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影像:舊日燕京的日常生活

《東方歷史評論》微信公號:ohistory

前門——北京的大門

在北部的內城(滿城)與南部的外城(漢城)之間,我們發現了兩座最具代表性的中國建築——巨大的前門與箭樓。照片裡氣派非凡的大門是在明代遺址上建造的,大約有500 年的歷史,1900 年被義和團焚毀。僅僅幾個月之後, 其內部的塔樓也遭受火災,變成了廢墟。“中國人害怕厄運降臨北京城,便迅速重建了這兩座塔樓。這也是自乾隆年間至今北京城唯一重建的兩座建築。”

前門矗立在北京舊有的中軸線上,是一座大型磚石建築,沿著兩條寬闊、對稱的樓梯,便可以從之前神聖的廣場走上高聳的城樓。華貴光澤的漢白玉欄杆和大片雙層綠色琉璃瓦使這座暗色的磚石建築顯得甚為靈動,整個門似乎都有了生命,熠熠生輝。和其他塔樓一樣,前門的塔樓高99 英尺(30.18 米), 如此,“便如術士所言,天地光華便可自由無束地升至100 英尺(30.48 米) 的高空,直達天庭”。

前門正中間的拱門和樹一般高,幾個世紀以來只有帝王可以通過,其他閑雜人等均不可使用,以免褻瀆聖上。如今,儘管皇權早已廢棄,但中間的正門依然關著,還設有柵欄。大眾也遵循著這個舊有的習慣,繞過這個龐然大物, 毫無怨言。近年來,已經開通了四條通道可以穿過城牆,塔樓兩側各兩條,大大緩解了南北城之間交通擁堵的狀況。對於交通繁忙的首都來說,只有以前一條交通要道已經完全滿足不了人們的出行需求了。

以前,這兩座塔樓被兩道半圓形的高牆連接,牆的一邊凸出,正對外城, 即南城。高牆以及外圍的塔樓算是皇城的又一道防護,因為內門直通富麗堂皇的宮殿,裡面各種奇珍異寶,應有盡有。大多數城門還是原樣,只有正陽門在30 年前慘遭劫掠。

沒有比前門這兩座塔樓之間更適合觀賞北京的日常街景的地方了。7 月的一個熱浪襲人的早上,街上異常安靜,行人、驢子、黃包車、北京的轎子以及新式的電車組成了北京最為普通的日常交通景象。除此之外,人力車也很常見, 車夫如同牛馬一樣,拉著千斤重擔努力前行。

北京的塔樓

很少能看到比這更有趣的場景了——強壯的挑水人擔著空水桶,打算走下狹窄的通道去護城河裡打水。對面小橋的欄杆是豔麗的紅色,穿過小橋就來到了車水馬龍的老街上。垂柳依依,在護城河岸邊的斜坡上投下細密的陰影。照片後面是巨大而古老的西便門,上面是一座角樓。

東邊的東便門上也曾有一座這麽大的角樓,如今卻只能留存在回憶中。1925 年,整座塔樓被拆得七零八落,只剩下一個已有五百多年的基座。塔樓的磚瓦木材與奇特的現代化錫質樓頂都被賣掉,填了某個困頓的軍閥或貪婪的高官的腰包。

這些陳舊的建築注定要跟著“巨集偉的東方世界”一起陷落,實在令人歎惜!這些建築曾經為這裡的街景增添了多少光彩!最近這一兩年裡,不僅東南邊這些雄偉的角樓慘遭毀壞,東邊城牆的東直門角樓、西邊城牆的平則門(阜成門)角樓也都未幸免,遭搶掠損毀,成為歷史。由於中國人對於古跡的保護和修繕極不上心,很多歷史建築都在迅速消失。

