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從鏈家到貝殼,左暉的野心與恐懼

(資料圖)

《財經》記者 董文豔 /  馬克/編輯

 

“你在垂直領域做得越成功,你的敵人也就越多。”一位鏈家高管告訴《財經》記者。

 

作為中國存量房市場上最大的玩家,鏈家正在從它最成功的戰場上拔營,從獨狼模式切換至平台模式。

 

2018年2月28日,貝殼找房上線,主攻大居住領域,瞄準的是二手房買賣、租房、新房銷售、裝修和社區服務等業務。貝殼起於鏈家,但不同於鏈家網的垂直自營模式,其使命是締造平台。它以共享真實房源資訊與鏈家管理模式為號召,吸引經紀人與經紀公司入駐。

 

未來,鏈家會和許多中介一樣,只是貝殼平台上的品牌之一。

 

“從垂直領域走向平台領域,這對我們來說的確是一種風險。”在專訪中,鏈家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左暉告訴《財經》記者。但是,問題在於,如果房產中介行業一直貼身肉搏,口碑為負,作為行業裡最大的品牌商,最先受傷害的可能也是鏈家自己。

 

“我們已經深深的認識到了這些(傷害),(做貝殼)是從方方面面的壓力出發所做的決定。”左暉說。

 

這源自一個多贏的設想。貝殼找房希望在“組團”中得到更多合作夥伴和交易太空,同行希望獲取新的流量和管理模式,在這個過程中,整個中介行業可以被賦予更多標準化,更新服務水準。

 

“鏈家看到了巨大的長尾效應。而佔有長尾市場,需要借助平台的力量。”一位大型中介公司高管告訴《財經》記者。

 

對鏈家來說,新平台貝殼既是應對未來對手的防禦之舉,也是一場合縱連橫的實用主義,背後隱藏著延伸公司觸角和重塑行業規則的野心,鏈家希望自己才是制定規則並且輸出規則的那一方。

 

“我們過去是壘城牆,現在是種莊稼。”上述鏈家高管說,壟斷會給自己製造敵人,而做平台是為了打破壟斷。在自營模式下,過去,鏈家把城牆越壘越高,敵我分明;而貝殼相當於拆牆工程,提供自有管道給隊友,一起灌溉莊稼。最終,貝殼對隊友們收取平台管理費。

 

正是從這一刻開始,房產中介行業格局開始從對抗走向組團對抗,搶奪經紀公司隊友的競賽已經展開。

 

比如,中國最大的房產資訊發布平台58集團認為,它就是鏈家最大的假想敵之一。因此,它必須迅速行動。

 

2018年6月12日,58集團攜手多家房地產經紀公司、開發商及平台服務商,舉辦全行業真房源誓約大會。公開喊出的口號,同樣是提升行業服務標準,建立行業生態。

 

輿論戰也開始打響。鏈家做貝殼是左暉想要“掏空鏈家”的指控開始在坊間流傳。指控的根據是,貝殼找房隸屬於左暉個人佔股94.38%的天津小屋資訊科技有限公司,而非鏈家,此舉會損害股東利益。

 

“我們不會犯這種低級錯誤,這種說法毫無常識可言。”鏈家方面告訴《財經》記者。

 

鏈家稱,自己從2014年開始就在為貝殼尋找域名,之後注冊平台公司,那時貝殼的商業模式還在討論中。慣常程式是先注冊公司,想清楚貝殼的商業模式後,同步和鏈家各股東溝通,股東無異議後再做股權平移與變更。如果有股東反對投資貝殼,則無法強推。而在過去的推進過程中,左暉已經與各股東達成了共識。鏈家投資者的股權會平移進貝殼,持股鏈家多少就持股貝殼多少,貝殼和鏈家一樣都在大鏈家體系裡。目前正在走股權關係變更程式。

 

左暉對“掏空鏈家”的指控十分介意,他在朋友圈轉發了一篇澄清文章,並將矛頭指向最大行業平台的掌門人,“那誰,你為什麽這麽緊張?為什麽反應這麽大?”

