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澳門街頭的“真實賽車” 東望洋大賽:以賽道之名

撰文/錢俊、金誠發自中國澳門

一年一度的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周末,賽事級別的深度、車手來源的廣度塑造出一場速度聚會。其中,露營車賽的地位最特殊。從起初最受歡迎的俱樂部賽事,成長為世界級露營車賽事的收官戰役,幾十年的發展也與澳門格蘭披治——這一賽車巨人的成長軌跡同步。

時至今日,30余輛不同品牌的賽車在被冠以“東望洋大賽”之名的賽事中激烈廝殺,露營車賽的特性使車手們在爭奪名次時,常常伴隨著賽車間的“親密接觸”。如此扣人心弦的對抗已成為“東方蒙特卡洛”體壇盛事裡最不可缺的元素。

東望洋大賽

最澳門的比賽

1963年,“接地氣”的露營車賽模式首入澳門周末。“量產車規則的低門檻”令其一舉成為最受歡迎的賽事。相對同周末所舉辦的單座方程式、運動車賽事所必須的高成本,露營車讓賽車愛好者們有征服東望洋的平台。

不過,隨著賽車運動的發展,專業車手、車隊、賽車的到來,亦將全球露營車界帶入黃金年代,也將“澳門露營車賽”帶上新層次。1972年起,“東望洋大賽”首登歷史舞台,啟用國際汽聯(FIA)所指定的Group 1規則,日後也隨露營車界的潮流換用Group A、Super Touring等規則。

2005年起,賽事成為世界露營車錦標賽(WTCC)的收官戰;本賽季,則是首屆露營車世界杯(WTCR)的收官戰。

毫無疑問,“東望洋大賽”的發展亦是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從業餘車手的嘉年華到專業車手的最佳舞台——這一發展軌跡的側面顯現,這項賽事其實還體現了“澳門賽車精神”。

兩項大紀錄

“後無來者”的偉大

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已走過65個年頭,各大賽事均有不少驚人紀錄產生,其中最具意義的兩個數據皆與“東望洋大賽”有著直接聯繫。

1972年,一項近乎後無來者的紀錄誕生——奧斯汀-麥克唐納德在贏下1965年澳門單座方程式大賽,1969年轉投兩輪賽事,跨界贏下澳門格蘭披治摩托車大賽。嘗試征服三大主賽的香港車手最後來到東望洋大賽,並在1972年駕駛Austin Cooper S賽車完成前無古人也應後無來者的澳門“三皇成就”。

另一項紀錄則與“澳門之王”的稱號相關。歷史上,在澳門獲勝次數最多的車手可被冠以這一稱號,現有紀錄保持者羅伯特-荷夫就依靠“東望洋大賽”的9次勝利“加冕”。

英國人在WTCC雪佛蘭時期曾在澳門難逢對手。但真正令這位露營車世界冠軍留名青史的是,則是在駕駛羸弱的拉達、本田賽車時,仍能勝利的神奇。人們甚至開玩笑說,無論開什麽車,荷夫都能在東望洋贏。

新歷史書寫

塔奎尼加冕WTCR總冠軍

本賽季,改製後的首屆露營車世界杯決定延續其前身WTCC的優良傳統,在東望洋舉辦收官戰。積分榜領跑者、駕駛現代i30 N TCR賽車的加布裡埃爾萊-塔奎尼雖在三場比賽中被爭冠對手伊萬-穆勒大幅追近積分,但意大利老將仍成功奪下年度冠軍。

排位賽中,荷夫毫無懸念地在兩次排位賽中包攬全部三回合杆位,但是,首回合中英國人卻在發車時被穆勒和讓-卡爾-瓦內接連超越,後者最終取得勝利。倒序發車的次回合,比利時人弗雷德裡-瓦維什借助快速的發車升至首位,輕鬆奪冠;第三回合的劇本與前兩回合非常相近。第二起步的埃斯特班-古裡埃裡再度在發車時超越荷夫,拿下個人在澳門的首冠。

作為WTCR本季收官戰,第三回合決定了世界冠軍歸屬。需登上領獎台才有望奪冠的穆勒在比賽開始階段順利升至前三,但四屆WTCC世界冠軍卻未能守住自己的位置。意味著56歲的老將塔奎尼即2009年後再度在澳門登頂露營車世界的巔峰,成為WTCR首個世界冠軍。

在比賽建立初期,東望洋大賽為眾多賽車愛好者提供使用“代步車”參賽的機會而被追捧。隨著露營車賽的逐步發展,以及賽車技術的日益進步,成本以倍數增加的局面曾讓這個領域陷入困境。好在經濟合適的TCR規則讓競爭回歸本源。新規則下,世界賽車舞台上與民用車最接近的賽事也為“東望洋大賽”規劃了令人憧憬的精彩未來。

(圖片來源:QIAN JUN MOTORSPORT MEDIA)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