過去這些門上的角樓在戰時是真正的堡壘。明朝後期和清朝前期守衛都城側門的銅炮已經消失,現如今只有噴漆的炮口吸引著人們的目光,提醒著那些逝去的光輝歲月。這些殘存的景致讓我們想起過去“元明清時期,駐守在這裡的衣著光鮮計程車兵”,他們在高牆塔樓上作戰,“手握弓箭,肩扛長矛和長槍”,斬殺前來進犯的敵人。這些敵軍圍攻北京,想要找機會摧毀巨大結實的城牆,卻都徒勞無功。

幾個世紀以來,這些巨大的城牆和角樓始終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有效抵禦了外敵的入侵和曠日持久的進犯。辛博森(Simpson,筆名Putnam Weale)給我們講述了早期騎兵突襲北京的故事:

體格強壯的滿族和蒙古騎兵從北京北部草木茂盛的高原奔襲而來,直插直隸平原的心髒地區,並企圖攻下都城北京。但北京城非常大,不會輕易被攻破。滿族士兵和其蒙古盟軍一邊圍繞著結實的城牆,一邊破口大罵,還不停向角樓上射箭,但都無濟於事。他們甚至駐扎在城外,打算餓死城內的人,但中國的都城永遠是糧草充足的。都城周邊農田收獲的農作物被運進北京貯存起來,用於交易或加工。最後,入侵的騎兵不得不騎馬離開,然後都城的大門就又打開了。

駱駝背上的旅客

在旅行者眼中,北京是世界上最有趣的城市之一。這不僅僅是因為北京有歷史悠久的建築群——當然這一點已經使北京比其他任何城市都要悠久和漂亮,還因為北京獨一無二的日常生活場景。北京最有趣的生活場景都隱沒在高牆和影壁之後,但還是能從街道上窺探一二。我們能從北京的街景中了解到北京人的生活習慣、工作狀態以及娛樂方式。從安靜的住處出來,總能看到川流不息的各種新舊混雜的隊伍,天天如此。

一長串有軌電車停在軌道上,好像靜止了一般,等待著送葬的隊伍經過,或者等待一場紀念已故人士的儀式結束。我們不禁想到,車上的上千名乘客是多麽耐心啊。動力十足的豪華轎車在狹窄的街道中間呼嘯而過,朝城牆開去,那裡充斥著各種傳統老舊的交通工具,比如獨輪手推車、獨輪或二輪運貨馬車等等。轎車驅散了聚在一起賭博的黃包車夫,那些在街道上追逐打鬧的小孩也聞聲跑開。令人好奇的是,這些車為什麽速度飛快卻撞不到一個人。

看著那些太陽底下黝黑的小孩子們,我們的感覺有些奇妙,他們嘴裡塞滿了從貨郎那裡買來的各種糖果,仰起稚嫩的臉龐看著戰機在空中高聲飛過。我在想,他們是否真的明白所處的這個動蕩的新時代?北京城裡沿街叫賣的貨郎很是獨特,他們有著各種千奇百怪的貨物、靈動有趣的玩意,以及別具一格的叫賣聲。這一切都使北京人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大街上最有趣的還要數那些駝隊。無論走到哪裡,都能看到一兩列駝隊,其中一些駱駝身上馱滿了煤炭、石灰、木炭或者農副產品,為城市的倉庫提供這些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還有一些駱駝身上只剩空麻袋,正要回到山中或是沙漠中的家裡去。如果起得夠早,就能在胡同裡看到20 多隻駱駝,斜倚著牆,正從睡夢中醒來,差不多把路線都堵滿了。稍作等待,你就會看到這些駱駝強壯的主人從小客棧裡出來,然後趕著這些很有耐性的動物繼續前行。

駱駝看起來頗為高貴,體型巨大,行動緩慢而從容。它們應該對自己的儀態很滿意吧,不然怎麽會一直昂首挺胸呢。照片上是大夏雙峰駝的近照,這些駱駝年複一年地在北京城內進進出出,從不停歇。有一次我在西山八大處的路線交匯處看到1000 多隻駱駝,一半去往京城,另一半從京城出來,背上的麻袋都空了,只剩主人跨坐在上面,沿著另一條路往回走。這無休止的行進還將繼續。

