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道醫九辰堂——練太極拳如何出功夫

太極拳毫無疑問地是一種技擊實戰性很強的拳種,現在有些人懷疑太極拳是否能夠實戰,這是因為太極拳普及的原因。因為普及了的太極拳就不是原來實戰性很強的傳統太極拳了。

太極拳的普及是由於人們對健身的需要而形成的,像一些所謂的國家標準套路、簡化太極拳等,都是屬於這一類型。因為大多數人所追求的就是通過練習太極拳而獲得健康的身體,其中很多人也達到了這一目的。

練太極拳追求技擊實戰能力的是少數人,而這一部分人大都是各派傳統太極拳傳人,太極拳真正的實戰能力培養的內容存在於各派傳統太極拳中。當然,有些流派至今已經將培養實戰能力的具體內容失傳殆盡,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真東西失傳了。

其原因有二:一是保守。二是不重視技擊實戰能力的培養,久而久之,那些真正的、好的內容失傳,這是很令人心痛的事情。這個問題不是僅僅存在於太極拳,其他拳種也有這個問題。這是一個傳統國術所普遍存在的問題。真正掌握太極拳精髓的,只是各派傳統太極拳傳人中的少數人而已。

練習太極拳要想具有技擊實戰能力,首先要出功夫。

如何才能出功夫呢?

首先要選擇正確的練習方法。那麼什麼才是正確的練習方法呢?以我個人數十年來練習李派太極拳的經驗來說,練太極拳不能死練套路,死練套路是很難出功夫的,即使是出了功夫也不會運用,遇到真正懂技擊的高手就會一敗塗地的。套路是傳統太極拳主要練習手段,但不是全部。

具體地說,太極拳的內容包括:

一、基本功的訓練;

二、套路的練習;

三、樁功的練習(李派傳有太極十三樁);

四、內功的修鍊;

五、輔助功法的練習,比如操繩功、揉球功等等;

六、各種推手的練習;

七、對手練習(即實戰訓練)。

李瑞東先生雲:「練藝不明手訣,猶如暗室無燈,雖苦練一生,亦難成功。」過去拳家講「六耳不傳」就是指手訣不能輕傳。

單練功夫到了這時,仍然不能用於實戰,必須要經過雙練,由老師來給弟子「安手」、「安眼」,講明尺寸分毫,並且經常給弟子「喂手」,弟子之間要經常進行對練,也就是雙練。不斷地進行體驗,總結。

這種雙練絕對不只是推手,推手只是其中的一個環節而已,經過這種練習後,才能具備實戰能力。練習者要每天進行至少四個小時的刻苦訓練,經過至少三年的訓練才能達到實戰的目的。

過去有人說「太極十年不出門」,那其實不是太極拳傳人的說法,而是外人所說,那種說法是不正確的。

什麼是大成

李派講「三年一小成,五年一大成」,能初步進行實戰,並且放人於丈外的功夫,不過是小成的功夫。那麼什麼是大成呢?練太極拳達到了大成功夫,就是具備了相當的反應能力,非常靈敏。也就是說某種程度上達到了「返先天」,這是說將人(先天本有的某些潛能)本有的良能良知開發出來了。

如果說小成是「懂勁」,那麼大成就是接近於「神明」了,功夫到了這一步,實戰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是要想練到這一步也絕非輕而易舉的,路子必須要選對,有明師指點才不會走彎路,而且還要下苦功夫,不但練功夫時刻苦,就是學習拳理也要刻苦,還要有一定的悟性,總之,天上是不會掉餡兒餅的。

我歷來反對什麼速成的功夫,也反對將本門的太極拳法函授他人。那樣既是貪人錢財,也是誤人子弟。不過現在有了錄像和光碟,某些自學者如果有悟性的話,也可以試試,這要看實際效果了,如果效果不好,也是不可以的。

紹堂先生練太極拳將近四十年,積累了豐富的練拳經驗,有著非常出眾的實戰能力。紹堂先生說,國術的實戰功夫,下等功夫靠力量和速度來取勝,中等功夫靠手法和技巧取勝,上等功夫靠先天的靈敏來取勝,就是所謂無拳無意,無所謂什麼手法招式了。對方出手,你不用去想用到底什麼招式來對付,動作自然而然就出來了。

假如對方的招式中途有變化,而你也會隨之變化,但你總能剋製對方,甚至對方偷襲你,你也會及時做出反擊的動作來,你的大腦還沒有反應,而你的動作就已經出去了,這就是先天本有的良能良知。我們練太極拳最終的目標是「返先天」,所謂返先天就是把人體的潛在的東西開發出來。

這些東西並不神秘,任何人只要方法對頭,都能練出來的。當然,萬丈高樓平地起,開始還是要從最基本的東西入手的。基本功一定要練紮實,沒有基本功,動作不可能練到位的。動作都做不到位,你也就不可能練出真功夫的。