 

戰爭迅速更新,貝殼的勝算又有多大?

 

危機感

 

鏈家轉向平台的構想,最初源自左暉。將近10年前,左暉和團隊開始考慮開放的可能性。因為條件不成熟,想法最終隻停留在討論層面。

 

直到2014年,鏈家進行一輪同行大收購,平台的構想再次浮出水面。以時任鏈家網CEO彭永東為首,力主進行平台化擴張。

 

但是,當年下半年,鏈家與當時如日中天的搜房網(NYSE:SFUN)決裂,搜房網宣布進軍二手房交易市場。據知情人士稱,搜房直撲線下交易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鏈家開啟平台化的決策。集團高層統一意見後認為,平台化應該暫緩。鏈家要在夯實線下交易的前提下,繼續集中精力投入線上。

 

據《財經》記者了解,2017年5月,鏈家又發起了一輪高管大討論,與會者僅限於鏈家數位核心人物,會議主題之一是做不做加盟與平台。會上近半數高管對此持反對意見,直到左暉表態,只要做成貝殼,願意付出任何代價與犧牲。這個決心說服了眾人。

 

此後的動作,今日看來,通通是貝殼找房平台高調宣傳前的鋪墊。

 

2018年1月,鏈家重啟三年前收購的德佑地產,把德佑品牌打造成加盟店模式,為鏈家全方位開放撕開了一道口子。在經過一系列高管討論與細節敲定之後,貝殼進入實地驗證階段。2018年2月28日,貝殼找房正式上線。

 

以彭永東為首的貝殼團隊決定all in。這個團隊以創業自詡,他們會和左暉開會開到凌晨三點討論基礎規則與細節。他們關注貝殼應當做什麽,而左暉回答不要做什麽。

 

過去,鏈家網作為房產中介的垂直業務自營品牌,用真房源帶流量,用流量催化交易場景,加上線下標準化的經紀人服務,這一系列動作形成能力閉環,保證了鏈家在全國化擴張中,能夠迅速打開市場,拉開與同行的差距。

 

然而,貝殼找房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鏈家的危機感。

 

鏈家高管團隊常常在公司做實戰演練,分成敵我雙方,他們會模擬未來,看看哪些對手采取何種方式可能會乾掉鏈家。據《財經》記者了解,近期,他們總結出了兩種可能的路徑,一是空軍來襲,對手發動線上力量攻打線下。另一種是農村包圍城市,對手在鏈家尚未布局的城市搶佔先機,置自己於孤島狀態。

 

唯有此刻開始布局,將線上流量與地面網絡結合,把門市、經紀人、客戶和行業同盟組成系統防線,對手才更難攻破。

 

“現在不做平台,以後很可能就是死。現在做了,以後起碼可以和對手形成割據。”上述鏈家高管對《財經》記者說。

 

在誕生之初,貝殼就具有很濃厚的防禦性質,它折射了左暉對行業的預見性,以及對行業競爭的理解。

 

搜房網曾是鏈家最大的競爭對手。2015年之前,搜房擁有全行業最高的線上流量。而早在搜房布局線下交易之前3年,左暉就做出了搜房未來會重點發掘線下交易的判斷,並做出針對性的布局。這套提前布局未來戰場的邏輯,與如今鏈家投入主力做貝殼找房如出一轍。

 

左暉早已不把搜房視為對手,甚至58集團也不是他的心腹之患。他更在意的,是那些擁有更大流量、更大資本與更大平台的跨界競爭者。

 

“最好的防禦就是進攻。別人還沒出拳,我們先打出去了。”關於貝殼的誕生,上述鏈家高層對《財經》記者解釋。

 

對鏈家來說,只有開放平台,並且讓利,輸出鏈家原有的優勢,給同行賦能,做好平台管控,才可能達成一種更深層次的聯盟,形成新的護城河。這意味著鏈家將通過貝殼去輸出自己認可的行業規則。鏈家的決策者認為,未來在房產中介行業,佔據壟斷地位的自營公司可能陷入危機,行業友好度高的平台公司反而會更安全。

 

