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年內融資超20億,騰訊也來湊熱鬧,保險科技盈利難待解

保險行業正在迎來新的力量。隨著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在傳統保險領域的應用,保險科技創業公司如雨後春筍般應運而生,有不少公司已獲資本青睞。

據新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2019年年初至今,共有14家保險科技創業公司成功獲得融資,總金額超過20億元。

融資背後,明星創投騰訊、IDG等都來“湊熱鬧”了。不過,與熱鬧的融資相比,幾乎所有的保險科技創業公司都需要冷靜地思考“盈利模式”這一問題。因為已經有平台終止運營,並在公告中坦言“我們沒有找到通過互助服務盈利的模式,導致項目虧損嚴重”。

至於保險科技的發展前景,有資本方人士認為,保險科技是一個慢成長的行業,不管是技術積累、人才積累,還是渠道積累,都需要一個比較長的時間。也有資本方面表示,“未來3-5年我們仍持續看好保險科技創業公司的投資機會,並積極尋找優秀投資標的。”

水滴公司、妙健康年內融資均超億元

從14家保險科技創業公司的融資額來看,大多數公司融資額在千萬元水準,融資額高達上億元的,僅有水滴公司及妙健康兩家公司。

其中,旗下擁有水滴保險商城、水滴互助、水滴籌等多項業務的水滴公司年內共獲得兩輪融資,總融資額約為16億元,位列今年以來保險科技創業公司融資額之首。

今年3月,水滴公司獲得B輪近5億元融資,由騰訊領投,高榕資本、IDG資本、藍馳創投等投資人跟投。6月,水滴公司獲得C輪超10億元融資,由博裕資本領投,騰訊公司、中金資本、高榕資本等投資機構跟投。

妙健康在今年4月2日對外宣布稱,公司於近期完成近5億元的C輪融資,由中國太保旗下的太平洋醫療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太平洋保險養老產業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以及翕然資本共同投資。據悉,妙健康是為數不多能吸引保險公司背景投資的保險科技創業公司。

公開資料顯示,妙健康是一家以健康行為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為基礎的健康科技公司,該公司有一項業務為“保險會員健康UP福利方案”。該方案能給保險公司帶來的好處,包括大大增加保險公司/業務員與客戶接觸的機會、提高客戶成單的比例等。但是,針對公司與保險公司合作該項業務,妙健康有何優勢等相關問題,妙健康方面並未回復新京報記者的採訪。

此外,年內還有保險科技公司——棧略數據、豆包網今年的融資額均在5000萬元以上,分別達近億元及9500萬元。悟空保集團今年新推出“悟空互助社”和“悟空籌”兩項業務,在今年獲得6000萬元天使輪融資。

騰訊、IDG“湊熱鬧”

看好創新和渠道

“投資保險科技創業公司主要看兩個指標”,曲速資本創始合夥人楊軒告訴新京報記者,一是這家公司在具體的技術方面有突破與創新,無論是在投保之前還是投保之後,車險還是人身險,或者說是在理賠、售後等方面擁有一些技術,硬的科技都可以考慮。

“還有一類就是有渠道、有資源,不管是代理人渠道、代理人資源,還是C端渠道、C端資源,這就相當於它能承擔流量渠道,可以比較快地把用戶給攏起來,把收入做起來。”楊軒說。

據悉,曲速資本此前曾投資過錦鯉保、超級圓桌等保險科技創業公司。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投資保險科技創業公司的創投公司中,不乏一些“明星”創投。比如,投資水滴公司的就有騰訊、IDG資本、中金資本、創新工場等。同時,58集團、梅花創投參與了悟空保旗下兩項新業務的融資,紅杉資本則參與了健康險科技公司圓心惠保的A輪融資,聯想之星參與了保險解決方案提供商諾惠醫療的融資。保險行業亦涉足其中,妙健康即是一例。

藍馳創投今年投資了水滴公司、企保科技等保險科技創業公司。藍馳創投董事總經理曹巍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認為圍繞醫療健康的網絡互助平台是非常重要的細分領域,有著非常廣闊的用戶人群和巨大市場空間。”

曹巍說,基於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用一種創新、低成本的保障模式讓用戶形成基於網絡平台的互保互助社區,幫助用戶解決了初級風險保障和風險認知的問題,這是藍馳認可的核心價值。

總的來說,從投資方角度來看,保險科技創業公司是否有科技創新、是否有較好的渠道資源、從事的細分業務是否有發展前景、領導者是否有足夠的經驗等,是能否獲得融資的關鍵因素。

TO B端成融資熱土

保險公司能獲得什麽?