外洋推車

即黃包車、人力車,1874 年(清朝同治十三年)1 月從日本輸入上海。由於從日本輸入,所以又稱東洋車。

形式似尋常人力車,車身卻低得多,前邊還有一輪,車上也有活絡布篷,可以隨意支落。這車不是在前邊拉的,是在後邊推的。

——《京師博覽園遊記》

試驗場大門

正門由大門、北樓、東配樓、西配樓組成。大門面南而立,造型雖是仿文藝複興風格的西洋樓形式,卻與傳統的牌樓相似。上部繁複的磚雕裝飾之上又有龍型

圖案 “農事試驗場”五個大字則鐫刻在中間的橢圓形區域內,最頂部懸掛著兩面龍旗。現在北京動物園大門的磚雕為1987 年根據此照片複原,細節略有不同。

博覽園的園門,是新式的高大花牆,四周圍牆都是用石塊砌成的。園門外東西兩旁,各有小屋一間。

——《京師博覽園遊記》

松風蘿月軒

建成於1906 年,是當時的遊船碼頭。這是一座長方形敞亭,周圍有雙層欄杆,可休息乘涼。東西各有藤蘿架,周圍有松樹和灌木。

通州府賣貓肉和茶葉的商人

通州府距離北京12 英裡,此處運河水位較淺,不適宜平底船和載貨船通行。通州城規模中等,城牆高60 英尺,人口密度大。通州是乘船入京的必經之地,貿易繁榮, 但人民卻並不富裕。南方各省生產的物品由水路運到這裡,然後陸運到北京。通州曾經在英國的歷史上留下過濃重的一筆。正是在通州,英國特使阿美士德勳爵聽取清朝官員講解覲見皇帝的跪拜禮,特使拒絕跪拜,選擇返程回國。特使維護國體的行為被拿破侖嘲笑是死要面子。隻不過,這個時候拿破侖尚未稱帝,一旦黃袍加身, 他便再也無法忍受自己的大使跪拜在其他君主的腳下了。

獲取足量食物是世界各地的人們進行各種活動的動力源泉。和東方人一樣,歐洲人同樣熱愛食物,只是我們克服了鄙陋的天性,理性地追求精致的生活。在中國, 幾乎所有的東西都可以食用,富貴者更是食不厭雜。市場上,仆人正在為富貴人家選購食材。“ 市場上,人們饒有興致地圍觀一個屠夫,他身邊是五六條正待宰殺的狗。他的眼睛盯著街上的狗,渾身散發著死狗的臭味,身上背著、手裡牽著幾條低聲嗚咽或高聲吠叫的狗。他手持一根長棍,或者是一條鞭子,保護自己不被狗咬。待回到家中,他關好大門,便開始了他的工作。” 市場上,小販們挑著擔子,擔子兩端的籃子裡裝著狗、貓、鼠和鳥等動物,這些動物部分是家養的,部分是野生的,大多都還活著。一種體型不大的長毛垂耳狗,最受食客的歡迎。它們被關在籠子裡,無精打采,一副生無可戀的樣子。貓則不然,它不斷地嚎叫,試圖逃跑。一個基督徒如果目睹此情此景,必定十分難受。在基督徒看來,狗是人類忠誠的朋友,貓又是那麽可愛,還可以抓老鼠。史書中曾有把貓肉製作成美食的記載。我們剛才看到的是中國東北邊疆地區的野貓,它們被帶到中國大城市的市場上,最終成為人們餐桌上的美味。市場上,田鼠肉的賣相還不錯,清理得乾乾淨淨的胸脯肉被切成長條, 串在釺子上,成排地掛在扁擔上。

碼頭附近有出售飲料—— 主要是茶水—— 的店鋪,顧客多是船夫和在街上閑逛的人。在竹竿搭起來的帆布帳篷下,小販極力招徠客人品嚐美味的茶點。櫃台上, 整齊地擺放著乾淨的杯子,另一端是用來燒水和溫茶的爐子和水壺。生活中,處處可見各式各樣的竹製品。茶水鋪裡支撐帳篷的骨架和支架,裝貓用的圓籃子,掛籃子的竿子,貓販子寬簷的帽子,顧客的手杖,貨船上的桅杆、帳篷和繩索,還有雨棚的支架,以上種種都是由竹子製成的。

