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大乘佛法的成人之美是幫助每一位眾生甦醒佛性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孔子

我們看見一個人做一件善事,他的志向可取、資質可進,稟賦很好,謙虛、恭敬,能夠接受別人的教誨,這種人就是人才。我們要認識人才,愛才惜才,要成就人才,這是善事裡面最大的善事,積功累德裡最大的功德,我們要懂得。要引導,扶持,提拔,使他成為社會上有用的人才,助成他的善願,發揮他的品質。

或者勉勵他、誇讚他、激勵他、提攜他,或者在別人虛構罪名冤枉他、加害他的時候,我們就替他辯解洗白冤屈,來替他分擔憂慮,減輕他所受的毀謗,務必使他能夠立身於社會,才算盡了成人之美的心意。

能夠發善心成全別人,非常難得。一般人的自私心很重,只想別人滿足自己,很少賞識別人、成就別人。但要修學大乘佛法,這種成人之美的品德一定要具備。因為大乘佛法是以利他為主,大乘的願力是要成就每一個眾生,讓他們現前本具的智慧、慈悲和力量。這才是最圓滿、最廣大的成人之美。

每個眾生都具有佛性如來藏,清淨光明,本具超過恆河沙數的本性功德,這是眾生自性之美。我們發大願幫助每一位眾生甦醒佛性,開發本具的如來藏而成佛,這是大乘佛法的成人之美。

彌勒菩薩在《大乘莊嚴經論》中講道:菩薩隨順眾生根性,成辦十三種利他事業。為了讓無信心的外道歸向三寶,菩薩善巧方便,顯示智慧神通變化,令他趣入;對已入內道的凡夫,菩薩讓他皈依三寶之後,受持五戒;誰對法義有懷疑,菩薩就會善巧方便地為他斷疑,使他對法義產生絕對的了知;沒有成熟善根的人,讓他行持六度,成熟善根;想修禪定而無竅訣的人,為他開示止觀妙道,傳授實修訣竅,使他成就禪定;希求勝觀的人,讓他了解如何成就各種乘的智慧;眾生在修行上有障礙,讓他的內心從疑惑等的障礙中解脫;又讓眾生修持止觀雙運,成就過去沒有的神通和三十七道品的功德。

從大乘不共的成人之美來說,菩薩登了初地,也把有情安置在初地,使他進入佛家;菩薩位登八地,也讓有情登上八地,成就無生法忍,獲得成佛的授記;菩薩成佛,也將有情安置在無上智慧的佛地。

菩薩這樣有耐心,逐步引導煩惱深重、沒有智慧的凡夫,讓他逐層向上,就像母親撫養孩子一樣,把眾生逐漸造就成佛菩薩。這是成全有情眾生成全到成佛為止。如果只顧自己一人,不成人之美,那凡夫缺少助緣,也很難成就,會長久在三惡趣受苦、在輪回裡流轉。

當然,這些大的成人之美,自然要有相應的成就才能做到。現在要有這樣利他的大願心,然後在生活中,隨分隨力來做。總的原則是,眾生有哪方面的善根、善願,就幫助他成就這一分。

在這個五濁惡世,善人要成立很難,因為邪惡勢力很強大,邪和正對立,惡人不喜歡善人的法。比如,惡人生活放蕩,不喜歡善人守規矩;惡人貪欲重,不喜歡善人少欲知足。惡人不喜歡培福,對善人培福冷嘲熱諷;惡人自私自利,不讚成善人一味地利他。

知道這種惡現象之後,修學大乘的菩薩,對一切善人、善法,都要盡心盡力的護持、幫助,這樣善才能建立起來。如果排斥善、貶低善、破壞善,那是小人居心,不成人之美,隻成人之惡。如果人人都這樣做,善就會從世上隱沒。

普賢十大願王中有一條隨喜願王,普賢菩薩發願:下至有情心中生起一刹那的善念,都做真心的隨喜。我們是大乘修行人,要努力學習成人之美。

惟仁人長者,匡直而輔翼之,其功德最巨集。

在善人善事難以成就的時代,碰到這種情形,只有全靠仁慈長者發大心扭正邪惡不正的人,教導、指引他們改邪歸正,保護和幫助善人使其成功,像這種破邪顯正的功德,實在是最大的。

文章選自中國佛學院廣行法師編著《可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