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立冬,重要的養生節氣:立冬會進補,來年能打虎!

「北風往複幾寒涼,疏木搖空半綠黃。」《中國天文年曆》顯示,11月7日19時32分迎來「立冬」節氣。此時節,朔風起,地始凍,水始冰,氣象一天天變冷,草木凋落,樹葉飄零,一地金黃。

立冬是24節氣的第19個節氣,也是進入冬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開始進入冬季。立冬過後,天明顯黑得更早,防寒保暖也顯得更加重要。冬天來了,你準備好了嗎?

立冬「三候」

一候,水始冰。冰寒於水,所以是水與凍的結合,冬寒水結,是為伏陰。孟冬始冰,仲冬冰壯,季冬冰盛。


二候,地始凍。冰壯曰「凍」,地凍為凝結,「靄靄野浮陽,暉暉水披凍。」


三候,雉入大水為蜃。與「雀入大水為蛤」相對應,蜃是大蛤,古人認為,海市蜃樓便是蜃吐氣而成。

起居防「五寒」

根據中醫養生學的觀點,此時陽氣潛藏,起居調養應以「養藏」為主,注意保暖,常按足底,早睡晚起,勤曬太陽;飲食上要少食鹹,多吃苦味食物,以助心陽,適合選擇的食物包括芹菜、萵筍、生菜、柚子、苦菊等;適當進補,並輔以運動和精神調養。

飲食要「五高」

高「蛋白質」

入冬後,可以適當增加高蛋白質食物的攝入,比如畜禽肉、魚肉和雞蛋等,冬天吃高蛋白質的食物有助機體抗寒。

值得注意的是,在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中,紅肉和動物內臟等還是鐵元素的好來源。鐵在體內參與血紅素合成,能提高血液攜氧能力,讓身體不那麼容易感到寒冷。

提醒:每天的吃肉量別超2兩哦~

高「B族維生素」

大部分B族維生素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代謝中起著重要作用,如維生素B1、維生素B2、尼克酸等都與能量代謝密切相關,適當攝入有助增強抗寒能力。

  • 維生素B1主要存在於燕麥等粗糧、堅果、瘦豬肉及動物內臟中。


  • 富含維生素B2的食物有動物肝臟、蛋黃、奶製品、菠菜、韭菜、油菜、花椰菜等。


  • 富含尼克酸的食物有全麥製品、糙米、豆類、芝麻、花生、香菇、雞肉、瘦肉、魚、綠葉菜等。

高「維生素D」

缺乏維生素D不但有損骨骼健康,還會引起人體免疫力低下,導致罹患感染性疾病的風險增加,如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

陽光照射是人體獲得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但在冬季,由於光照不足、衣服較厚等原因導致人體容易缺乏維生素D,此時通過膳食補充維生素D十分必要。

  • 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有動物內臟、蛋黃、香菇、全脂奶等。

高「碘」

碘是合成甲狀腺素的重要原料。甲狀腺素是人體新陳代謝調控的重要激素,影響到人體的代謝率高低、生長髮育、神經和肌肉功能。

甲狀腺素能夠促進身體中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轉化成能量,抵禦寒冷。如果缺碘,合成甲狀腺素的原料缺乏,禦寒能力會因此降低。

  • 海水中含有豐富的碘元素,因此各種海洋食品均為碘的良好來源,如海帶、紫菜、海魚等。

高「香辛料」

在寒冷的冬天,適當吃些香辛料不僅能給人帶來味覺上的享受,還有助人體抵禦寒冷。

比如辣椒中的辣椒素具有產熱潛力,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怕冷、凍傷等;美國農業部研究發現,飲食中加入肉桂,能提高新陳代謝,促進產熱;薑中的揮髮油可加快血液循環、興奮神經,使全身變得溫暖。

  • 冬天在烹調時,可以多放些辣椒、肉桂、薑等香辛料。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