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陳式太極拳的終身功底子

1:腳為人體之根基。陳鑫說:千變萬化由我運,下體兩足定根基。它是依靠蹬地的反作用力而產生力量的關鍵部位。要時刻注意,五趾抓地,湧泉穴要空《虛》的要求。

2:踏實之腳不許隨意亂動,五趾必須抓地面,目的是為了促使腳趾、腳踝等關節更靈活的鍛煉。

3:踏地之腳需要外開或裡扣時都要腳掌跟擦地外開或裡扣。

4:提腳出步時,要松胯塌腰,穩定重心。逆纏出步時,則大趾領勁,腳尖上翹裡合,亮出腳掌,腳跟裡側先著地,徐徐蹬出。凡順纏出步時,則小趾領勁,腳跟外側先著地。逆纏退步時,則腳尖腳掌裡側先著地《或擦地》,再腳跟著地,頓步踏實。

5:出腳時,一般要輕靈,動步如貓行。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進要輕柔,退要沉穩。

6:兩腳所站步型,多系「八不八,丁不丁」之斜行步法。但凡左腳《右》外開,右腳一定要內扣,形成斜向平行步。

7:兩腳在重心虛實倒換時,多系四六開、三七開、二八開。此虛實包含兩層意思。重心之虛實與技擊之虛實。

8:虛步腳尖點地時,拳式越高,腳跟離地越近,拳式越低,腳跟離地越高。

1:膝關節在太極拳運動中有獨特的作用,膝部自始至終保持一定的彎度,屈膝、弓膝。弓膝時膝蓋不準超過腳尖。

2:為保護膝關節,應經常順逆旋揉膝蓋。

3:腿順逆纏出步時,膝先外《裡》開《合》,定步時裡合。定步時做到「兩膝常常裡合,兩腳常常裡扣」。

4:提膝擊人,要裡合,要包括撞、頂、扣、跪等法。

5:弓蹬步前膝要正,即迎門骨要正,要有綳勁,,不能超過腳尖,不然在實戰中極易受傷害。後膝要有裡捲外撐之感。什麼意思呢?就象騎在球上,兩膝要向裡合,相吸相系。不然步、胯、膝的勁都散了。這一點尤為重要。

6:當單腿立地時,膝要儘力上提至胸口。經常抱膝獨立《松胯,提肛、收腹、吸氣》鍛煉腿的蹬、踢和彈性放長。若表演拳架可以不追求,不好看。

1:雙腿站立時,腿的裡側有向後外膨脹的感覺。前面有向裡合的感覺,形成一種纏裹之感, 是一種對稱開合勁。

2:逆纏出步《或退步時,大趾領勁,向內纏,經膝向裡合經會陰穴》。

3:腿的順纏,與上述相反。為小趾領勁向外旋轉纏繞,經會陰穴。

4:雙腿有一順一逆,也有雙順雙逆。不必過分追求。

5:獨立步要注意領好頂勁,收腹、吸氣、松胯、提肛、五趾抓地。有利於重心穩定。

1:打拳襠要圓,要虛。尤其是腹股溝要鬆開,這一點對陳拳練習者很重要。常言道、腰、襠、膝,太極拳的發動機。怎樣圓,怎樣虛,習者細心領會。

2:襠,胯的運化。是在立體螺旋的前提下走八字形。松胯在練拳中極為重要。

3:兩膝常常裡合,兩腳常常裡扣。走架時動作不論大小都要圓襠。襠也有開有合。

4:倒換重心時,襠走「下弧」走「鍋底型」。但襠的最低高度,不低於膝蓋。低於膝蓋形成盪襠,即為病。

5:尾骨要放鬆,自然下沉。

6:打拳時注意百會穴,與會陰相吸相系的感覺。又要體會上下對拉撥長的感覺。

1:腰是太極拳運動的樞紐部位。從勁力發放來說也是關鍵。即「腰不動,手不發,內不動,外不發」。

2:「腰不動,手不發」的要領,體現在拳式大小動作之中。不論大小動作都要從腰部運起。即「一動無有不動」,「周身一家」之謂也。

3:腰要「四成上升,六成下沉」,上撥者即頂勁上領,下沉者即塌腰落胯。「腰勁貴下去,貴堅實。

4:氣沉丹田是陳氏太極拳內功之精髓。學員認真體悟。

5:腰部之後為命門。要有鼓盪,膨脹之感,「雪裡花開」「水中火發」即指此處。「前去之中必有後撐」,「逢前必後」,要體現。

6:要使腰、襠、胯即松沉又靈活協調。要感到小腹是放在大腿根的。而不是支挺在大腿股骨頭上。

7:一條體驗是:松腰松胯。主要是鬆命門穴以下腰椎。

1:上身端正是陳長興老架太極拳的主要特徵。因此,胸、脊、背要保持自然松沉中正。防止挺胸,凹胸,弓背等弊病。胸背均有開合。胸開背合,背開胸含。

2:脊椎,關節放鬆非常重要。椎關節即要放鬆,拉長,又要虛虛合住。請記住口訣:「輕輕領起,虛虛合住。」

3:陳長興傳的拳架特彆強調上身中正。如果平時腰脊不直。就容易過早的出現損傷性的腰肌勞損,骨質增生等毛病。

1:肩隨胸腰變化而動。要平正松沉。切忌拱肩、扛肩、晃肩、聳肩。走架時不能一肩高一肩低。更不能左右上下搖晃。

2:肩之腋下要虛。不能夾死。有外撐之感。即「轉關在肩」,運化之機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