新京報記者分析年內14家獲得融資的保險科技創業公司業務類型可以發現,這些公司的業務相對細分,其中針對TO B端業務的公司佔絕大多數,主要集中在保險風控、保險AI等領域。

今年獲得近億元融資的棧略數據,是一家專注於健康險風控領域的科技公司,服務於保險支付方,為商業保險公司和保險中介等合作夥伴提供企業級大數據風控解決方案。

獲得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啟明創投等投資的圓心惠保,是一家健康險科技公司,主要為保險公司提供產品精算定價、風險控制、用戶獲取和黏度等解決方案。企保科技業務對象也是保險公司,主要為保險公司提供智能保險機器人,涵蓋客服、理賠、核保等多個環節。

針對這一現象,對外經貿大學保險學院教授王國軍對新京報記者表示,保險科技創業公司提供的很多產品、創意,是保險公司所沒有或難以執行的。這時,保險公司就需要與專門做科技的公司、團隊合作。“針對某一方面,例如風險管理、承保、理賠等,一些公司甚至能運用場景進行保險產品的設計。”

“保險公司自身做科技化的投資,也是要花錢花精力的。而保險科技創業公司更貼近市場,更有創意,更加靈活,因此願意跟其合作。”王國軍稱。

水滴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銷售場景化方面,水滴公司已建立“事前保障+事後救助”多層次健康保障體系。水滴公司通過大數據技術,掌握用戶多維度健康相關數據,這對保險公司推出更精準的保險產品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尚無一家宣稱盈利

17互助因無盈利模式關停

雖然保險科技創業公司近年來融資不斷,但它們難以回避幾乎所有創業公司需要面對的“盈利模式”問題。

據新京報記者了解,TO B端的保險科技創業企業,目前的業務收入一方面來源於為保險公司銷售產品後獲得的傭金,另一方面來源於為保險公司提供產品設計、輸出風控等技術產生的服務費用。總體而言,盈利模式相對清晰。

不過,對於TO C端的保險科技創業公司而言,要探索出適合自身的盈利模式就更難一些,因為其面對的客戶群體更為分散。

當然,無論是TO B端還是TO C端,目前還沒有一家保險科技創業公司宣稱自己已實現盈利。

現實情況或許更“慘烈”一些。保險互助平台“17互助”,在高峰時期曾有百萬用戶參與。該平台在今年4月19日發布《17互助平台終止運營公告》稱,“一直以來,我們沒有找到通過互助服務盈利的模式,導致項目虧損嚴重,同時,也沒有資源持續推廣互助服務,吸納更多的會員。”

恆豐泰石董事總經理韓瑋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有些保險科技創業公司會存在盈利難的問題,往往存在一種或多種因素。首先,市場需求沒有達到預期,訂單數量比設想的進展慢很多;其次,競爭格局發生變化,市場中突然冒出了很多強有力的投資者,有的甚至遭遇降維競爭;此外,金融技術應用不達預期,或者技術更新太快,老技術還未成熟就被新技術革命;現金流管理不善、盲目擴張導致資金鏈斷裂等也是原因。

在楊軒看來,保險科技是一個慢成長的行業,不管是在技術積累、人才積累,還是渠道積累方面,都需要一個比較長的時間。

對於保險科技未來的發展前景,曹巍認為,在保險行業嚴監管、“保險姓保”、行業回歸保障功能定位的政策指導下,保險行業整體處於優化產業結構、突出創新產品及服務的價值變革期。“未來3-5年我們仍持續看好保險科技創業公司的投資機會,並積極尋找優秀投資標的。”

新京報記者 潘亦純 陳鵬

編輯 王宇 校對 賈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