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軍神粟裕在宿北戰役中的對手,一個被誤解的中將

峰山,位於嶂山鎮與曉店子之間,標高98.3米,[1]“在宿北戰役中是敵我作戰地區內的唯一要點,故形成了敵我必爭之地。守敵繞山腰挖有一道寬約六公尺,深三公尺的壕溝,溝內沿山腰築有地堡,溝前沿設有鐵絲網及鹿砦各一道,山頂有小圍寨,形成防守核心,圍內東南角約二百公尺處有炮兵陣地”。[2]宿(遷)新(安鎮)公路橫貫其間,“峰山東西地形平坦,河流通行無障礙”,[3]便於部隊運動。

1946年12月13日,敵軍“整十一師、整六十九師分由曹家集及宿遷附近向沭陽及西新安鎮[4]進剿,整十一師之一一八旅攻佔李圩、高圩子;整六十九師之四十一旅攻佔人和圩,六十旅攻佔嶂山鎮,預三旅攻抵曉店子附近”。[5]據國民黨軍方面的史料,“十四日,我整四一旅攻達邵店,整六〇旅攻達東西安仁集之線,預三旅攻達烽山嶂山鎮之線,同日,師部亦進駐人和圩附近。嗣後,為策應整11師攻擊沭陽方面之作戰,以一部向葉海子、西鮑圩、喬北鎮、南澗子一帶之匪行威力搜索,主力確佔既獲要點,防匪反攻,並保持攻擊重點於右翼”。[6]

這一布置非常之奇怪,以新安鎮為攻擊目標的整69師將攻擊重點置於右翼,去策應整11師沭陽方面的作戰了。據整69師副師長饒少偉回憶,13日“整四十一旅到達苗莊,預三旅到曉店子接替整六十旅峰山曉店子防務,戴之奇即令整六十旅推進至峰山東北某某村莊平原地區佔領陣地與師部靠攏(距師部約四五華裡),原以主力保持於峰山曉店子方面的計劃,經戴隨意變動,隻留有預三旅佔據。師部及整六十旅整四十一旅均轉入平原地區。”[7]

這麽一來,國民黨軍宿新兵團的行動和徐州綏靖公署原來制定的作戰方案相差甚遠,故此,徐州方面後來指責“宿新兵團司令官胡璉將預三旅使用於曉店子方面,置重點於右,與綏署原計劃甚相徑庭”。[8]如上一節所述,這一方面是胡璉的私心,另一方面也源於戴之奇依賴整11師的心理。

許多涉及宿北戰役的著作和文章中,戴之奇不僅被描述為“政治上很反動,是蔣家父子的死黨”,而且是“特務出身,不懂軍事,不會打仗”,[9]是個“軍事指揮無能,政治冒險精神十足”[10]的無能之輩,這些說法並不完全符合事實。

戴之奇是三青團的骨乾,政治上與國民黨政權休戚與共,當然毫無疑問。但從宿北戰役所繳獲的戴之奇部分日記中的記載來看,戴之奇本人還是比較清廉自持的。如1946年10月3日的日記中記著:“妻來信述家用如何的困難,但我有何法,把九、十兩月份生活費寄去亦不夠用,只有靠老太太施捨了”,“當師長名詞動聽,上不足【以】養父母,俯不足以養妻子,慚愧”。[11]這種作風,與當時腐敗成風、貪瀆橫行的社會環境不免有扞格不入之處。故此,在共產黨方面看來,戴之奇是死硬的反動派;而在不少國民黨同僚的眼中,戴也是個異類,人緣不好,被視為是靠後台硬才爬上來的。

