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貝殼快馬加鞭衝上市 目的地是海外

11月20日,貝殼大中華南區COO張海明向界面新聞表示,未來上市主體是貝殼,而不是鏈家。

張海明稱,鏈家是貝殼找房平台下最大的自營品牌,類似京東平台和京東自營的關係。他也強調,上市沒有具體時間表,把商業模式跑通後,上市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界面新聞獨家獲悉,貝殼未來將通過VIE模式(國內稱“協定控制”)在海外上市。

VIE模式,即國內境外注冊的上市實體與境內的業務運營實體相分離,境外的上市實體通過協定的方式來控制境內的業務實體,業務實體就是上市實體的可變利益實體。

通常,通過VIE模式海外上市需要通過的步驟為,國內股東先行設立離岸公司;該離岸公司再與風投共同設立上市主體公司;上市主體公司再設立香港殼公司,並100%持有其股權;香港殼公司再設立一個或多個境內全資子公司;最後境內子公司與內資運營實體簽訂一系列協定達到享有權益的目的。

目前,貝殼找房科技有限公司是鏈家(天津)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而後者的兩位股東分別為北京鏈家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和香港源喜有限公司。

今年6至7月份,貝殼也在香港密集成立了四家公司,分別為貝殼集團(香港)有限公司、貝殼發展(香港)有限公司、貝殼投資(香港)有限公司和貝殼(香港)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通過VIE模式在海外上市的內資企業多數為互聯網企業,如阿里巴巴、新浪、百度等。而這與從“房地產公司”鏈家到“互聯網公司”貝殼的轉變也不謀而合。

一個事實是,A股市場基本已對房地產相關企業關上了大門。

換句話說,鏈家想要上市,海外或許是唯一可行的選擇。而想要海外上市,通過能幫助鏈家迅速擴大規模的“互聯網公司”貝殼是最快的路徑。

為了最快速度推進海外上市步伐,左暉更多的將資源偏向了貝殼。

貝殼成立之初是隸屬於左暉個人佔股94.38%的天津小屋資訊科技有限公司。這或許也是左暉為推進貝殼海外上市步伐所走的“捷徑”。

通過VIE模式海外上市後,股東中的人民幣基金需退出,換為美元基金接盤。這其中牽涉到的利益和溢價問題,通常需要較長時間的協調和操作。

而股權關係顯示,目前鏈家的股東多達37位個人或機構。其中,融創於去年1月宣布以26億元收購鏈家6.25%股份,三個月後,萬科也宣布增資30億元獲得鏈家股權。鏈家的全部股東想要入股貝殼、再通過上述操作轉換為海外上市公司的股東,需要的時間和複雜程度不言而喻。

界面新聞了解到,鏈家目前選擇的方式是:通過協定,鏈家投資者的股權會平移進貝殼,所有股東全部“鏡像”持有貝殼股份;但在股權關係上,先由左暉一人持有貝殼最大股份,並以告知函的形式知會所有股東,海外上市成功後原有股東再漸次入股。這直接免去了上述VIE模式海外上市的可能面臨的複雜步驟。

從今年4月份成立至今,貝殼開始在全國大規模擴張。

鏈家曾以鄭州市場為試點,以加盟門市、而非直營的模式更快鋪開規模,但效果不甚理想。日前,鏈家方面曾公開表示,未來鏈家還將以直營模式為主。

那麽,用貝殼平台鏈接盡可能多的中介品牌、迅速下沉到鏈家還未觸及的城市,顯然比用單個鏈家直營門市各個擊破要更快更“輕”。目前,貝殼已進入91個城市、入駐經紀品牌超70個、連接1.5萬家經紀門市,連接經紀人17萬人,預計明年將超過30萬人。

擴張之餘,貝殼的資本運作也在逐步跟進。這一次,左暉的夢能成真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