“叫板”郭德綱的言行引起軒然大波,網絡上討伐之聲不絕於耳。《相聲有新人》火了,以一種相聲從業者或許不太願意看到的方式。

《相聲有新人》

儘管當晚在微博上澄清,“我們在現場跟郭德綱老師的討論,主要是學術爭論”,但與郭德綱對話時,李巨集燁顯然帶有情緒。按照他的觀點,他通過公式創作的相聲是一種與傳統相聲對立的新相聲,是科學的、有思想的相聲,是為現代觀眾所接受並喜愛的相聲,是讓普通人走上舞台就能說的相聲。在這一邏輯下,郭德綱淘汰他們,就成了某種“打壓新勢力”的行徑。

李巨集燁夫妻《關於相聲有新人節目的一點點澄清》

如果關注高校相聲,對李巨集燁不會陌生。他於2013年牽頭創辦的新語相聲俱樂部,是上海交大相聲協會走入社會的延續。2017年初,他在交大跨年晚會表演《石器時代》的影片一度廣泛傳播。在“新語”,他推行實踐自己的相聲創作“理論”。可惜,他的作品和“理論”並未得到過相聲業內的認可。

《相聲有新人》的播出更讓李巨集燁成為眾矢之的。同為參賽選手、清華大學博士畢業的大逗相聲班主李寅飛絲毫不留情面:“我想證明,說相聲的博士也有正常人。”這樣的表述,幾近罵街。曾在交大相聲協會說過相聲、現為脫口秀演員的史炎發了微博,說李巨集燁有一點走上“民科”的路線了。11日晚恰逢德雲社“師徒父子相聲大典”上海站演出,在德雲社演員的微博和粉絲留言中,李巨集燁和“公式相聲”更是成為被大家玩壞了的“梗”。

李寅飛、葉蓬

在一眾調侃與譏諷中,德雲社演員閻鶴祥發了條嚴肅的微博。他說,“相聲藝術的幾起幾落和數次危機,和歷史上一貫的‘內部民科’有著很大關係。說一句得罪人的話,中國科學院顯然不會和‘民科’做一次交流會議,但職業相聲發展到今天‘人人參與’和‘大眾建言’的境地,應該反思的是我們自己。”

如閻鶴祥所說,《相聲有新人》把相聲行業目前存在的一些現象、甚至是潛在的危機暴露給社會大眾,而有些現象在行業內部並未得到足夠的重視。如果說《相聲有新人》打了誰的臉,那恐怕不只是某個人的臉,而是整個相聲行業的臉。

閻鶴祥的話,指涉著當今相聲演員隊伍的構成。本世紀初,相聲艱難地走出谷底,重新活躍於媒體和舞台上。這一過程中,走進觀眾視野的相聲演員,有不少是自幼坐科或是曲校的畢業生。另有一些,則是所謂的“票友下海”,就是一些愛好者、包括高校相聲社團的成員,通過不同方式學習相聲,最終成為專業演員。相對而言,前者接受正統的學習訓練,表演技術過硬,但創作能力有所欠缺;後者基本功不那麽扎實,但點子多,路子“野”,在創作方面有過人之處。這只是粗線條的分類,不必對號入座。但整個相聲隊伍表演能力和創作能力的不均衡卻是不爭的事實。

暫且不論李巨集燁“公式相聲”的創作法是否有效,單說他的表演能力,無可爭議的業餘——完全沒有相聲演員應具備的尺寸、勁頭,更缺乏塑造人物和“跳進跳出”的能力。這是他無法被相聲行業接納的重要原因。但他似乎從未在意過這一點,只是不斷強調自己創作相聲段子的能力。有趣的是,郭德綱和德雲社近年來最為人詬病的恰恰是無法持續產出高品質的新作品。僅就這一方面,李巨集燁的對抗性情緒並非毫無道理。李郭之爭,表面上荒誕不經,實則觸及相聲發展的要害。