目前最大的行業平台是58集團,旗下擁有上市公司58同城(NYSE:WUBA)、流量最大的線上平台安居客,以及另一個月活過千萬的線上平台趕集網。但是鏈家認為,58只是一個資訊發布平台,對真房源的甄別機制尚未真正建立,經紀人合作網絡也一直不完整,在平台資訊共享上會遭遇同行抗性。

相反,58認為貝殼就是自己的最大敵人。

 

58同城CEO姚勁波已經意識到結盟的重要性,他在6月12日的真房源誓約大會上說,未來58要加強同行合作,甚至每一個經紀公司隻切入交易中的一個環節。

 

“有的公司只希望自己活著,而我們希望和所有人成為朋友。”姚勁波說。

 

消除不確定性

 

這場戰鬥很可能在兩年內就分出勝負。

 

據《財經》記者了解,在鏈家集團,高層的口徑是,推行貝殼的視窗期並不長,前期投入預算資金也很大。

 

鏈家調集了近三分之二的功臣進駐貝殼,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攻城掠地計劃。其中一個目標是,到2018年底,要將貝殼找房APP的流量做到全行業第一,超越安居客。

 

一家公司走平台戰略的前提是,要有強大而獨特的資源來支持平台。鏈家能夠共享給行業的核心能力,一個是底層數據即真房源數據庫;一個是作業系統,也就是倡導多年的經紀人合作網絡ACN(Agent Cooperate Network)。

 

ACN簡單說就是把經紀人的工作模式分割,每一個節點都可以取得回報。之前是一單到底,誰負責成交誰拿到所有的錢。經紀人合作網絡是誰提供房源,誰帶看,誰成交等環節都各自能拿到回報。

 

入駐貝殼找房平台的公司,既要發布真實的房源資訊,還要在同一個合作協同的規則下去作業。從而把自己推廣給全行業。

 

從2017年9月至今,貝殼在徐州、鄭州、長春、成都這四個城市的試點,給了彭永東及其團隊強烈的信心。

 

在徐州,過去,很多中介對堅持真房源的態度十分消極。因為共享自己的真房源資訊後,短期內他們並不能看到回報。“大家都處在一種囚徒困境裡,誰都不想付出成本。”彭永東說。

 

在這樣的行業氛圍裡,貝殼以破局者的定位出現。希望縮短中介推廣真房源之後的流量和交易回報期,通過平台賦能,直接提升合作者的收益。

 

這需要貝殼在早期大量投入。起初,許多中介不願意為房源假一賠十的政策買單。在試點時,貝殼先行墊資,同時加碼真房源的鑒別機制,設立真房源保障基金,以此激發同行熱情。

 

在鄭州,房產中介資訊孤島的特徵明顯。行業裡有天然的領地感,而每一個中介人員都可能因為碎片式的資訊運作,導致前功盡棄。貝殼推廣ACN,希望對每一個工作環節及時激勵,從而提高整體效率。

 

在長春的試點中,貝殼保留了同行的品牌,將之嵌入鏈家的作業系統。他們打消同行顧慮的方法是,指導他們做精細化房源管理、提高流量、管理經紀人等一系列行業必修課。

 

這些城市的中介格局都相對分散,沒有特別大的頭部公司,容易打入。但貝殼找房的試點也並非一帆風順。

 

進軍鄭州時,前三個月響應者寥寥,沒有人敢把自己的房源放到貝殼上。到2017年年底,貝殼在鄭州隻發展了30個合作夥伴。推進過程總是前期無比緩慢,歷盡艱辛後才能加速擴張。如今貝殼在鄭州已經連接了400個合作夥伴。

 

對於有技術和場景需求的中小型經紀公司,貝殼的吸引力強大,因為這些中小公司有相應的資訊資源,但缺乏獨立做大的基礎。而要籠絡行業裡的大玩家,則需要更高的時間成本。

 

內部而言,在彭永東看來,做貝殼的抗性更多來自技術層面。除了平台本身需要更高的組織管控能力之外,整個團隊還需要從重管控向重服務轉變。不過,“試點之後,我們做貝殼的不確定性已經很小。”

