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土人蔘種植:喜溫暖的氣候,耐高溫多濕,不耐寒冷

土人蔘,別名假人蔘、台灣野參、參仔葉、東洋參、參仔草、珊瑚花等,為馬齒莧科土人蔘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我國中部、南部至台灣省均有栽培或野生。土人蔘本為庭院觀賞植物,嫩莖葉含高鉀、低鈉,且栽培上無病蟲危害,可作為綠色無公害蔬菜,其肉質根也可食,並具滋補強壯作用。

1.形態特徵

土人蔘為多年生草本植物,主根粗大如人蔘,肉質;全株光滑,莖葉肉質多汁,葉腋間均能萌發新枝;葉倒卵形、全緣、深綠色,對生或互生,分枝上三葉輪生;秋季開花,花小,5瓣,粉紅色,呈頂生或側生的圓錐狀花序,花梗絲狀;蒴果圓球形,3瓣裂,每一小果實約含種子15~24粒,種子很小,黑色。

2.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土人蔘喜溫暖的氣候,耐高溫多濕,不耐寒冷,在亞熱帶和熱帶地區栽培。露地作一年生栽培,保護地可作周年栽培。土人蔘雖喜光,但亦耐陰,可於室內盆栽。土人蔘不擇土壤,而以肥沃疏鬆的沙壤土種植更佳。

3.主要營養成分及功效

嫩莖葉及肉質根均可作蔬菜食用。嫩莖葉可直接以蒜頭拍碎後炒食,或與金針菇、木耳及胡蘿蔔炒三絲,清淡爽口,也可與肉絲共炒。肉質根的烹調方法是洗凈後與排骨燉煮,味道奇佳,且具有滋補強壯作用。故台灣省的美食家認為,人蔘菜補勝似人蔘。

4.主要栽培技術

(1)育苗

土人蔘可以採取種子繁殖、分株繁殖、扡插繁殖三種繁殖方法。

①種子繁殖:宜育苗移栽,3~4月露地育苗,也可大棚育苗,因種子細小,播種地需精耕細作。

②分株繁殖:可根據氣候情況而定,一般應於較溫暖季節進行,分割的單株帶部分根群易於成活。

③扡插繁殖:用嫩枝扡插,露地宜於春夏季進行,溫室中則周年均可扡插。扡插材料要選擇健壯的枝梢,長6~10cm,帶1~2個葉片於節下截斷。繁殖量少時可用淺盆或木箱。量大時要用苗床扡插,扡插行距5~10cm,株距5cm,插入長度為插條的1/3,或斜插2/3。苗床土用素沙土或珍珠岩。扡插後適當遮光、保濕、保溫,溫度較高季節還需注意降溫。

種子直播有利於肉質根生長,順直,商品性好;移栽或扡插繁殖其肉質根易形成杈根,肉質根商品性差。

(2)種植

種植地施適量經堆漚腐熟的雞糞作基肥,作畦寬120~150cm,種植4行,行距28~30cm,株距25cm,每公頃植12萬株左右,定植後澆定根水。

(3)田間管理

土人蔘不耐澇,定植緩苗後即行淺中耕,除雜草,無雨天每5~7天澆一次水,雨季要及時排除積水。每次採收嫩莖葉後施一次稀薄的液肥。

土人蔘很少發生病蟲害,可以不使用農藥及化肥,生產無汙染的綠色食品。

(4)採收

①嫩莖葉的採收:植株高約25cm時,約留6片葉採摘主莖尖,長約10cm左右。以後每片葉腋上均能萌發一新芽梢,待花穗抽出時,即再採收側芽梢,採摘葉基部留葉1~2片。

②土人蔘肉質根的採收:夏末初秋採挖肉質根或生長期隨需而釆收。

(5)留種

需留種時宜成片或整畦集中隔離種植,株高約25cm時採摘一次頂芽梢後,任其發生側芽。夏季開花,初秋果實成熟,採下晾曬,除雜屑後保存。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