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華為芯片發展觀:場景應用、兩端並進、先己後人

華為的芯片又一次刷屏了。

2019年1月7日,華為董事會董事、戰略Marketing總裁徐文偉在深圳宣布推出“業內性能最高”的基於ARM架構的7nm伺服器處理器——鯤鵬920(kunpeng 920),以及基於此芯片的泰山系列伺服器。

鯤鵬助力,泰山壓頂。新年伊始,華為鯤鵬920手筆不可謂不大,憑借鯤鵬920,徐文偉興奮的表示我們正在進入一個由多核心和異質性體現的多元化計算時代,將與客戶和合作夥伴共同建立一個完全連接和智能化的世界。

可能很多人還記得,在去年德國IFA展會上,華為消費者BG負責人余承東發布了當時震驚全球的麒麟980。作為全球首款量產的7nm手機芯片、雙NPU加持,麒麟980共拿下全球六項第一,被媒體看做中國芯片戰略里程碑意義的一天。

而今天隨著鯤鵬920芯片的推出,加上此前發布的麒麟980芯片(2018年9月推出)、昇騰910芯片(2018年10月推出)等,華為已經在7nm芯片領域佔據了重要的幾個山頭,產品全面涵蓋雲端(伺服器端)和終端(消費端)。可以說,今天的華為,正在秉持AI技術,加速完善芯片閉環生態。

幾乎在同時,華為又釋放了年度重磅好消息。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華為手機業務年出貨量突破突破2億台,躋身全球TOP3(備注:實際上最新幾個季度的成績,已經躋身全球top2了)。在這其中搭載麒麟980芯片的Mate20系列成績突出,剛剛發布兩個月就突破了500萬台出貨量,而榮耀Magic2也斬獲雙11銷量冠軍。

華為的芯片戰略,如果往上追溯,從1991年的華為集成電路設計中心算起來,已經走過了28年歷程。28年的輾轉反覆到攻克一個個難關,終於在2018--2019年迎來了大爆發,一大批的高端芯片迅速的推出並且應用。

關於華為的芯片,能聊的話題太多,三天三夜也說不完。我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一個之前沒談過的話題:華為的芯片發展觀! 就我觀察來看,主要有三個方面。

場景應用

芯片的價值在於應用,而非跑分。

從華為mate20、榮耀magic2等手機搭載的麒麟980芯片,再到泰山伺服器搭載的鯤鵬920芯片,雖然性能和數據指標都足夠強悍,但華為強調更多的還是基於市場和用戶需求的場景應用。

我們還是舉簡單的例子來說明,先來說C端。過往手機能否拍出好照片主要依靠攝影頭以及後期的PS軟體,和芯片有關係但並不是很大。而華為麒麟980加入了全新的雙ISP,讓相機有了更強的暗光降噪能力、使相機速度提高了46%、錄製功效提高了23%,並降低了33%的錄製延遲。通過這種SoC底層的優化,可以讓任何人都成為專業的攝影師。

再來說B端。B端相對來說比C端更難做,在這個領域,華為提出的全場景,是指包括公有雲、私有雲、各種邊緣計算、物聯網行業終端以及消費類終端等部署環境。至於B端的代表,昇騰910AI芯片,真正上市等到明年,但我們可以提前看到了它的應用場景,比如5G時代的無人駕駛,需要多元複雜的計算力,作為全球計算密度最大的AI芯片,昇騰910就可以發揮出價值;比如好萊塢電影製作中涉及到的特效渲染,如果能夠提高運算速度,將縮短後期製作時間,進而提檔上映;比如應用到醫療和科學實驗領域,將提升新藥和治療方案出爐的效率......