 

未來,貝殼的目標是連接10萬家門市,100個品牌和100萬經紀人,把流量做到比鏈家網多十倍。最近一個多月的時間,貝殼的流量拉升到了鏈家網的25%。目前,鏈家網月活躍用戶量是700萬。

 

進入貝殼也有門檻。在接受真房源和ACN的前提下,一個城市中業績排名前三的經紀公司會成為籠絡對象。而如果一個城市裡都沒有符合標準的公司,貝殼會考慮輸出自己人。比如讓內部經紀人脫離出去,鏈家給予資金支持,去扶植品牌經紀人落地。這同樣需要初期大量的資金與人力投入。

 

貝殼還處在大力燒錢階段,而資金更多來自大鏈家系的支持。鏈家已完成三輪融資,前後融資總額超百億元,最近一次融資時鏈家估值在416億元左右。

 

《財經》記者獲悉,2017年全年,鏈家自有資金餘額在80億元至120億元之間波動。2018年2月,鏈家在天津銀行存款超過15億元。加上近期一線城市二手房交易回暖,有助於鏈家獲取現金流,這些都將成為輸血貝殼的資源。

 

長遠來看,貝殼這套體系將可能成為中國第一代獨立經紀人系統的雛形。

 

但是,做平台可能遭遇的BUG在於,未來會有一些門市、品牌和經紀人,在連接進來之後又退出。他們或許嘗到了鏈家工作方法的甜頭,在習得後選擇自己玩,或許認為貝殼的平台對自身發展無助,因此退出。

 

而當行業競爭變成平台與平台的對抗,持續賦能同行的能力就變得尤為重要,這決定了平台生態的興衰,決定了貝殼找房這場“組團”式的平台打法的成敗。左暉承認,他和他的團隊正在思考這個問題,區分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會是關鍵點。

 

必要的犧牲

 

多年來,左暉一直倡導要做難而正確的事。

 

曾經闖入過戰局的愛屋吉屋,是用互聯網的空軍打法殺入北京,直接對壘鏈家。2014年底,鏈家啟動了一個狙擊計劃,將租賃業務拆分出去,成立丁丁租房。這個平台之後夭折,成了一個犧牲品。

 

但是,鏈家內部對丁丁租房的評價是,流產並非失敗,它狙擊愛屋吉屋的使命已經完成。

 

“丁丁租房的模式錯了,但在戰略意義上,它無比成功。”上述鏈家高管說,丁丁租房的免費模式注定了它無法長久,但它用低價搶客,直接遏製了愛屋吉屋以租房切入北京市場的勢頭。

 

今天,對鏈家體系來說,成立貝殼的戰略意義之大,遠遠超過當年丁丁租房對愛屋吉屋的狙擊使命。這一次,鏈家爭奪的是未來的生存地位。

 

據《財經》記者了解,大鏈家體系目前包括4個業務板塊,一是交易板塊。包括自營模式鏈家網,加盟模式德佑,平台模式貝殼;二是租賃板塊,即自如;三是金融板塊;四是資產投資板塊。

 

4個板塊中,鏈家把貝殼放在突出地位,意味著鏈家認為行業中流行的叢林法則即將改變。

 

在房地產服務領域,過去,太多房產經紀公司把重心放在如何爭奪市場份額上,而不是一起把行業蛋糕做大。資本則會同時向許多同場競技者傾斜,而公司的規模效應能夠吸引資本,用規模清洗戰場。

 

左暉不惜付出任何代價做貝殼,說明他預計鏈家網的自營模式早晚會觸碰天花板,而平台模式的發展太空更廣闊。但成立貝殼之後,鏈家網的護城河大概率會受到衝擊。鏈家網必須在貝殼上對外共享房源資訊、經紀人工作法、公司與平台管理機制,這意味著鏈家網要把自己核心競爭力向同行開放,雙方的差距必然縮小。

 

最理想的結果當然是,鏈家網繼續存活,貝殼也做成了,如同京東的自營模式和平台模式共存。

 

