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把把脈就知道什麼病,中醫把脈是怎麼回事?

播放GIF

對於中醫的治療方法,很多人都讚不絕口,其實這些治療方法都是需要依賴於又快又準的診斷方法,那麼中醫是如何診斷疾病的呢?答案就是把脈。

把脈,也稱作切脈,就是通過用手輕輕的按壓患者的動脈,根據脈象即可知道患者的病情。

讓我們一起去看看中醫把脈是怎麼一回事兒。

把脈的原理

早在公元前五世紀的時候,我國就已經出現了脈診的例子,並且一直流傳到了今天,這可以充分的證明了中醫把脈的強大生命力和其重要的科學依據。

現代脈象研究證實,脈象的形成,主要取決於心髒的功能、血管的機能、血液的質和量。

這三方面決定了脈象出現某些形態的改變,即脈動應指的形象,也即脈象。

脈象首先可顯示這三方面因素的病變,其次可據其推斷其他的病變。顯然,脈象是有其客觀存在因素的。

心臟是形成脈象的動力器官,所以脈象首先可反映心臟的病變。


如冠心病、心臟供血不好、心功能低下等可通過脈象有所反映;如當冠心病形成的時候,心臟可有停跳現象,這時通過脈象就可發現脈搏停跳。

常見脈象有哪些

中醫診脈就是用手指在病人手腕的脈搏處,感知病人脈象的方法。三部是指寸關尺三個部位,九候是指醫生手指的輕、中、重力量,這樣三三得九而稱「三部九侯」。

健康人的脈象稱為正常脈象。

一般是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強不弱,不快不慢,均勻和緩,節律整齊,又稱為平脈或緩脈。

平脈至數清楚,一息(即一呼一吸)之間四至五次,相當於72~80次,節律、強弱一致。脈象受體內外因素的影響而發生生理的或暫時的變化,也屬正常。如:

年齡越小,脈跳越快,嬰兒脈急數,每分鐘120~140次;

五、六歲兒童常為一息六至,每分鐘90~110次;

青壯年體強,脈多有力;年老人體弱,脈來較弱;

成年人女性較成年男性脈細弱而略快;

瘦人脈較浮,胖人脈多沉;

重體力勞動、劇烈運動長途步行,飲酒飽餐,情緒激動,脈多快而有力;

飢餓時則脈較弱。

如此,常見病脈有浮脈、沉脈、遲脈、數脈、虛脈、實脈、滑脈、洪脈、細脈、弦脈等。

中醫是怎麼把脈的

首先感覺到脈搏的位置,有的輕輕一摸就能摸到,有的卻需要用力才能摸到,這就分出了浮脈和沉脈。

第二點是脈搏的力度,搏動有力為實脈,無力的則為虛脈。

第三點是脈搏的頻率,健康人在一呼一吸之間脈搏應搏動4次,不足4次為遲脈,超過5次不足7次為數脈。

第四點是脈搏的緊張度,如果按下去,感覺像按在琴弦上,強而硬,為弦脈。如果感覺鬆弛和緩則為緩脈。

第五點是脈搏的均勻度,節律是否均勻,力度、大小是否一致,節律不均勻的就有促脈、結脈、代脈,力度、大小不均勻的有微脈、散脈等。

第六點是脈搏的流利度,也就是脈搏來勢的流暢程度,脈來圓滑流利為滑脈,往來艱澀為澀脈。

第七點是脈搏的長度,也就是手指能夠感覺到的脈動的軸向範圍的長短,分為長脈和短脈。

第八點是脈搏的寬度,即手指能夠感覺到的脈動的徑向範圍大小,分為大脈和細脈。

脈診是中醫辨證的一個重要依據,但在臨診中也有脈證不符的特殊情況,如陽證反見陰脈,陰證反見陽脈。

同時,一種脈象可見多種病證,一種病證又可以出現多種脈象,這些只有通過四診合參才能夠辨別清楚。

診脈只是一個診查的途徑,需要病人和醫生相互配合,才能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編輯:二木

內容:vodjk.com

往期精彩

好看的人都點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