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每天學一味中藥 | 五味子

【出處】《本經》

【拚音名】Wǔ Wèi Zǐ

【別名】菋、荎蕏(《爾雄》),玄及(《吳普本草》),會及(《別錄》),五梅子(《遼寧主要藥材》)。

【來源】為木蘭種植物五味子的果實。霜降後果實完全成熟時採摘,揀去果枝及雜質,曬乾;貯藏乾燥通風處,防止霉爛、蟲蛀。

【原形態】

五味子,又名:面藤、山花椒。

落葉木質藤本,長達8米。莖皮灰褐色,皮孔明顯,小枝褐色,稍具稜角。葉互生,柄細長;葉片薄而帶膜質;卵形、闊倒卵形以至闊橢圓形,長5~11厘米,寬3~7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闊楔形至圓形,邊緣有小齒牙,上面綠色,下面淡黃色,有芳香。花單性,雌雄異株;雄花具長梗,花被6~9,橢圓形,雄蕊5,基部合生;雌花花被6~9,雌蕊多數,螺旋狀排列在花托上,子房倒梨形,無花柱,受粉後花托逐漸延長成穗狀。漿果球形,直徑5~7毫米,成熟時呈深紅色,內含種子1~2枚。花期5~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生於陽坡雜木林中,纏繞在其他植物上。分布東北、華北、湖北、湖南、江西、四川等地。

【性味】

酸,溫。

①《本經》:味酸,溫。

②《別錄》:無毒。

③《唐本草》: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鹹味。

④《長沙葯解》:味酸微苦鹹,氣澀。

【歸經】

入肺、腎經,

①《湯液本草》:入手太陰,足少陰經。

②《綱目》:入肝、心。

【功能主治】

斂肺,滋腎,生津,收汗,澀精。治肺虛喘咳,口乾作渴,自汗,盜汗,勞傷羸瘦,夢遺滑精,久瀉久痢。

①《本經》:主益氣,咳逆上氣,勞傷羸度,補不足,強陰,益男子精。

②《別錄》:養五臟,除熱,生陰中肌。

③《日華子本草》:明目,暖水臟,治風,下氣,消食,霍亂轉筋,痃癖奔豚冷氣,消水腫,反胃,心腹氣脹,止渴,除煩熱,解酒毒,壯筋骨。

④李杲:生津止渴。治瀉痢,補元氣不足,收耗散之氣,瞳子散大。

⑤王好古:治喘咳燥嗽,壯水鎮陽。

⑥《本草蒙筌》:風寒咳嗽,南五味為奇,虛損勞傷,北五昧最妙。

⑦《本草通玄》:固精,斂汗。

(1)斂肺止咳:用於肺腎兩虛之虛咳、氣喘,常與補腎葯合用。

(2)澀精止瀉:用於遺精、久瀉。治遺精常配桑螵蛸、煆龍骨;治久瀉常配肉豆蔻、芡實。

(3)生津斂汗:用於陰液不足之口乾渴、盜汗,常配麥冬、生牡蠣。

(4)凡一切氣血耗散之休克、虛脫,皆可配補藥用之。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2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摻或煎水洗。

【注意】

外有表邪,內有實熱,或咳嗽初起、痧疹初發者忌服。

【摘錄】《*辭典》

播放GIF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