左暉告訴《財經》記者,他已經為鏈家網設定了一個“25512”的目標。一是鏈家要用三年時間把NPS值從0做到25%。NPS是淨推薦值,NPS值25%,意味著有25%的客戶會向其他人推薦使用鏈家。二是鏈家店均“貝殼分”指標要做到貝殼平台平均指標的2倍。“貝殼分”是每個經紀人的信用分,反映用戶滿意度。三是未來公司經紀人的大學統招本科的比例要超過51%。這些要求說明,鏈家會著重提升自身的品牌含金量。

 

但是,做平台本身就意味著鏈家要從重資產向輕資產過渡,輕重共存的模式或許只是暫時的。《財經》記者獲悉,鏈家正在計劃一種新的可能性——未來在貝殼上,鏈家的品牌價值也可以共享出去。

 

比如,鏈家品牌合夥化,品牌屬於左暉,而每一個掛著鏈家招牌的門市產權隻屬於經營者。如此,鏈家繼續存活,收取品牌管理費,同時激活門市所有者的能動性。

 

這就需要貝殼為平台上各家經紀公司的服務水準制定考評體系,並嚴格把控,未來大概率會有三類經紀公司活躍在貝殼上。

 

一類是鏈家,代表較高行業服務品質,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店來自冠名,不合格者可隨時摘牌。另一類是德佑的加盟模式,在服務風格和主攻戰場上與鏈家打開反差。還有一類是許許多多的其他經紀公司,他們加入貝殼,接受規則,但還沒能完全達到鏈家的服務水準。

 

要為貝殼找房做出犧牲的還有鏈家體系內的自如友家。

 

作為一個已經獨立運營的長租公寓商,自如加入貝殼,為貝殼導入大量房源和流量的同時,自己的獨立王國也被打破。而貝殼上的租賃業務板塊,定位是幫助同行推廣長租公寓業務,這對自如也是一種傷害。“自如不太需要貝殼,但是現階段,貝殼太需要自如了。”一位自如員工說。

 

鏈家新房也需要尋找新的突破。《財經》記者獲悉,未來,鏈家新房還會有新的整合與並購計劃。加入貝殼平台以後,鏈家新房業務的模式也會發生轉變。過去,鏈家新房房源主要通過鏈家體系內獲取並內部銷售,以後,這些新房將開放給所有貝殼同行。

 

事實上,由於新房代理和二手房中介的銷售模式有本質區別,鏈家新房業務的進展一直比較曲折。新房銷售講究饑餓行銷與資訊不透明,開發商相比客戶更為強勢;而二手房交易主打資訊透明,撮合交易,客戶常常更有話語權。

 

因此,早期,鏈家切入新房銷售時,組建隊伍,走的是類銷售代理公司的打法,一度效果平淡。之後,讓新房進門市,發揮中介的管道和數據傳統優勢後,才打破尷尬局面。

 

但是,新房銷售的排他性也很強,開發商決定權很大,銷售隊伍靠效果說話,開放出去固然能增加銷售競爭力度,但對鏈家新房自身的業務能力也會提出更高要求。

 

所有開放的代價,都決定了貝殼能否持續運轉。

 

這是一場只能成功不能失敗的戰鬥嗎?左暉告訴《財經》記者,沒有什麽不能接受的結果。他們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準備——貝殼沒做成,鏈家也沒了。但是,“一個組織的核心在於能否創造新的價值,如果可以,總有人會需要你。”

 

這似乎是一場背水之戰。鏈家要做的是這個行業裡的“吸鐵石”,要搶時間,搶地盤,用價值觀和規則搶來同行者,然後聯手走下去。而中國存量房市場的遊戲規則、主要玩家與利益格局也將隨之改變。

 

這場背水之戰有左暉、彭永東提升行業素質的初心,也反射了鏈家的恐懼。房產中介平台上,客戶的遷移成本很低,一旦有人找到新的爆發點,流量就會成倍增長,舊平台的衰落只在一夜之間。

 

鏈家需要盡可能拓寬自己的護城河,這一切都要快,在他們真正視為對手的玩家還沒有重視這個賽道之前。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