其實早在2018年10月,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闡述華為人工智能AI發展戰略時,就表示華為將提供全棧全場景AI解決方案。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華為務實的風格。

總之,華為芯片戰略和芯片發展觀的首要核心就是“落地應用”,顯然我們也需要抱著更務實的心態來看待華為芯片,而不是被近期幾篇“跑分為王”的文章帶偏了分析方向。

兩端並進

芯片的分類很多,但大體上來說就兩個方面。一個是雲端,也就是伺服器端、2B端、企業級端。一個是終端,也就是2C端,消費級端。

一般來說主流的芯片廠商甚至新銳的廠商,都會專注其中一端,很少有企業有能力兩端都涉及。像百度去年也推出了自己的芯片--昆侖,定位雲端,主要服務企業級客戶,同樣NVIDIA、ibm、寒武紀等也都注重於雲端。而在終端方面,包括高通、三星、蘋果等都是代表企業。

雲端看重計算力,終端則更強調低功耗,兩端都做且都能做出彩的企業,放眼全球也寥寥無幾,而華為顯然就是“兩端都要抓,兩端都要硬”的代表企業。

不僅如此,華為不僅僅做芯片,還做搭載芯片的設備。日前,鯤鵬920發布的同時,由其驅動的旗艦系列“泰山”(TaiShan)三款伺服器也問世,分別是均衡伺服器、存儲伺服器、高密度伺服器。主要應用於大數據、分布式存儲、ARM原生應用等場景。

同樣此前麒麟980芯片發布的時候,搭載這款芯片的mate系列手機也同期推出,兩相配合搶奪了寶貴的時間,才有了後來的故事。

華為的這種芯片觀和打法,實現了產品從研發到終端應用的全周期無縫對接,進而大幅縮短產品更新迭代的時間,這就是華為的競爭力。

先己後人

華為芯片最近幾個月來,往往和國家民族驕傲等字眼聯繫起來,獲得無數的讚譽。但同時,也因為和愛國綁定(當然芯片和愛國綁定,不是華為所能把控的),就有了預料之外一些“吐槽”的聲音。我聽到最多的槽點是“既然華為麒麟980這麽強,為什麽不開放給中興、小米、OV等廠商,進而打破X國封鎖,打贏XX戰呢”?

這顯然是一個無理取鬧的邏輯,但我們的網友不會管那麽多。而華為很難去做回應,只能是每次芯片發布後相關負責人用一貫的口徑:華為的芯片自用,不會對第三方銷售!

關於此,就我的觀察來看,想提一點看法,也就是“先己後人”。這裡的先己後人不是說華為先享受了技術紅利,佔據了主導權後在開放給第三方廠商,讓第三方吃剩飯(備注:IBM將旗下x86伺服器轉讓給聯想的做法,就是一種讓人吃剩飯的策略,這一點我在之前的文章已經單獨做過分析)。而是華為先“做小白鼠”,自己主動承擔“臨床”風險,等到被加以驗證和檢驗後,再開放給第三方一個安全、可靠的芯片以及服務體系。

換句話說,華為的芯片不對外,只是暫時不對外,不是永久不對外。

事實上,過往幾個月來,華為相關負責人通過一些演講、活動,或多或少釋放出來了一些信號。比如前不久,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接受媒體群訪時表示,雖然華為兩款AI芯片均不會單獨對外銷售,但是會以AI加速模塊、AI伺服器、雲服務的形式面向第三方銷售。

去年夏天,余大嘴也表示華為HiAI人工智能開放平台將提供芯、端、雲三個層面的技術開放,賦能全球的合作夥伴。

任正非先生此前對華為人工智能的部署時也提到過兩點要求,首先是華為各系列產品智能化;其次是AI首先在華為內部先使用,持續探索支持內部管理優化和效率提升,形成經驗總結後向外推廣。

一系列釋放的信號其實都在表面,華為的“封閉”和“開放”都是不同時間段相對的策略。搭載麒麟980芯片的mate手機已經成功經受住了市場的考驗,而搭載鯤鵬920的泰山伺服器也已經推出,即將接受考驗。這些“封閉”的準備,將為“開放”奠定基礎。

華為到了今天的地步,早已經不是一家企業,更成為中國科技創新的一部分,自然要為中國整體的科技創新承擔相應的責任和義務。我本人堅信華為的芯片等核心技術產品,將在不久的將來率先開放給中國的其他企業,助推中國整體的科技創新向前推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