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明天之前》第三期上線 探討分隔人群之牆因何而起

6月23日,美墨邊境格蘭德河靠近墨西哥一側,薩爾瓦多移民奧斯卡·阿爾貝托·馬丁內斯和他兩歲左右的女兒安吉·瓦萊裡婭·M的生命不幸終結於此,然而這張觸目驚心引起全球廣泛關注的照片只是美墨邊境移民問題的一個碎片。長久以來,黑勢力、暴力、腐敗、貧困等關鍵詞,一直都是促使這些來自中美洲各地的難民背井離鄉、非法穿越美墨邊境的原因,危險的穿越路線和高高豎起的邊境牆並不能阻擋他們逃離的步伐。

處於邊境的美國居民,又是如何看待這些非法外來者?他們應該出於人道主義積極救援難民,還是捍衛邊境安全將其依法驅逐?不同人群應該如何相處?騰訊新聞出品聯合奧斯卡獲獎團隊打造的深度紀錄片《明天之前》第三期將於6月27日20:00上線,以美墨邊境與難民問題為切入點,探尋不同群體的相處之道。

《明天之前》第三集預告片

兩個諾加萊斯,兩種命運

紀錄片《明天之前》由騰訊新聞出品聯合奧斯卡獲獎團隊Grain Media共同製作,以全球視野,圍繞人類“人工智能是否能成為人類伴侶”、“人類應該追求永生嗎”、“邊境與難民問題”、“人類是否有自主告別的權利”四大話題,探討整個人類族群在未來5-10年內,都將共同面臨的科技、社會、人文等顛覆與變革。

6月27日即將上線的《明天之前》第三期,將就“不同群體的人類該如何相處”話題進行探討。節目組探訪了在美國與墨西哥長達3183公里的邊境線上的墨西哥小城諾加萊斯,一個匯聚了大量偷渡者的城市。每天都有大批難民企圖跨過這裡高高豎起的邊境牆,偷渡到美國開始新的生活。邊境牆另外一邊的城市也叫諾加萊斯,在那裡,美國邊境居民之間對於邊境問題也有著不同的思考,他們並非一味責備外來者,也並非完全支持救助,衝突與對立並不僅存在於不同國籍的人之間。

節目策劃人曾寶儀奔赴美墨邊境小城諾加萊斯,與邊境自衛民兵、邊境普通住民、難民援助組織、墨西哥難民等不同群體展開對話,探訪邊境牆樹立後邊境的特殊“人際關係”。

真正的隔離之牆,豎在人們心中

難民對於大多數生活平穩的人而言,只是出現在報導之中的一個詞匯。而對於片中的洪都拉斯青年何塞來說,難民身份意味著他必須穿越沙漠、高山,跨過整個墨西哥去追尋充滿生的希望的“美國夢”。哪怕已經因此是去一條腿,也無動搖他偷渡到美國的決心。“那裡的問題太嚴重,毒品、黑幫不允許人民正常生活”,他這樣形容自己的必須逃離的家鄉。

難民的遭遇令人震驚、不忍,在邊境牆兩側,庇護所和民間救助站都在盡全力為偷渡的難民提供幫助。一些非法移民救助者也會在荒漠中為偷渡者設立飲水點,他們表示不能對尋求幫助的人視而不見。

然而出於對國家秩序和邊境安全的維護,民兵蒂姆·弗利選擇端起槍,與其他志願者一同巡邏邊境驅趕非法偷渡者。在一次交談中,蒂姆對曾寶儀說自己並不在意被人稱為民族主義者,作為退伍軍人,他熱愛美國,無止境、無原則地接納難民,只會讓“美國夢”變成噩夢。同樣,美國邊境住民吉姆也支持封閉邊境,每年數千名非法偷渡者和毒販穿過他的牧場入境美國,令他不得不隨時帶槍自衛,吉姆坦言:“我們的安全也必須得到保護。”

不同的人群,在牆的同一側,仍舊不能免除衝突與分歧。即使國籍相同,非法移民救助者與邊境民兵在路上相遇,仍會發生“你們在幫助非法者作惡,同樣可惡”和“你們有什麽權利判處難民死刑”的爭辯。真正隔離人類的牆,早就在不同的觀念中牢牢豎立,不僅僅在於邊境,也存在你我生活之中。

明天之前,思考如何與世界相處

騰訊新聞出品製片人朱凌卿在一次採訪中談到:“這個世界看似越來越緊密,但是每個人之間,或者不同的團體之間都在因為不同的價值觀、利益等原因逐漸分離。站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角度看,《明天之前》希望探索是什麽讓人類彼此疏遠,又是什麽會把我們重聚在一起。”

不同職業、不同城市、甚至不同城區的人群,在如今快節奏的鋼鐵叢林中,分歧也越來越嚴重,不同人群的心裡是否也在修建著“邊境牆”?

在信息技術日益發展的今天,“全球村”概念已經為越來越的人所接受,然而更多不同人群的交匯,會帶來共同繁榮還是更多衝突?我們又應該如何與身邊不同的人群相處?美墨邊境只是一個縮影,明天之前人們或許可以從這裡開始思考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6月27日晚20:00,《明天之前》第三期《近鄰?近敵?》將在騰訊新聞上線,感興趣的觀眾不要錯過這個思考如何與世界相處的機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