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林肯的押寶之作,能否在國內翻身就靠TA了

林肯在國內一向不溫不火,甚至在銷量榜都難以找到身影,在美國大本營情況稍有好轉,但也不是位於前列,同樣是美國豪華品牌,比起凱迪拉克我其實更欣賞林肯的設計,有傳承也有因應時代的創新,不像BBA那麽沉悶,有一套獨特的美式典範,但銷量一直讓人擔憂。雖說銷量的好壞,並不能完全說明一個車型或者品牌的實力高低,但接二連三的主場失利,產品力肯定是出了不小問題的,最快年底會進行國產的林肯,首款車型尤為重要,要肩負起改變舊印象的任務,而林肯給出的答案是一款最能走量,最入門的SUV。

Corsair極有可能是林肯國產的第一款車型,算上之前已經宣布會國產的飛行家,最快在年底就會見到這兩位的身影了。可能大家對Corsair這個名字有點陌生,其實它是MKC的替代車型,也是林肯SUV家族體型最小的成員,雖說是最入門的,但美系SUV普遍都會比對手大半圈,參考一下現款MKC的車身參數,Corsair的尺寸大概介於寶馬X1和X3之間,跟凱迪拉克的XT4類似,會利用尺寸優勢去跟同級競爭。

將飛行家和Corsair率先國產,是林肯明智的一步,為什麽這樣說?與其將不太受歡迎,同時設計較舊的現款車型國產,帶來擁有最新設計和技術的產品,起碼在新鮮感方面是足夠強的,也是最有可能讓消費者對林肯改觀的做法,對於林肯來說,國產步伐不能盲目,每一步都需走得謹慎。從外觀上看,還是能看出Corsair和MKC的聯繫,尤其是尾箱蓋上那條特別的折線,在Corsair身上同樣保留下來,但換上更精致同時面積更大的進氣格柵、懸浮式的車頂設計,以及變化多端的側面輪廓之後,Corsair比起MKC依然有明顯的觀感變化,這種變化不是徹頭徹尾的變革,更像是林肯設計變得更完善的結果,氣場更足同時更注重細節的打磨。

如果外觀的變化還不足以讓你分辨出Corsair和MKC,那麽內飾部分一定能讓你刮目相看,以前林肯的豪華感之所以不被認可,原因是沒有明顯地跟福特的設計風格區分開,用料和氛圍的改善還是無法滿足國人的胃口,但Corsair的車廂是完全拋棄掉過去,每個部位都是全新的設計。這套內飾風格最初是源自大陸,隨後出現在飛行家身上,在不同的車型上,林肯的做法都是不太相同的,不是簡單的的套娃,像懸浮式的中控台就跟飛行家不一樣,同時充滿美式豪華的特點,例如電鍍元素,不得不說林肯的設計功力在Corsair身上又有了進化,各種材料的混搭用得更加協調,同時運用得更克制,要知道以往美國車的設計有種類似鋪張浪費的做法,材料是好的,但不懂得怎麽搭配,只是簡單地填滿,而Corsair完全沒有這個問題。

美系車的空間和動力,絕對是不用擔心的方面,“高半級”的做法是習慣,無論是體型尺寸還是動力的規格,科技配置也跟上了潮流,有大尺寸的液晶顯示屏,有更高集成度的多功能方向盤,唯一不夠看頭的就是中控螢幕的大小,後排還能獨立調節前後位置和靠背角度,都是這個級別少有的配置。動力部分,美國人暫時不會給你三缸,至少在豪華品牌,三缸還不是一個入門選擇,四缸2.0T+8AT的組合跟航海家、飛行家是一樣的,账面數據相當好看,最大馬力250ps,最大扭矩373N·m,以往6AT的表現確實強差人意,換上8AT之後的體驗會有明顯提升,雖然跟福特共用平台,但林肯的車型駕駛起來,在高級感的營造和隔音上要好太多了,只是在國內沒有太多人接觸,加上以往內飾的“福特味”太濃,壓根不給它展現的機會。

Corsair的出現,基本將林肯以往的痛點都一一改善了,有更完善的設計,同時最重要的內飾部分也變化明顯,你再也不會將這套內飾跟福特聯想起來。國產之後的價格也是殺手鐧之一,就算不算終端優惠,現在純進口的MKC也只是28萬左右起步,國產Corsair估計只會更低,也就是說你可以用寶馬X1的價格買到X3的空間和豪華配置,當然,可靠性以及品牌保值率也是一大問題,這也是選擇小眾品牌要付出的代價。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