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頸椎病通過艾灸、刮痧解除病痛,具體該怎麼做,有效又實用

頸椎病在中醫理論中屬於「痹證」「痙證」的範疇。多由於外感風寒濕邪,督脈受損,氣血滯澀,經絡閉阻,或氣血不足所致。常會有頸背疼痛、上肢無力、肌肉萎縮、手指麻木,嚴重者甚至大小便失禁或癱瘓,有時還伴有眩暈、耳鳴視物模糊、胸悶心慌、噁心嘔吐、吞咽困難等癥狀,艾灸是祛除虛寒濕痛的利器,那頸椎病具體該怎麼艾灸,艾灸哪些穴位?

頸椎病艾灸穴位:

風府穴(懸提灸,每次10~15分鐘)

風池穴(懸提灸,每次10~15分鐘)

大椎穴(艾盒灸,每次10~15分鐘)

天柱穴(懸提灸,每次10~15分鐘)

肩井穴(懸提灸,每次10~15分鐘)

天宗穴(懸提灸,每次10~15分鐘)

曲池穴(懸提灸,每次10~15分鐘)

合谷穴(懸提灸,每次10~15分鐘)

頸椎病艾灸時要注意:

每次艾灸選擇3~5個穴位,每個穴位艾灸不超過15分鐘,每天艾灸一次,3~4天為一個療程灸至癥狀緩解。

頸椎病是因某些創傷及勞損而使頸椎逐漸發生的一系列病理變化,一般表現為頸項、肩臂、肩胛上背、上胸壁及上肢疼痛或麻痛,頸部活動受限。疼痛常因勞累或受寒而加劇,疼痛部位與經絡的循行有密切關係,刮痧對緩解癥狀、減輕病情效果顯著。今天小編也將頸椎病該如何有效刮痧的具體方法分享給需要的人。

頸椎病刮痧具體方法:

步驟1:用垂直按揉法按揉手背頸椎區、頸肩區,尋找痛點,重點按揉。

步驟2:在足弓處塗刮痧油,用面刮法刮拭足大趾內側後部的頸椎區。對刮痧板下感覺不平順、有結節或疼痛感的部位須重點緩慢刮拭。

步驟3:用面刮法從上向下分段刮拭後頸部督脈風府穴至身柱穴。用刮痧板雙角部從上向下分段刮拭頸部兩側的膀胱經天柱穴至大杼穴。用單角刮法刮拭風池穴,用面刮法分段刮拭雙側風池穴至肩井穴,重點刮拭肩井穴。刮拭過程中對有疼痛、結節和肌肉緊張僵硬的區域應重點刮拭。

步驟4:用面刮法從上向下刮拭上肢外關穴,用垂直按揉法按揉手背中渚穴,用面刮法從上向下刮拭陽陵泉穴至懸鐘穴。

溫馨提示頸椎病患者:

頸椎病除了艾灸、刮痧治療外,在伏案工作時間較長時,應該加強頸部活動,做做頸部保健操,有利於緩解癥狀或避免疼痛複發。

頸椎病患者應注意平時頸部保暖。睡眠時枕頭不宜過高,10厘米左右的高度比較合適。

頸椎病分為神經根型、脊髓型、交感型、椎動脈型和混合型。其中脊髓型頸椎病(發病癥狀以下肢無力、沉重,行走困難為主要癥狀)不要直接刮拭頸椎部位,可以刮拭其他部位的經穴。

文末小編分享一個頸椎病的日常食療方:

木瓜陳皮粥

材料:

木瓜、陳皮、絲瓜絡、川貝母各10克,粳米50克。

做法:

將原料洗凈,木瓜、陳皮、絲瓜絡先煎,去渣取汁,加入川貝母(切碎),加冰糖適量即成。

功效:

化痰,除濕,通絡。適用於痰濕阻絡型頸椎病。

頸椎病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容易發生在中老年人、睡眠體位不佳者、坐姿不當人群中。其危害和併發症都不容小覷。所以如果患有頸椎病,無論是採用藥物治療,艾灸療法,刮痧療法,運動療法,手法按摩推拿療法等,最好在醫生建議下綜合治療,使其對身體的危害降到最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