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溜索村”搬遷不易 村幹部勸說村民20多次還被罵

32歲的劉述參自小在大石頭組長大,也是大石頭組第一個走出去的高中生。如今,擔任花果村村委副主任的劉述參有一種相當重要的任務——為還留守在大石頭組的村民們做易地搬遷勸說工作。溜索過江,這也是村幹部日常下鄉的常態。今年是精準扶貧關鍵年,村幹部壓力更大,下村落實精準扶貧工作更加頻繁。劉述參說:“我要盡最大努力讓鄉親們搬出大山。”

攝影/陳傑 文字/劉旻

剪輯/篝火故事

策劃/中國人的一天 x 螢火計劃

出品/新京報 x 騰訊新聞

點擊觀看視頻:搬還是不搬 村民與村幹部吵了起來

48歲的劉福查,腿部有殘疾,不願意搬出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大石頭組。村裡的田地非常分散,距離遠的地甚至要走3小時山路才到。“我腿不好,但是習慣了四季耕作的節奏。雖然窮,但生活也能過得很從容。”如果進城了,他還得重新學技能,到廠裡打工,太不自由了。

村委副主任劉述參和劉福省激烈爭吵。爭吵圍繞在搬遷不搬遷,以及精準扶貧政策惠及等內容。劉福省54歲,因為十幾年前在六盤水煤窯接觸粉塵多且無防護意識,染上了肺病。劉福省在村裡的口碑不好,村民們都不跟他計較,他也是易地搬遷最難說服的村民之一。

海拉鎮幹部、村幹部一行多人到村民王立聰家,勸說他搬遷到縣城。王立聰的妻子10年前出走改嫁,留下了兩個兒子。王立聰外出打工,兩個讀小學額度孩子便和80歲的奶奶一起生活。王立聰一直不願搬遷,是因為他擔心到了縣城靠自己打工很難養活一家人。花果村委副主任劉述參自去年以來,前前後後勸說了王立聰20多次,最近才有一點松動。所以劉述參和鎮幹部專門來敲定搬遷事宜。果然,在這次勸說下,王立聰答應於今年6月份搬遷。

村裡的青壯年大多外出打工,村裡現在留下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孩子。耕地空了出來,交給村裡有親屬關係的留守老人種植。如今,易地搬遷的村民同樣也把更多的空地留給還沒搬遷的親戚家種植,作物由種植者所有。這種現象在農村非常普遍。

目前留在村裡種地的村民多在70歲左右,50歲以下的僅有2人。除了種植玉米,他們還養豬和羊。

伍正明70歲,兒子在雲南打工,患病的妻子跟著兒子在雲南治病。由於行走不便,伍正明留了下來。

伍科訊,59歲,家已搬遷到縣城,目前妻子和女兒都住在了縣城。但家裡養的牛沒有處理,他便暫時留在了村裡。“等過陣子把牛處理了,再和她們團聚。”村裡類似的情況比較多。遷往縣城的年長村民因不捨家鄉,會繼續居住一段時間再陸續離開。

73歲的卯留玉得了糖尿病,自己打針(胰島素)。每針90元,每個月要花800多元,一年差不多一萬,大部分得由丈夫每年養豬賣豬來掙。丈夫劉明學是不願意搬遷的,因為搬出去後就不能養豬了,人老了,又做不了其它事情,就沒錢給老伴買藥了。兒子和兒媳婦在昆明打工,三個孫女也都在昆明讀小學。

這是卯穩樹一家住的房子,緊挨岩壁修建,裡面還有一間屋連著岩洞。大石頭組地處地質災害嚴重地區,村裡很多房子都貼著岩洞建,為了在雨季泥石流頻發時躲避落石避險。

72歲的高關妹年輕時裹小腳,後來把裹的腳解放了。高關妹的兒子已搬遷到縣城,但由於自己年紀太大,路上不能折騰,所以沒有出去,將來也不打算搬走。而身體尚健康的老伴則表示會一直陪著她,等她去世後再考慮是不是搬遷到縣城和兒子一起住。

9歲的女孩卯米會放學後洗完衣服,回到臥室便很快就睡著了。極耗體力的山路、家務佔據了課余時間的大部分經歷。父母外出打工,這裡的孩子從小和老人生活在一起,生活自理能力特別強。

孩子們在一處已拆除的石頭房子邊玩耍。隨著易地搬遷實施,越來越多的家庭,越來越多的孩子搬遷到威寧縣城,或者跟著父母自主遷走,孩子們將逐漸遠離艱險而自在的生活。

海拉鎮黨委書記譚績華稱:村民不願搬遷有很多原因。有的擔心到縣城後沒有技能,無法養活全家;有的是因為老人年邁,走不出大山;還有的老人不願接受縣城的殯葬改革,不接受火化,要求死後長眠於牛欄江大峽谷。

13歲的劉啟俊一家現已轉到縣城易地搬遷點。劉啟俊在附近的九三中學就讀,弟弟妹妹也從花果小學轉到了縣城新家附近小學就讀。這是開學前,劉啟俊和爸爸回老家看望爺爺奶奶時留下的照片。據了解,爺爺奶奶目前也納入了2019年6月份的搬遷。

劉仕兵此前在雲南打工,易地搬遷到威寧縣城後,他返鄉就業,與妻子和三個孩子團聚。三個孩子在易地安置點附近配套的小學和中學讀書,結束了艱難的上學生活。

2019新學期,九三中學接受了500多名易地搬遷的學生,易地搬遷學生總數達到900多人,其中包括海拉鎮大石頭組易地搬遷的學生。劉啟俊此前在花果小學讀書,每天往返7小時。現在,他在縣城易地搬遷點附近幾百米的九三中學開始了新生活,上學條件得到了巨大改善。

大石頭組部分村民搬遷到縣城,安置點一部分房屋在建,一部分房屋已經入住。易地搬遷人均套內面積20平方米,房屋家具和廚衛設施一應俱全,村民帶些被褥就可入住。有勞動能力的家庭,經過基本技能培訓,就近安排就業。

村裡部分搬遷的住戶房屋自行拆除,也有一部分房屋按原貌保留下來。一些村民希望舊房屋不要拆除,將來可以帶後輩來看看自己曾經生活的地方。海拉鎮的幹部表示,由於拆除成本太高,缺乏勞力,故沒有對搬遷戶的舊屋進行集體拆除。自小在大石頭組長大的花果村村委副主任劉述參說:“如果可以,我也希望這些房子能保留下來,畢竟是我們祖祖輩輩生活過的地方。”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