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二十四節氣」立冬——冬天真的來了

2018年11月7日,星期三,是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立冬。

立冬後,就意味著冬季正式來臨。草木凋零,蟄蟲休眠,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中國民間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在寒冷的氣象中,應該多吃一些溫熱補益的食物,不僅能使身體更強壯,還可以起到很好的禦寒作用。

那麼在飲食方面具體著重需要吃哪些呢?小編為大家特意整理了一下:

1、吃餃子:

為什麼立冬吃餃子?因為餃子是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人們已經逐漸恢復了這一古老習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樣的餃子賣得很火。當然冬至那天比如在山東棗莊一帶也有喝羊肉湯的習俗。

2、多吃主食:

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被稱為產熱營養素。所以,冬季要適當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攝入,保證優質蛋白質的供應。狗肉、羊肉、牛肉、雞肉、鹿肉、蝦、鴿、鵪鶉、海參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質及脂肪,產熱量多,禦寒效果最好。

3、海帶、紫菜可促進甲狀腺素分泌:

人體的甲狀腺分泌物中有叫甲狀腺素,它能加速體內很多組織細胞的氧化,增加身體的產熱能力,使基礎代謝率增強,皮膚血液循環加快,抗冷禦寒,而含碘的食物可以促進甲狀腺素分泌。含碘豐富的食物是:海帶、紫菜、髮菜、海蜇、菠菜、大白菜、玉米等。

4、動物肝臟、胡蘿蔔可增加抗寒能力:

寒冷氣候使人體維生素代謝發生明顯變化。增加攝入維生素A和維生素C,可增強耐寒能力和對寒冷的適應力,並對血管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維生素A主要來自動物肝臟、胡蘿蔔、深綠色蔬菜等,維生素C則主要來自新鮮水果和蔬菜。

5、芝麻、葵花子能提供人體耐寒的必要元素:

寒冷氣象使人對體內蛋氨酸的需求量增大。蛋氨酸可以通過轉移作用,提供一系列適應寒冷所必需的甲基。因此,冬季應多攝取含蛋氨酸較多的食物。如芝麻、葵花子、乳製品、酵母、葉類蔬菜等。

總結:要少食生冷,還要多吃新鮮蔬菜以避免維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烏雞、鯽魚,多飲豆漿、牛奶,多吃蘿蔔、青菜、豆腐、木耳、銀杏果等。但也不可以盲目「進補」哦,大家還是要對自己的身體進行全方面的了解後在「對症下藥」,不要適得其反。

了解完飲食,再和大家分享一下立冬後的鍛煉小知識:

冬天的鍛煉也是必不可少的哦,可不要因為冷就不運動了;在鍛煉前一定要先做一些熱身運動,因為冬天四肢會比較僵硬,身體發熱有點汗了再做其他運動;

老年人心腦血管和呼吸系統有問題的更應該注意避免寒氣的刺激;盡量在日光充足時運動,以免寒氣入體,在運動結束後要立即添加衣物,時刻注意保暖。

還有一點:立冬後適合早睡晚起,簡直就是「賴床星人」的福利!

因為在寒冷的冬季,不要因擾陽氣而破壞人體陰陽轉換的生理機能,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

也就是說,大家又有了一個晚起床的借口了,哈哈,有沒有很開心?

全媒體記者 高飛

全媒體編輯 塗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