為什麼有的人練了幾十年都練不出功夫來?一是因為基本功沒有,二是因為方法不對,拳理不明白。三是因為工夫沒下到。練習太極拳是從無到有,又從有到無。前面的那個「無」,是什麼也沒有,你沒練當然就沒有,你就要通過苦練,練而有之,有了拳法也有了手法。

這時候你就作到了從無到有,後面的那個「無」,是你功夫的升華,你的拳法、手法純熟了,運用自如了,你就「懂勁」了,可以實戰了,進一步練下去,你先天本有的良能良知就能練出來了,你就接近「神明」了。

這就是所謂「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這不是王薌齋的發明,李瑞東先生早就說過類似的話,意拳(大成拳)的理論並沒有超越傳統國術的理論範圍,嶽氏心意拳理論也有這樣的內容。功夫練到了這一步,你完全可以不必刻意去想什麼招式對付什麼手法了,一伸手就有了。

李瑞東先生說:「不練招法手」,指的就是這個時候。所謂「無招勝有招」嘛!任何人炫耀自己某個招式如何高明,那他的功夫肯定還不是很高的。高手比武是絕不會事先準備好用某招來對付對手的某招的而是審時度勢、隨機應變,*什麼來隨機應變?就是靠你練出來的先天的靈敏反應,這就是「無招」。但是,你要明白,這個無招的基礎是「有招」,要想達到「無」,還必須從「有」開始的。

我說盤架子不能總是按照順序去練套路,練習純熟後就要打亂順序任意連接,按照「理」「勢」「氣」「機」的次序去練,這樣盤架子就是從「有」練到「無」的一個過程。

再說說推手吧!推手有「定步」、「活步」、「四正」、「四隅」、「單推手」、「雙推手」多種,你不要以為太極拳就只有通過推手來培養實戰能力的。它只是實戰訓練過程中的一個環節而已。太極拳的「聽勁」,就是從推手的練習過程訓練出來的。推手訓練也可以用於切磋功夫,因為是一種比較文明的切磋方式,也不易傷人,所以通過推手來進行切磋、比試的就很多。

有些人甚至不練實戰的其他方法,而專門練推手,現在這些人不在少數,所以人們就以為太極拳就只剩下了套路和推手了,其實這是一種非常嚴重的誤解。太極拳培養實戰能力的方法很多,盤架子、推手是其中的內容,但是還有雙操和雙練以及各種輔助功法。其中雙練是非常重要的內容之一,李派主要是按照李瑞東先生所總結的《雙練三要》來進行的,所謂三要就是「比較」、「問難」、「爭強」,就不細說了。


李派太極拳有很多種輔助功法,都是藉助於器材來練習的,我就舉幾個例子簡單地說一說。

一、李派」抖綆繩」

方法是用一條粗約雙手一掬,長兩丈余,重三十六斤的粗繩兩端套著兩個鐵環,固定一端,練習者手握鐵環另一端抖起來,主要是練習抖勁。

二、李派傳有八卦九宮樁就是用軟藤捆紮成直徑約八寸的藤束,栽於地面,共九束,練習者其間穿行擠*,藤束富有彈性,練習者可以體會人體的彈性,這叫「盤樁」,盤樁是有步法的。

三、李派有太極球的練習方法太極球的練習方法,可以練習和體會太極拳的圓活,也能練出各種勁力。

李派《太極球十二法口訣》就是:

金絲串腕出連勁,女子撈線出粘勁。

老人端鍾出接勁,二龍戲珠出帶勁。

仙人過橋出隨勁,丹鳳朝陽出棚勁。

金雞上架出崩勁,夜摸珠子出圓勁。

懷中抱月出空勁,老僧托缽出領勁。

張飛蹁馬出沾勁,奴家磨刀出拱勁。

四、打袋

除了打各種沙袋以外,還有一種是將書本裝在一個口袋裡,吊起來來擊打,這樣練習日久,能練出一種穿透力來。另外還有一種練習手指的方法,就是用一根竹子做成環狀,用很厚的牛皮紙糊上,吊起來,用手指來點,要求練到手指點破牛皮紙而竹環不動。難度是很大的,這個勁力練出來是很實用的。

此外還有太極尺等等。總之,藉助於器材練習各種輔助功法是很重要的手段。比如抖綆繩功夫,當你把三十六斤重的繩子抖的「嗡嗡」作響、連繩子都看不清時,你的抖勁就相當出色了。而你把太極球十二法練成後,你會十分的圓活,能掌握多種勁法。對於技擊、實戰是很有幫助的。

要想成為實戰高手,內功也是重要的一環,以李派的「釣蟾功」為例,其中的吞氣法也就是「大蟾氣」能夠直接運用到實戰當中的,而且威力是非常的驚人,因為此功不能濫傳,所以就不多說了。

認真學習!堅持練功!

弘揚中華國術!振奮民族精神!

時間和地點

時間:11月24日下午14:30,

地點:武漢保利廣場11樓,

主題:以醫弘道 以武演道,

主講人:張紹堂先生

歡迎各位蒞臨。

END

圖-網路

文-梅仔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