戴之奇的軍事能力似也不至於碌碌不堪。他1928年冬考入陸軍大學第九期,這是國民政府統一全國後陸軍最高學府之首期,校長由蔣介石親自兼任。據同期與戴一起參加複試並考取入學的韓文源回憶,“當時籌劃者頗有重新光大發展新猷之企圖,對軍學鑽研,不惜重資,分聘德、日兩國教官擔任教學指導,洵屬陸大有史以來之創舉。而德日兩國教官亦無形中有教學競賽之現象,同學等亦因此倍加勤奮”。[12]1930年陸大正則班第九期畢業之後,戴之奇又曾歷任團長、副師長兼旅長、副師長、師長、副軍長、整編師(相當於軍)師長等職,履歷相當完整。據戴之奇日記,其“以成績卓越升為九軍副軍長”。[13]以此觀之,他的一般軍事素養應該是不錯的。尤其是他曾參加過江西時期對紅軍的圍剿,對中共的戰略戰術也當有所了解。至於軍事知識脫離實際,“言大而誇”,這是當時不少國民黨軍官的通病,不獨戴之奇一人如此。

之所以宿北之戰中戴之奇會走出“置攻擊重點於右”的昏招,與其說是戴本人的軍事指揮能力的問題,倒不如說是因整69師的戰鬥力太弱而缺乏自信所致。整11師“軍容頗為整齊,人強馬壯,半美械裝備”,[14]戴之奇希望能靠攏整11師借光也屬常情。

在1946年的國共內戰戰場上,整69師可算是一支“魚腩”部隊。該師原系第99軍,為“薛嶽舊部”,第一任軍長傅仲芳,“抗戰中先後參加台兒莊、長沙、漢口、湘桂諸役”,[15]但“主要擔負阻擊、截擊、牽製任務,未以主力部隊和主攻部隊使用過”,[16]下轄第60師(師長黃保德)、92師(師長艾靉)、99師(師長朱志席)以及軍直屬炮兵營、搜索營、工兵營、通訊營、輜重營、特務連等作戰部隊。1946年6月,99軍番號改為整編69師,所屬各師亦相應改為整編旅。[17]該師裝備不強,缺乏重武器,且“部隊風紀不嚴,駐地人民均極憎恨”。[18]7月的朝陽集戰鬥,整92旅被殲,旅長艾靉被俘後偽稱文書逃歸,副旅長冼盛楷、參謀長劉立身被俘。經此打擊,整69師師長梁漢民(一說梁漢明)被撤職,戴之奇調任該師師長。戴甫上任,該師又遭受重創。8月,留駐黃橋歸第一綏靖區指揮的整99旅於如皋被全殲,旅長朱志席、副旅長劉光國、參謀長梁鳳德、政治部主任王鏡堂均被俘。由於該師已經殘破不堪,故而此次作戰整69師“除原轄第60旅及第92旅之276團外,並附預三旅及26師之第41旅和偽國防部工兵第5團,共2萬餘人”。[19]

這支臨時拚湊起來的部隊,雖然看起來仍轄有三個整編旅,但建制混雜不一,各不相屬,“該師戰力較弱”[20]是不言而喻的事實。對此,戴之奇自己更是清楚得很。他在11月16日政工會議上講話,要求官兵“認識本師環境,匪老是【以】我們六十九師為【殲擊】對象,這也是戰術上的原則,我們不努力,就要被消滅”。[21]指揮官帶這樣的隊伍最為頭痛,因為手邊沒有靠得住的部隊。因此,戴之奇要把69師師部放在靠近整11師的地方,也就不難理解了。既然整69師師部靠到仁和圩,偏離了宿新公路一線,為縮短戰線及填補空隙起見,整個整69師也就不得不向東偏移,“置重點於右”了。

