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同是化療,國內為何讓人如此恐懼

國內的化療一般都是住院進行,有文獻報導,國內某三甲醫院III期腫瘤患者住院平均天數為11.82天,而在很多國家如美國,除了部分腫瘤如血液腫瘤需要住院化療之外,一般癌症化療都是門診進行,一次化療往往3-4個小時即可完成。

即使是相同的化療方案,國內化療也更加漫長。如一位去美國看病的肺癌患者,在中國和美國的化療方案都是培美曲塞+卡鉑。但是患者在國內治療時需要住院4-5天,據患者本人描述稱自己總是在點滴。而在美國治療的時候,兩個藥物加在一起隻用了1小時10分鐘,看看電視聊聊天就過去了。這是由於在美國化療時,如果血象符合標準,醫生幾乎不會給患者開保肝保腎葯,出現相應副作用才會進行對症處理;而在國內,保肝保腎葯似乎是必須,還有各種營養液,這不僅使得化療時間變得漫長,也無形中加劇了肝腎的負擔,更不用說潛在的藥物相互作用也可能會給患者身體帶來損害。

給藥方式影響化療副作用即使是同樣的化療方案,不同的給藥方式對副作用會產生很大影響。一位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在國內接受了4個療程的萬珂靜脈化療後,療效顯著,但是患者出現了手腳麻木。而在尋求美國醫院的第二診療意見時,在美國也是使用相同方案和劑量的萬珂,但是美國是皮下給葯,而非靜脈內給葯,因為皮下給葯能大大降低神經病變的發病率。

輸注方式對化療副作用的影響也很大。如果使用點滴泵輸注化療葯,可以恆速點滴、精確藥物總量,保證藥物最佳血葯濃度、減輕因血葯濃度變化引起的不良反應,達到最佳治療效果。在美國,所有點滴幾乎都會使用點滴泵,甚至連鹽水都會用泵控制。而國內並不是所有化療葯注射都會使用點滴泵,這可能也是許多國內患者赴美治療後都感覺副作用沒那麼明顯的原因之一。

化療方案差異有些患者的化療方案更換相對頻繁,往往一個方案才用一兩個月,沒什麼效果可能就會很快地換成另一個方案,而方案更換越頻繁,患者經歷的副作用也相對越多,更重要的是,頻繁換方案可能會使患者未來可用的葯越來越少。一位乳腺癌的患者在國內經過了化療,手術,術後放化療,4個月內換了3次化療方案,病情沒有得到控制,一直在進展,最終國內醫生表示已經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案,建議開始口服試用阿帕替尼。而患者去美國見了專家後,美國醫生認為患者在國內的化療方案更換過於頻繁,CT檢查頻率太高。美國醫生表示一般情況下藥物至少要給三到四個月時間,讓藥物在身體內發揮作用,然後再拍片,如果患者身體沒有新的癥狀出現,CT檢查平均12周一次。但是看到患者每次隻治療兩、三個療程就換化療方案,醫生認為對於疾病控制和掌握沒有很好的認知。如果換藥過於頻繁,未來可以用的藥物會越來越少。

另外,國內的個體化化療方案與國外也有一定差異。如一位乳腺癌患者在在國內的化療方案是TAC方案,患者自述副作用很大,在尋求美國醫院的第二診療意見時,醫生並未考慮新葯,而建議換成了AC-T方案,他說在美國一般不會用TAC方案,因為副作用相對更大,患者不能耐受。化療藥物差異國內使用的化療藥物在品質上參差不齊。其他國家如美國有著比中國更為嚴格的GMP(藥品生產品質管理規範),因此品質更有保證,而國產葯或許可以達到藥效,但是由於純度不夠存在雜質等問題,因此副作用也會更大。另外,隨著研究進展,國外不斷有新的化療葯上市,這些新藥效果更好,同時副作用更低。國外積極進行副作用管理研究除了研發副作用小的新型化療葯,對於客觀存在的化療副作用,國外也積極進行相關研究。如針對噁心和嘔吐,不斷有新的抗嘔吐葯出現,不久前FDA又批準了一種副作用更小的止吐新葯CINVANTI(aprepitant)。而對於令人恐慌的脫髮,FDA也批準了一種冷卻帽用於預防,這種電腦控制的帽子含有冷卻頭皮的液體,可收縮血管,從而減少化療葯到達毛囊細胞的藥量,緩解化療引起的脫髮。在其他副作用方面,國外也有大量研究正在進行,如近期一項研究稱,紫杉醇化療的乳腺癌患者穿戴上冷凍的手套和襪子90分鐘,可預防化療引起的神經病變。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