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淺述楊式太極拳練習過程中的手型狀態

文|陳雄(太極圓道) 編輯 | 禪音

蓮語禪心巫娜 - 天禪3

太極拳的手型就是運動時的型樣和狀態,含有三種主要手型,那就是拳、掌、勾。

一、掌——掌的部位含有掌指、掌心、掌根、掌背、掌外緣。掌要求五指自然伸直,互不靠攏,但也不要太開,五個手指基本在一個平面上,大拇指自然鬆弛,虎口自然圓開,掌心微微內凹,俗稱荷葉掌,不用拙力;不要太凹或太張,以自然舒適為度。太極拳論指出:「其根在腳,發與腿,主宰與腰,形於手指」首先手指在太極拳運行中由腳而腿而腰的節節貫穿,指明了太極拳的運行方向,有助於神意氣的統一。在練時手掌不要綳勁,不宜用勁坐腕,手腕不能耷拉。坐腕和耷拉都會使全身血液循環不暢,耷拉就是懈沒有掤力。掌型有如下11種:

1、立掌:手心向前。如拳架「攬雀尾」按勢的雙推掌、「摟膝拗步」「扇通臂」的單推掌、「肘底捶」的上掌等。手掌向前微俯,手掌松塌在腕骨上。如拳架「倒攆猴」的前掌。

2、仰掌:手心向上的掌。如拳架「高探馬」的後拉掌、「翻身撇身掌」的背擊掌。

3、俯掌:手心向下的掌,如拳架「白鶴亮翅」的左掌、摟膝掌等。

4、橫掌:手心向前,橫向擺掌,如拳架「高探馬」的右手之掌。

5、扣掌:掌根向裡微扣,如拳架「轉身擺蓮」開始的雙掌。

6、垂掌:手掌指尖向下,如拳架「起勢」、「收勢」垂落腿側的掌。

7、直掌:手掌伸直,如「起勢」雙手往上抬起的掌。

8、側掌:掌心向裡或偏向裡,不論手指尖向何方都是側掌。如拳架「掤手上勢」、「攬雀尾」的掤臂之掌。

9、插掌:擊打的勁道貫通到手指尖的掌,橫向的插掌如拳架「海底針」的右手撩插之掌、「白蛇吐信」的左穿掌。

10、合掌:兩掌心在意念、勁道相合的掌,如拳架「提手上勢」。

11、美人手掌:該手掌由太極拳名家鄭曼青傳授出來,手型若古典美人,手腕平平,手不露筋。相對於傳統的豎掌,在作用上有極大差別。首先,腕部鬆開後,從指到掌到腕,乃至肘、肩一路而上均放鬆凈盡,於是敏感度較豎掌強。不同的掌有不同的勁點,分清勁點所在之處,能有助於意到氣到勁到,比如坐腕立掌的勁點在全掌或掌根,橫掌在掌外緣,仰掌、俯掌在虎口或中指、食指等等。無論是練拳和推手,掌握掌的勁點是十分重要的。楊式太極拳要求手出有名,手打的方向,位置具有攻與防的意識,所以對手掌的仰俯、手的前後左右運轉要講究用意,不宜隨意出手。

二、拳——拳的部位含有:拳心、拳背、拳面、拳輪、拳眼。拳的握法是四指併攏卷握,拇指扣壓在食指、中指的指骨上。拳眼中能容下一食指。

用拳的類型有:

1、立拳:拳眼向上或向下為立拳,如拳架「搬攔捶」的拳等。

2、扣拳:拳腕稍向裡扣、,如拳架「雙峰貫耳」的雙拳;拳腕稍向內扣,如「左右摟膝指襠捶」的拳,該拳用拳背或腕骨擊人。

3、仰拳:拳心向上,如拳架「撇身捶」的拳。

4、俯拳:拳心向下的拳,如「摟膝栽捶」的拳。楊式太極拳的出拳均含意念和勁點。比如立拳,一般在拳面,仰拳在拳背等。

三、勾手——又稱抓子,也有人叫鉤手、鉤子、吊手。勾的部位含有勾尖、勾頂,勾手做法是五指併攏下垂,勾尖朝下。具體練法是:五指第一指節自然捏攏,屈腕。掌心含空,五指不可用力。掌心可容一小球,勾頂和腕關節處無繃緊感。如「單鞭」拳勢的右直勾手。勾手的勁點在腕根。勾手的勾頂或勾尖可以擊打。

另外,位於手臂上的肘,也附在手型一起介紹。肘的部位含有肘尖、肘臂,推手時使用小臂滾截或滾捋就稱肘勢的動作,相對較為安全;散手使用肘尖就稱肘擊的動作,容易傷人,切要慎用。師承於楊露禪宗師之高足王蘭亭的李派太極拳創始人李瑞東 (1851~1917年)所傳拳法體系中,有幾套秘不外傳的肘法絕技(含七星肘、五行肘、五行連環肘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