所以,並不是戴之奇不會打仗,他也是沒辦法,想尋求胡璉保護。可他的對手偏偏是粟裕,粟裕絕不會錯過這樣的好機會,戴之奇的部署恰恰給了粟裕機會。

在隨後的戰役中,粟裕一記右勾拳擊出,正擊中敵軍要害,由此取得宿北戰役的大捷,奠定了一代戰神的地位。

[1] 關於峰山的高度,存在不同的說法,一般均為“約一百公尺”,參見《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二軍解放戰爭戰史(初稿)》及王六生(時任八師二十三團政委)的回憶文章“激戰峰山——宿北戰役回憶片斷”,筆者手頭所存參戰親歷者(失其姓名,據材料後的說明,該員宿北戰役時任第8師第24團第2營第8連政治指導員,編寫材料時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2軍第64師第190團副團長)五十年代為總高級步兵學校所編寫的戰例材料中明確指出,峰山“標高98.3公尺”。五十年代初由張先軍所編寫的戰例材料中稱峰山“標高約三八九公尺”,明顯是對98.3公尺的誤讀或編印錯誤,參見張先軍:“峰山戰鬥”,《(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戰例匯集》(第三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出版,1951年,第73頁。1946年12月山東《大眾日報》所載“前線記者劉亮”的報導“峰山之戰”中,提及“當即向峰山頂八八三高地繼續進攻”,如此,則峰山標高為88.3米(有的文章中稱峰山高達883米,大約即源於對該報導的誤讀)。本文中採用戰例材料中的說法。

[2] 張先軍:“峰山戰鬥”,《(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戰例匯集》(第三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出版,1951年。第73頁。

[3]“山野第八師峰山、曉店子對立足未穩之敵進攻戰鬥”(1946年12月15日至17日),第5頁。

[4] 西新安鎮或吳奇偉發布的作字第7號令中之北新安鎮,均是指隴海線上之新安鎮。淮北另有一新安鎮,在沭陽以西,運鹽河與南六塘河交界處。

[5] 謝聲溢等編:《綏靖紀實》,1947年。第80頁。

[6]“沭陽以南地區戰鬥”,華東軍區、第三野戰軍戰史編審委員會編輯室編印:《宿北魯南戰役——華東軍區、第三野戰軍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戰史資料選編》, 1963年2月。第115頁。

[7] 饒少偉:“整編六十九師在宿北戰役被殲經過”,《文史資料存稿選編:全面內戰(上)》,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2年。第459頁。

[8] 謝聲溢等編:《綏靖紀實》,1947年。第80頁。

[9] 馮其海等,“宿北戰役中的國民黨參戰將領”,《宿北戰役研究文集》,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7年。第437頁。

[10]《粟裕傳》,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0年。第546頁。

[11]“蔣軍六十九師師長戴之奇日記摘錄”,華東軍區、第三野戰軍戰史編審委員會編輯室編印:《宿北魯南戰役——華東軍區、第三野戰軍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戰史資料選編》,1963年2月。第122頁。

[12] 韓文源:“第九期修學述憶”,【台】三軍大學印:《中華民國陸軍大學沿革史暨教育憶述集》,1980年。第76頁。

[13]“蔣軍六十九師師長戴之奇日記摘錄”,華東軍區、第三野戰軍戰史編審委員會編輯室編印:《宿北魯南戰役——華東軍區、第三野戰軍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戰史資料選編》,1963年2月。第120頁。

[14] 饒少偉:“整編六十九師在宿北戰役被殲經過”,《文史資料存稿選編:全面內戰(上)》,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2年。第458頁。

[15] 軍委一局編印:《敵軍調查(第九期)》,1948年。第168頁。

[16] 劉孟信,“宿北戰役中的國民黨參戰部隊”,《宿北戰役研究文集》,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7年。第447頁。

[17] 饒少偉:“整編六十九師在宿北戰役被殲經過”,《文史資料存稿選編:全面內戰(上)》,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2年。第456-457頁。

[18] 軍事研究會編印:“華中當面頑軍情況初步調查”,1946年8月,第12-13頁。

[19]“山野第八師峰山、曉店子對立足未穩之敵進攻戰鬥”(1946年12月15日至17日),第3頁。

[20]“山野第八師峰山、曉店子對立足未穩之敵進攻戰鬥”(1946年12月15日至17日),第3頁。

[21]“蔣軍六十九師師長戴之奇日記摘錄”,華東軍區、第三野戰軍戰史編審委員會編輯室編印:《宿北魯南戰役——華東軍區、第三野戰軍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戰史資料選編》,1963年2月。第125頁。

本文作者 :嚴可複,公眾號“這才是戰爭”加盟作者 ,未經作者本人及微信公眾號“這才是戰爭”允許,不得轉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

公眾號作者簡介:王正興,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部門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