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春天是抑鬱症危險期 老年期抑鬱最易被忽視

春天來了,氣象暖了,陽光更充足,鳥兒也更歡快了。心情也自然會像花兒一樣,歡快地綻放?事實可能沒有想像中這麼簡單美好。每到3~5月是抑鬱症複發高峰期,大約佔全年複發率的70%,這是一個「危險」的季節。其中有一種抑鬱症卻最容易被忽視!

久病老人三成有抑鬱

「老年人大多患有軀體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這些長久的病痛與老年期抑鬱症息息相關。」譚主任告訴記者,20%~30%的老年慢性疾病患者患有老年期抑鬱癥狀。

重慶市精神衛生中心曾對重慶地區進行了一次「2010~2011社區精神疾病流行病學調查」,他們選擇1845名老年人作為調查對象,調查發現這些老人中酒精導致的精神障礙(俗稱酒瘋子)患病率最高達到了9.2%,而老年期抑鬱障排第二,患病率達到了4.3%,即一百個老人中有4~5個老人有抑鬱障礙,其次是器質性的精神障礙,如老年癡獃等等。譚主任表示,在導致抑鬱的原因中,長期飽受軀體疾病折磨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還包括家族遺傳,以及社會隔離形成的孤獨、沒有目的性,自身缺乏價值感、老伴忽然離世、身體健康問題等都是引發的原因。

四大徵兆 提前發現老人抑鬱癥狀

「老年期抑鬱症與普通成年人的抑鬱症不同,前者以軀體癥狀居多,後者則更多地表現為情緒障礙。」譚主任表示,老年期抑鬱的典型癥狀有很多,但其中有四點極為重要,若你家老人有多數癥狀,則要引起注意,儘早就醫。

1.嚴重失眠:原本睡眠良好的老人會突然變得難以入眠,可雖入睡但醒得過早,或入睡了卻又自感未入睡(即所謂的「睡眠感喪失」),此時服用抗神經衰弱症的藥物往往毫無效果。

2.便秘:原本排便正常的老人會變得難以排便,嚴重可閉結一周,同時還會伴以種種消化障礙,如食慾大減甚至完全不思飲食,有的還出現腹脹、口臭等癥狀。

3.心血管異常:老年抑鬱症患者常出現血壓升高、心率中快或某些冠心病癥狀。

4.無名疼痛:部分老年抑鬱症患者在出現失眠、便秘、心悸等軀體癥狀的同時,還會出現諸如頭痛、心痛、腰背痛、關節痛等以疼痛為主的癥狀,而且患者以說不準。患者服止痛藥無濟於事,但服用抗抑鬱葯疼痛又會緩解、消失。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精神癥狀和軀體癥狀可周期性發作,時重時輕,即便在同一天中,關頭輕重也可不同,一般來說,上午較重,而晚上較輕。隨病情的發展,特別是精神障礙也會越來越明顯,具體表現為:強烈的孤獨感和沮喪感,記憶力、判斷力、決斷力和學習能力大大下降,愛哭泣,不願見人(即便是至愛親朋),還可能有越來越強烈的自殺企圖甚至開始實施輕生計劃,最後極可能釀成災難性後果。

心理處方》》

三成抑鬱症患者「找錯科」

譚主任告訴記者,老年人患了抑鬱症,最開始一般表現為身體酸痛、四肢麻木、怕冷怕光等,於是很多家屬以為是老人身體出了毛病,把他們送到內科、外科診治,殊不知,老人患的是抑鬱症。據介紹,三分之一的老年抑鬱症患者最開始就診時「找錯了科」,往往輾轉一圈後才找到精神科,嚴重耽誤了病情。

抑鬱兩周以上需尋醫就診

軀體疾病越重患抑鬱症的風險越高,同時,抑鬱也能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老年抑鬱患者因心肌梗死死亡是沒有抑鬱的患者的4倍。據譚主任介紹,一個人長期處於焦慮狀態的話,自殺風險會很大。老年人心情抑鬱癥狀超過兩周以上不緩解,則需要加強注意,建議到醫院就診。

重度抑鬱需吃藥治療

在治療方面,譚主任表示,老年人已經形成固定的世界觀,單純的心理治療效果並不大。應該以藥物治療為主,心理治療為輔。重度抑鬱需要吃藥治療,而對於輕型抑鬱,譚主任更強調一般支持型治療,家人應多關心老人,幫助其進行心理調節,讓老年人擺脫抑鬱症的困擾

注意改善腦功能狀態

「預防老年期抑鬱症最重要的一點是保持良好的軀體狀態。」譚主任表示,老年人應在早期時積極防治軀體疾病,注意患者對使用的任何藥物的耐受情況。並注意改善腦功能狀態,防止一些缺血性腦疾患導致的精神異常。要防止腦動脈硬化的發展,加強腦血循環。必要時可以進行預防性治療措施。如服用降血脂、減輕血管脆性、促進小動脈擴張的藥物等。

多參加社交活動可防止老年抑鬱

豐富的生活閱歷和家人的陪伴是保護老人不患抑鬱症最好的方法。譚主任表示,一旦進入老年後,子女離開家庭,加上自己社會活動減少,若自己再不愛出門活動,時間久了表達能力就會隨之降低,抑鬱的風險也會加大。因此,他建議老年人一定要多參加戶外活動,多串門,與人交往,多利用自己的社會支持功能,便能預防老年抑鬱症的發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