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立秋後多吃5種草藥,少生病,老中醫:你這樣吃比靈芝還管用!

植物葯,是中藥中數量最為龐大的一類,它們不只是存在於醫藥書本、醫院藥房裡,還原其「真身」,其實就是榮枯有時的花草樹木。

今天,咱們就來說說草這一門類。

有一些草,其貌不揚,養生功效卻喜人,會吃的話,還能減少生病呢。不信,且隨小編看來~

雞骨草

濕熱剋星,護肝良藥

雞骨草,又名黃頭草、黃仔強、大黃草,盛產於廣東、廣西等地,其味甘、微苦,性涼,歸肝、胃經。有清熱利濕、解毒退黃、疏肝止痛的功效。

?功用:雞骨草性涼,適用於濕熱體質人群。這類體質的人,可於兩脅不適,胃脘脹悶,食慾不佳,口苦口黏,大便秘結,小便黃赤時使用。

肝炎新得者,體質較為盛實,多與濕熱有關,尤其是急性黃疸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急性發作伴有黃疸者,最適合用雞骨草煲豬瘦肉調理。

需注意,雞骨草用於治療肝炎病人時,其病程宜新不宜久。

▲注意:雞骨草的種子含有毒蛋白,具有毒性,誤服後出現口腔灼燒感,腹痛,嘔吐等中毒癥狀。使用前務必把果實去除乾淨。平素畏寒、虛寒體質的人,也應避免過多食用雞骨草。

魚腥草

清熱解毒,消癰排膿

說起一種名為「蕺菜」的植物,大概很多人不認識;但是說起地方小吃折耳根,中藥材魚腥草,人們大都曾經口嘗或有所耳聞。

魚腥草味辛,性微寒,歸肺經。有清熱解毒,消癰排膿,利尿通淋等功效。用於肺癰吐膿,痰熱喘咳,熱痢,熱淋,癰腫瘡毒。

小兒腹瀉:用魚腥草15克,炒山藥6克,車前子6克,炒白朮4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細菌性痢疾:用魚腥草30克,清水泡一小時,文火煎沸,去渣服。

治療慢性胃炎、扁桃體炎、中耳炎、肺炎等:可取魚腥草適量服之,或做涼拌菜,或煎湯喝,均有一定效果。

▲注意:魚腥草雖好,但吃多了或長期吃易損陽氣,消精髓,虛寒證者更要慎吃!

艾草

溫經止血,散寒止痛

艾葉其辛、苦、溫,有小毒,歸肝、脾、腎經,能溫經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濕止癢,常用於吐血,衄血,崩漏,月經過多,胎漏下血,少腹冷痛,經寒不調,宮冷不孕;外治皮膚瘙癢。

?功用:風寒初起,或陽虛體質者(畏寒怕冷,四肢不溫)出現痛經或日常調養,取陳艾葉多少不拘、生薑片若乾煮水,放溫(不兌涼水)泡腳。

新鮮的艾草嫩葉,可作為菜蔬食用,與蛋、肉等食材同烹。艾草剁碎、磨汁,或煮綿軟後取出摻入糯米粉,做成青團、艾糍等傳統點心。

鮮或乾的艾草、艾根,還能煮茶燉湯。

▲注意:凡葯皆有偏性,艾草雖好,多用不妥。外用泡腳、入膳食用,應注意用量和頻率,每周不宜超過3次。

車前草

清熱利尿,涼血解毒

其「甘、寒,歸肝、腎、肺、小腸經」。

全草能淸熱利尿通淋,祛痰,涼血,解毒,常用於熱淋澀痛,水腫尿少,暑濕泄瀉,痰熱咳嗽,吐血衄血,癰腫瘡毒。

其子能清熱利尿通淋,滲濕止瀉,明目,祛痰,常用於熱淋浬痛,水腫脹滿,暑濕泄瀉,目赤腫痛,痰熱咳嗽。

?功用:痛風發作時,可取乾車前草30~60克,鮮者加倍,水煎2次服用,每日1劑,連續服用1~2周,有助於緩解癥狀。

▲注意:車前草性寒,不宜長期服用。

益母草

活血調經,利尿消腫

益母草,以施治婦女月經、生產難題的確切療效在醫藥界為人所熟知。

益母草味苦、辛,微寒。歸肝、心包、膀胱經。有活血調經,利尿消腫,清熱解毒。用於月經不調,痛經經閉,惡露不盡,水腫尿少,瘡瘍腫毒。

?功用:經血量少、閉經、瘀血痛經及產後瘀血腹痛,取益母草鮮品30克,或乾品15克,煎煮為1碗,對黃酒1杓溫服。調經時在經前3~5天連服,到月經來為止。

疔腫癤子(毛囊炎化膿),取鮮益母草搗敷,另絞汁150毫升內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