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企業家熱議民企發展,營商環境重在基層抓落實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下稱“報告”)對民企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關注,提出了減稅降費、改善營商環境等一系列重大舉措,備受民營企業家稱讚。

3月7日,在全國政協工商聯組上,來自企業界的眾多全國政協委員熱烈討論了報告。大家認為,此次政府推出了“簡政、減稅、降費、融資”方面措施,尤其是減稅降費的力度很大,讓企業家很振奮、很期待,很多舉措講到了企業經營者的心裡,直擊企業經營的難點、痛點。

同時,企業家也表示,新時代下中國經濟出現了新情況和新問題,我國幾十年前確定的稅制、稅基、稅種有很多方面亟須優化。同時,在盤活工業用地、改善營商環境等方面,企業家也提出了很多建議。

減稅降費再邁進

全國政協委員、海南省工商聯主席、海馬集團董事長景柱認為,需要精準降低實體企業人工成本和精準減免實體企業的稅費。

在人工成本方面,以河南鄭州工業企業為例,“五險二金一費”以職工平均工資為繳費基數,2019年減稅降費後,職工個人繳納21%之外,企業繳費的比例仍達約40%。

景柱建議,要調整實體企業社保繳費基數下限,由目前社會平均工資的60%調整為“當地最低工資標準”。因為多數省市的社會平均工資是按照城鎮非私營部門平均工資確定的,其數值是城鎮私營部門平均工資的1.5~1.8倍,“社會平均工資”虛高造成企業社保繳費基數偏高,這也是2018年社保“費改稅”後中小企業反應大的主要原因。

景柱認為,還要分檔降低社會保險中企業的繳費比例。將養老保險部門繳費比例分為16%、13%二檔,醫療保險部門繳費比例分為8%、6%二檔,實體企業尤其是經營困難或虧損的企業按照低檔位執行。

除“五險二金一費”之外,當前我國有增值稅、消費稅、土地增值稅、環境保護稅、契稅、印花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費附加等20種稅費。

“民間研究2017年中國的企業宏觀稅負為36%左右(企業稅費總額/企業營業收入),這個數值與發達國家相當,高於發展中國家平均水準約19%。”景柱介紹。

報告提出,深化增值稅改革,將製造業等行業現行16%的稅率降至13%,將交通運輸業、建築業等行業現行10%的稅率降至9%,確保主要行業稅負明顯降低;保持6%一檔的稅率不變,但通過采取對生產、生活性服務業增加稅收抵扣等配套措施,確保所有行業稅負隻減不增,繼續向推進稅率三檔並兩檔、稅制簡化方向邁進。

景柱建議,將目前增值稅16%、10%、6%三檔稅率簡並為10%和5%兩檔稅率。因為很多發達國家或地區都沒有增值稅,而韓國為10%,泰國為7%。

同時,景柱建議,將增值稅留抵退稅常態化,即每月末留抵稅額給予一次性退還。因為實體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大,大量留抵稅額就會佔用企業大量的流動資金。

“將利息支出等融資費用納入增值稅抵扣鏈條,取消所有經濟合約印花稅,取消環保稅第三方檢測費用。”景柱表示。

多方式支持實體經濟

在減稅降費方面,全國政協委員、海南奧林匹克花園有限公司董事長馮川建提出,要加大勞動密集型企業的減稅降費扶持力度,確保就業穩定。

“製造業、餐飲業、快遞物流業、家政服務業等行業人員基數大、人力成本高、利潤水準低,但這些勞動密集型企業人員吸納能力強,是城鎮勞動力就業和農業富余勞動力轉移的重要承接者。加大對勞動密集型企業減稅降費扶持力度對於穩定和擴大就業效果顯著,意義重大。”馮川建談道。

馮川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減稅降費對不同類型的企業要有所區別,特別是對勞動密集型企業要專門給予優惠政策。

隨著新興實體經濟的發展,企業對工業用地的需求不斷增加,許多地區,特別是經濟發達地區工業用地十分緊張,但另一方面這些地區的存量低效工業用地又很多。

“一般企業生命周期在10年左右,之後大多數企業進入調整和衰退期,但企業的退出卻面臨著諸多困難,其中最主要的問題是工業企業土地的轉讓按房地產標準納稅,企業的實際收益很少,導致企業沒有轉讓土地的積極性。”全國政協委員、北京聯東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振東在會上談道。

他舉例稱,10年前取得工業用地價格約為每畝10萬元,如今二手工業土地的市場價格為每畝100萬元左右,如按資產轉讓方式,不考慮建安成本,轉讓1畝工業用地需要交納65萬元左右的稅金。

劉振東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工業用地是實體經濟發展的要素,屬於生產資料,要促進低效產業用地的盤活。不應按照土地流轉稅方式徵收土地增值稅。可以認定按其他方式來徵收,保留所得稅和營業稅就可以了。建議修訂這樣的標準,從而促進低效工業用地盤活,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在著力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報告提出,改革完善貨幣信貸投放機制,適時運用存款準備金率、利率等數量和價格手段,引導金融機構擴大信貸投放、降低貸款成本,精準有效支持實體經濟。

馮川建提出,要加強金融機構放貸風控措施監管,避免金融機構變相抬高企業融資門檻。“民營企業、小微企業融資過程中,放貸銀行過度依賴資產抵押及繁多的增信措施普遍存在,事實上推高了融資門檻,增加了融資難度。”

馮川建建議,金融監管機構頒布金融機構放貸風險防控細則,加強監管,減少和杜絕金融機構對民營企業、小微企業融資提出過高的增信條件和風控措施,單方推高融資門檻。

營商環境改善重在基層抓落實

報告在改善營商環境上提出了許多重大舉措,馮川建認為,落實好這些舉措重在基層抓落實。

他建議,紀檢監察、組織部門和政策研究部門廣泛調研,建立盡職免責制度,構建行之有效的“容錯機制”,尊重首創精神、為大膽探索提供激勵、留足空間。鼓勵那些政治可靠、作風清廉、勤勉盡職,有擔當、敢作為的幹部解放思想,大膽工作,為民眾、為企業排憂解難,解決問題、破解難題。

同時,馮川建認為:“對於各省市、各領域客觀形成環保整治、違建處置、規劃調整等因政策法規調整、規劃調整等多種原因造成的歷史遺留問題解決,要摸清底數,找準病因,因症施策,分類處理,不搞一刀切,不搞一鍋端,既有助於加強政府信賴保護,也利於保障企業、民眾合法權益。”

企業注銷難,是一個全國性的問題。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會同相關部門起草了《關於推進企業注銷便利化工作的通知》,但地方落地執行還有較大距離,還需大力推動。

馮川建建議,各省市地方市場監管部門對接中央層面、加大國家部委政策落地力度,會同稅務等部門打通多部門服務壁壘,推動信息共享和協同管理機制,盡快落實“簡易注銷”,進一步落實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機制便捷、進退自如,這也是營商環境改善的重要方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