即便野鳥、老鷹、鸛和貓頭鷹這些鳥類肉質並不好,但它們仍然是家禽販子手裡的珍貴貨品。歐洲人從來沒想過,也從來不吃這些鳥類。中國人最喜歡的家禽是鴨子。養鴨人用船把剛會走路的小鴨子帶到泥塘或者是養貝殼的水池中,敲響銅鑼或者吹響口哨,讓鴨子們四處散開,自己覓食。岸邊小船數以百計,鴨群分屬不同的船家。

一旦養鴨人再次敲響銅鑼或吹起口哨,成群的鴨子便會返回到來時的船上。鴨群走到船邊,養鴨人便放下一塊板子,供它們登船。整個場面滑稽有趣。養鴨人會懲罰那些晚歸的鴨子,獎勵那些溫順、聽話的鴨子。他獎賞給那些最早回來的鴨子一些稻穀,抽打那些回來得最遲的鴨子幾鞭子以示懲罰。因此,鴨群走到斜搭在船舷上的踏板旁邊時,一個個都奮勇爭先,唯恐落在後面,獎懲措施取得了圓滿的效果。經常有老鴨子或者強壯的鴨子踩在小鴨子的背上搶先登船。不過,養鴨並不只是為了吃肉。雷伊先生說:“ 在中國,你可以看到一種獨特的場景,一個小販背著一捆放幹了血的鴨子走街串巷,四處叫賣。大多數家禽血會隨意灑落在地上。有時候人們會把鴨血收集起來,製成血塊,然後再把血塊放入水中,衝淡顏色,提高品質,以方便人們食用。”

本專題圖文由《西洋鏡》叢書提供

西山戒台寺

戒台寺距北京15 英裡(24.14 千米),是一座香火鼎盛的佛教寺院,乾隆皇帝在位時曾多次遊覽此處。站在照片中的平台上,放眼望去,四周景色尤為秀麗。

戒台寺每年都會舉辦法會以及受戒儀式。樊國梁主教稱,戒台寺中年輕的僧侶必須遵守戒律清規,而年長者卻會趁他們睡著的時候消遣快活。每天,戒台寺內通常約有100 名僧人念經誦佛。

晴天永定門沿線街景

華北地區日照充足,時有揚塵,北京便飽受揚塵之苦。照片中車轍處不是沙礫,而是塵土,風輕輕一吹,塵土便鋪天蓋地。街上通行的馬車接踵而至,前一輛馬車留下的車轍不久便會被另一輛馬車踏平。驅車策馬的車夫一日路程可達30 英裡(48.28 千米)。到了晚上,他們還得時不時起來喂馬。

午餐

這是一處位於街邊的飯攤,周圍擺著幾張板凳專供客人歇腳。正午時分,苦力和車夫會來這裡稍作歇息,有時喝一碗熱粥或熱茶,有時則吃一碗面。他們坐在嶄新的板凳上,腳邊躺著一根扁擔、兩個籮筐。身後的牆上寫有“仁丹”二字,這種廣告隨處可見。

休息時刻

這張照片反映了北京人民的日常生活。乾活間隙,人們圍坐一團,稍作歇息。他們坐的這種板凳在華北地區最為常見。休息時,苦力們將乾活時脫下的外套隨意披在肩上。照片正中背對鏡頭坐著的這個人身穿羊皮袍子,系著腰帶。他對面站著的那位鬍子花白,眉頭緊皺,手持一杆煙槍,正是典型的北京老大爺形象。他的煙槍裡基本上沒放幾根煙絲,不過是過過嘴癮罷了。在我們看來,照片上的這些人可能渺小如螻蟻,但實際上他們的生活卻比我們更值得與外人說道,至少他們自得其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