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透過瓷器,探尋元代民族融合、中外互通的歷史盛景

中國美術報網

5月21日,由中國國家博物館主辦、匯聚國內11家博物館館藏文物精品的“海宇會同——元代瓷器文化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

元朝疆域遼闊,海上貿易發達,中外交流頻繁,形成了獨特、多元、開放的文化格局。元代瓷器作為中華文化重要的物質載體,不僅反映了元朝時期人們的生活習慣、物質文化、藝術創作特點,還顯現出這一時期社會變革、民族融合、中外互通的歷史盛景。

天藍釉花口紫斑貼塑獸面雙螭耳連座瓶 元

北京市元大都遺址出土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展覽以元代瓷器為主體,元代瓷器的歷史、文化、科技、審美價值為主線,反映了元朝時期人們的生活習慣、物質文化、藝術創作特點和這一時期社會變革、民族融合、中外互通的歷史盛景。

青花雲龍紋硯盒 元代

1988年江西省景德鎮市珠山麓風景路出土 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

展覽分為四個單元:第一單元“瓷路擷英——歷史的映照與縮影”,元代瓷器作為蒙元時期重要的物質載體,體現了極高的歷史價值。浮梁磁局的設立,開創了官辦窯場引領瓷器製作風尚的先例。以景德鎮為中心,龍泉窯、磁州窯等全國性和地方窯口的生產十分繁榮,極大地促進了瓷器海外貿易的擴展,而瓷器作為茶具、酒具、祭禮用器的具體功能,則反映了當時人的生活習慣。

第二單元“兼收並蓄——多元文化的交融與互通”,元代瓷器以獨特的文化視角向我們講述了文明互通和交流互鑒的歷史進程。其精美的紋飾,豐富的主題,多樣的形製,內中蘊含著中原傳統文化、伊斯蘭文化、蒙古草原文化和藏傳佛教文化等多種文化因素的影響,是元朝時期中華文化開放性、多樣性和包容性的最好物證。

青花蕉葉花果竹石印花纏枝牡丹紋菱口盤 元代

上海博物館藏

第三單元“爐火純青——技藝的創新和飛躍”,元代是中國古代瓷器生產技術飛躍的時期。模製成型工藝的進一步成熟,使大件不規則陳設器的成型變得更易操作。瓷器生產首次在瓷胎中採用高嶺土加瓷土的二元配方法,在中國瓷器技術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以元青花為代表的瓷器釉下彩繪藝術,開辟了陶瓷裝飾的新篇章。

第四單元“變古易常——審美觀念的表現和轉變”,元代瓷器的器型和釉色,一定程度延續了兩宋文人崇尚高雅素淨之審美,但總體完成了由前朝士人審美主導向世俗化風格的轉變,出現了更多大型器物,裝飾繁密,紋樣突出。而元青花的出現,正式宣告了華麗奔放的審美意趣成為主流。

青花滿池嬌圖菱花口盤 元代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青花雲龍紋罐 元代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此次“海宇會同——元代瓷器文化展”展出的以元代瓷器為主的96件文物精品,其中不僅有景德鎮珠山風景麓遺址、元大都遺址、鎮江市京口閘遺址等遺址、墓葬、窖藏的出土佳器,也有各地博物館收藏的傳世珍品,還包含了“遼寧綏中三道崗沉船”“福建平潭大練島沉船”“西沙群島石嶼二號沉船”等水下考古工作的豐碩成果。

白地褐彩龍鳳紋大罐 元代

遼寧省綏中三道崗元代沉船出水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這些精品瓷器,以無可辯駁的物證充分證明,“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中華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斷交流互鑒中形成的開放體系”。元代瓷器製作技藝、交流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創新性、開放性、包容性正是中華文明“始終在兼收並蓄中歷久彌新”的最好顯現,充分展示了“革故鼎新、與時俱進是中華文明永恆的精神氣質”,對於我們堅定文化自信、推進文明交流互鑒、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無疑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展覽還配合元代瓷器展示,增加了清光緒本《島夷志略》、張成款剔紅人物圓漆盒、僧帽形帶柄銅壺等其他類別文物,力求全面還原出蒙元時期中外文化交流盛景和物質文化風貌。

展覽位於國家博物館南6展廳,展期2個月,票價30元。

圖片來源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