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從中醫的角度漫談糖尿病 辟穀有神奇作用

糖尿病在中醫上叫「消渴病」。糖尿病的病根在脾胃,病源在肝臟,追本溯源,因為脾胃運化功能較弱,津液供應不足,然後引起肝氣鬱結、肺火上升,最後造成口乾舌燥,總是不停地喝水,可還是不解渴。因為成了惡性循環,不停地喝水,不停地排尿,而你又將糖分帶出體外造成了浪費。

中醫的經典《黃帝內經》記載「二陽結,謂之消。」二陽指足陽明胃經、手陽明大腸經,二經不通,運化不好,意思是胃經、大腸經不通就導致消渴病。

對消渴病的描述分三期,第一期「脾癉」,意思是脾胃濕熱,這個期相當於糖尿病的前期;第二期「消渴」,屬於目前的糖尿病;第三期「消癉」,相當於糖尿病的併發症,糖尿病的後期。《內經》裡面明確了脾胃與消渴病的發生發展關係密切。

糖尿病屬於糖的代謝利用障礙,糖在中醫屬於哪一類的東西呢?糖是甘味的東西,而甘味於五行屬土,所以,很顯然,糖應歸到土這一類。

因此,糖的代謝、利用障礙,從中醫的角度來說,就應該是土系統的障礙。土系統怎麼會障礙呢?從上述直觀的角度我們知道,糖尿病就是血中的糖太多了,糖太多當然也就是土太多,而血於中醫、於自然它可以與什麼類比呢?它可以與江河類比。

故古人雲:人之有血脈,如大地之有江河。所以,把血中的糖分過多的這樣一個病理情況放到自然裡,實際就是水中的土太多了,江河中的土太多了。

武當山上服氣辟穀

我們遵循老子的「道法自然」,將上述糖尿病產生的過程放到自然裡,就知道糖尿病雖然是土系統的毛病,可是它的病根卻在木系統上,卻在厥陰上。

厥陰為什麼首言消渴呢?這裡的消渴與後世的消渴病(今天的糖尿病)有沒有關係呢?

肝腎同源,肝藏血,腎藏精,精與血是互相資生的;腎精充足,肝血就可以得到滋養;肝血充盈,使血能化精,腎精才能充滿,也就是說血的化生有賴於腎中精氣的氣化,腎中精氣的充盛也賴於血的滋養。

治療糖尿病,人體自有大葯,腎臟就是我們每個人的生命之根,生命之源,生存之本。

中醫講得很清楚:腎主元氣,主陽氣,主水,主精髓,主生殖,為先天之本。也認為:「腎氣足,百病除」。人體內的左腎為陽,右腎為陰。左腎司六腑之功能,右腎轄五臟之運行。腎對五臟六腑起著至關重要的溫煦、滋潤、濡養、激發等作用。

辟穀利於體內陰陽二氣調和

服氣辟穀既可排毒又可以激發腎間真氣元陽,開發增強人體的健康潛能。 腎中之元氣,又叫元精,是生命的原動力。腎虛則生命力減弱,各種疾病會接踵而來。腎虧是人體疾病的根源,許多內臟疾患的治療,應從補腎入手。中醫還有個歌訣:「肝病先調腎,腎病先調肺,肺病先調脾,脾病先調心,心病先調肝」。

可見各個臟腑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若以「真陽元氣說」論治糖尿病,由於陰邪偏勝,致使先天真陽元氣不能歸於本位,浮遊於上而成上消,浮遊於中而成中消,浮遊於下而成下消。

按陽虛症治之,法宜「導龍歸海」,將浮遊的先天真陽元氣引入丹田,所以,道家養生,以服氣辟穀法激發腎間真氣元陽,便是治癒糖尿病的靈丹妙藥。

辟穀為糖尿病的終極剋星

因為在辟穀期間,我們通過七天的不吃任何食物,體內的胰腺體就不用再分泌胰島素轉化食物中的糖分能量,使胰腺有一個充分休息調整和自我修復的過程。

通過數次不間斷的辟穀治療,就可以充分修復和激活胰腺的胰島素分泌功能,對於各類與胰腺相關連的臟腑,也得以充分的修養調整。

武當大學堂辟穀班

中醫認為:治病需治本(治根),治標不治本,病體永難除。

通過對胰腺以及與胰腺相關連各種器官臟腑的修復激活,從而達到從根本上治癒糖尿病的希望。中醫理論認為,人體所有的疾病,內調的功效遠遠大於外治。

通過辟穀,我們可以清除體內、血液和腸道內的垃圾,也去除了發病之源,同時疏通人體經絡,修復激活人體的各種臟腑器官,疾病自然消除,沒有疾病,才能延年益壽,生活品質才能大大提高。

辟穀有助於延年益壽

隨著辟穀日程的增加,體內免疫細胞數量超過正常的一倍或數位,來吞噬各種致病病原菌,從而治癒各類疑難雜症乃至絕症。辟穀能系統地改善和調節消化系統、循環系統、呼吸系統、神經系統、生殖系統、泌尿系統的功能,而且無任何毒副作用―—這是任何藥物所不能及的。

糖尿病同時也是一種家庭遺傳性疾病,家庭中一人的直系親屬含有糖尿病,其子女有20%的可能性會遺傳糖尿病,如果父母都患有糖尿病,其子女遺傳的可能性達到30%~40%,不可不重視。

武當山的辟穀養生不僅有武當大學堂百名中醫大師、丹道大師聯合研究推出的辟穀課程,也有中國知名道醫親自問診服務。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