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地久天長》導演專訪:用了大量特效,演員化妝耗時4小時

奪得柏林電影節最佳男女主角、175分鐘片長,講述一代人動蕩的30年,王小帥導演的《地久天長》既有話題性,又很好看,在豆瓣拿下 7.9的高分。但讓人意外的是,電影請了國外的特效團隊,做了不少CG特效以及特效化妝,這篇對導演王小帥、主演王景春的專訪能讓你對電影有更多了解。

《地久天長》的英文名是“So long My son”,兩個名字有什麽關係?用這個名字的原因是什麽?

王小帥:《地久天長》這個名字,首先和影片中的人物是契合的,電影中最初幾對人在生活裡這麽好,希望安靜、幸福、友誼的生活,一輩子走下去地久天長。《地久天長》的另一部分是友誼地久天長,這首歌永遠沒有落伍。生活是不是真的隨著時間的流淌如我們所願一直好下去,什麽東西能真正的地久天長,這是生活給我們的解答。只有走過,只有到一定時候才能體會到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So long My Son,我們問過海外發行公司的意見,中文名和英文名是有差距的。大家在聊故事、看片子時再慢慢想。英文不是我的母語,我想表達一個意思是“A moment so long”那一刻時間停止了,等待媽媽變老,那一瞬間如此漫長,是這個意思,他們也覺得不錯。剪輯師覺得有點不一樣,一下子說了So long My Son,這句話在你們聽起來可以嗎?他們說可以,所以我們定下了,雖然不是執意,他們最後才可能放下跟兒子一次漫長的道別,這是人生的五味雜陳。

最後昊昊和夫婦二人坦白時,兩位演員的反饋是不一樣的,王景春比較淡然,詠梅卻落淚了,這場戲是怎麽設計的?

王小帥:那場戲我很佩服他們二位,他們是真聽真看,像生活一樣。他們就這麽坐著,一動不動的坐著。杜江這位演員在攝影機邊上實時給他們演,詠梅的眼淚真的在那一瞬間就流下來了,鏡頭裡觸動了。還有一個是王景春演這部戲時,他在多場這樣的戲絕對不能哭出來,他們夫妻倆最後的默契程度讓大家喜歡,關鍵時眼淚默默的下來。女人再堅強,那一瞬間眼淚就下來了,我要求王景春絕不能哭,他要做到是非常難的,他要忍住,有好幾場戲他們是非常厲害的。

電影裡你有兩段奔跑的戲份,一段是抱著孩子,一段是抱著詠梅,拍的特別真實,這兩場戲是不是拍的很艱難?

王景春:拍孩子那一段我剛好在減肥,拍完那段戲後導演讓我開始吃東西,不吃的話接下來拍不了。奔跑的戲拍完後不是腿軟,而是肺炸,從山坡跑下來抱著孩子在淤泥往岸上跑,我還得把孩子放地下,我人就躺在地下,像狗一樣喘氣,肺都要炸了。

抱詠梅的難度會更大一點,那場戲拍了很多個鏡頭、很多天,我記得拍了五天,每天要照顧光線、焦點的等問題,每次都是聲嘶力竭的跑,完全是真實的反應。前面拍幾場都沒過,我不知道真的是焦點問題,還是他特意讓我變成那個樣子,這兩場戲是我特別難忘的兩場戲,其他如吃花生米、抽煙、喝啤酒都是小菜,關鍵是“大菜”不一樣。

喝的是酒還是水?

王景春:水。(笑)

結尾看到茉莉的小孩在電腦裡出現,你的表情比較複雜,對這場戲你怎麽理解,拍攝時有什麽想法?

王景春:這一幕中,角色的感情很複雜,內心活動也很複雜。其中有擔心、有期待,當然更多的是釋然。生活就是這樣,有一些特別盼望得到的,但生活不可能給你全部,你想要全部就會失去一些東西,另外,小桑尼非常可愛。

影片中幾位演員從青年演到老年,海燕臨終前眼睛是渾濁的,英明各個階段的體型變化也不一樣,是怎麽做到的?

王小帥:這確實是值得一說的地方。原來拍這個片子,我幾度覺得有沒有可能性,我從十幾歲拍到80歲可以找演員墊一下,這是被允許的。但他們在青年階段時不那麽年輕,26、27歲的時候已經生了孩子,上歲數時也才59、60歲,又不能很誇張,這個階段無法換演員,我當時很懷疑一個人能否演這兩個年齡段。中年人到40歲往上,大概十幾二十年不怎麽變,所以念頭打消了,如果要拍下來,只能克服妝容。

我們全世界找大量青年的妝,雖然他們看起來也很年輕,但要呈現二十多歲還是要做一做。一開始找了一家日本,這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但太貴了,我們確實承受不了。經過各種介紹,有一家台灣的做得也不錯,我們找他們做,基本差不多。他們演戲時臉上打了麻麻點點的,為了之後跟蹤用。他們質感不能太過,不能像美顏照片似的,大螢幕觀眾看到是不行的。老妝非常難辦,老妝在我看來是不到這個年齡演老妝,在電影上會漏出不可信的一面,做假頭套、演老等。我們在英國找到現在合作的團隊,拍過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是《朗讀者》,他有很多大型的商業片的化妝經驗,也做過僵屍鬼怪,但很少在人臉上做。美國也有頂級的貴公司,必須舉國之力才能請到。馬修過來後給他們臉上倒模,然後一片片的做。他們要做局部,真和假之間拚合。現場幾個老外圍著他們隨時隨地補妝,氣象一冷這邊會起皺、那邊泛白。一個妝要花幾個小時。

王景春:四個小時,卸妝一個半小時,化妝四個小時。

王小帥:一點點摳,髮型師也是,織了很多發套,合適的不合適的都有,不合適的重拍。力求讓大家看到不知不覺沉浸進去。從演的角度也是這樣,這個歲數還硬朗,有了這個基礎給他們,他們不需要演老。耀軍沒有演老,背稍微彎一點就正好了。這個歲數的老太太是把直的,呆呆木木的走。外圍、後面的集體給他們做,讓他們豐富的、真實的展現,這是特別難的。觀眾看到這部電影好像很容易,實際上我們花了很多工夫。

特效量有多少?兩位演員從包頭離開時是低矮的樓,但回去時背景的建築變成高樓了,應該也用了特效吧,這些細節很用心。

王小帥:我們在人臉上做了CG,從82年、83年、86年都有細微的變化,到94年也是CG,給他們做了特效。

電影中的場景,我們的樓是廢棄樓搭建的,外面是穿幫的。這個樓做好後移到現場的樓裡,80年代樹是很小的,晾衣服有小路,廚房是乾淨的。窗戶上穿幫的東西用CG擦掉,原來的鋁合金窗等不動了,這些變化要一點點細微的做。最後回來時一看那個樓完全空了,還有一個變成了按摩的地方,要刷出牆時不要人進去,要有落灰、凋零的感覺。筒樓外面的雜草重新植回去,晾衣杆都拿掉。他們臨時出逃時對面是老樓,回來時原本要在那裡拍同樣的鏡頭,我用CG把老樓擦掉重新植入新樓。你記得那個市場嗎?雖然那裡已經沒有人了,一條街成了大家的早市,他們從早上6點開始乾很長時間,沒法拍。後面在周邊轉,轉到現在這個門,鐵門的結構和那個樓的結構差不多。我們索性做這個,不管怎麽說我想偷一下,這個電影走之前發生了這個事情,過了一個多小時可能會忘記前面的細節,大的整體還在。這是命好,否則計劃沒法推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