薑昆曾撰文回憶與師父馬季的第一次師徒談話,馬季教導他,想靠相聲吃飯,不但要說好相聲,還要學會寫相聲。可說和寫畢竟是兩種不同的能力,真能做到表演、創作俱佳的其實不多。有些人創作能力不足,用精彩的表演彌補,是為“人保活兒”;有些人表演能力不足,用巧妙的文本彌補,是為“活兒保人”。在台上揚長避短無可非議,不過既然意識到自身能力的缺陷,到了台下就理應著力取長補短。偏偏有些人一意孤行,誤入歧途。一味追求表演效果,忽視創作,“三俗”內容的出現是必然結果;一味埋頭創作,忽視練功,再好的文本也要大打折扣。

如果說李巨集燁是片面追求創作以致“走火入魔”,那麽張國立對參賽選手陳印泉、侯振鵬“表演沒有呼吸感”“有炫技嫌疑”的評價,則指向了天平的另一端——對表演的過分依賴損傷了整體質感。張國立的點評當然是準確的,他也做了簡單解釋,沒有呼吸感指的是表演不夠自然,沒能把固定台詞演繹出現場感受。為避免誤解,在此贅言幾句。相聲表演有別於影視表演,並不追求絕對的“進入角色”。相反,有時恰恰是要讓人看出來“我在表演”才能達到效果。以學唱為例,侯寶林大師的學唱公認一絕。他卻認為,學唱,第一句必須得像,第二句就可以不像了,第三句不能像。為什麽呢?因為學唱是為包袱服務,是為整段相聲服務。一直像下去,就算跟原唱一模一樣,它也沒有包袱啊。相聲的學,是要抓住仿學對象的核心特點,再進行一定程度的誇張。抓準特點,學得才像,予以誇張,才有包袱。必須掌握好誇張的度,不能偏離仿學對象太遠,否則喧賓奪主,既不符合表演需要,也影響整體觀感。所謂表演沒有呼吸感,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沒有把握好這個度。聽到張國立的點評,陳印泉先是有點茫然,隨後似有所悟。如今的相聲園子裡,提高作品中仿學的比重正在成為潮流,過火的表演並不少見。張國立的當頭棒喝,不僅為陳印泉、侯振鵬提了醒,更是對所有相聲演員的警誡。

不過平心而論,陳印泉、侯振鵬這段《家和萬事興》缺少呼吸感,不能完全歸咎於演員自身的能力和態度。熟悉陳、侯的觀眾一眼就能看出,《家和萬事興》脫胎於二人的舊作《金牌調解室》。陳印泉在“學”上下了很大功夫,尤其擅長仿學女性角色,《金牌調解室》將他的這一特長髮揮得淋漓盡致,是陳、侯的經典代表作。《金牌調解室》有五個演員的小品版本,也有對口相聲版本,參加過若乾電視節目的錄製,也曾在劇場演出。對比可知,在《相聲有新人》中,陳印泉的表演節奏明顯變快,他是在趕時間。速度一快,“炫技感”愈發明顯。《相聲有新人》對表演時長的限制放大了二人原本的缺陷。

陳印泉、侯振鵬

郭德綱告訴李巨集燁:“我們要求的是,不同的演出場合,不同的觀眾,用不同的技術手段,來完成今天的任務。”可即使是郭德綱本人,也很難做到在任何演出場合都遊刃有余。比如他在央視春晚上的表演,效果遠遜於劇場演出。相聲在世紀之交陷入谷底以來,很多相聲愛好者熱衷於討論電視是否限制了相聲的發展。本文無意過多討論相聲與電視的關係,但必須看到,在今天,電視節目的需求和演員的劇場表演之間存在著很大的錯位,電視節目編排邏輯和相聲藝術表演規律之間經常發生矛盾。最終做出妥協和讓步的,往往是相聲演員。消除隔閡的第一步是互相了解,當節目組加深了對相聲的理解認識,相聲演員也越來越考慮電視傳播特性時,這種局面才會出現轉機。

《相聲有新人》讓來自全國各地的相聲演員不分名氣大小同台競技,少了幾分和氣生財的客套,多了一點刺刀見紅的生猛,是好事,唯其如此,一些被大家視而不見的問題才能浮出水面。但有了問題一定要正視,要反思,集整個行業之力做出改變方為正途。

文| 栗征

圖片來自相聲有新人節目組、新語相聲俱樂部官方微博,李寅飛、陳印泉個人微博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