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七年過去,也只有這裡配得上傳奇二字

想一個小問題:

有多少個建案項目交付後還能看,哪些項目已經開始運營了,我們還有衝動再去看看,哪個小區的實景和樣板段沒有落差甚至更出彩?

雖然是個小問題,但是似乎我們得不出一個非常好的答案。

房地產這個行當,可以對衝萬物,但是唯獨沒辦法對抗時間

大家都拚命地想要做快周轉以最快程度把東西脫手,這樣的場景多多少少有點網紅的樣子,給的產品看上去都好看,但是似乎沒一個是耐看的。

不過幸運的是,我們團隊更加願意走,願意出去尋覓,樓市這麽大,總有一些意外值得我們反覆地咀嚼,今天和大家聊的這個項目,其實開發運營已有七年時間。而七年後的今天,他才能配得上神盤這個稱呼。

項目名字不少人聽過,但是關於他的故事,一定比你知道的還要多,項目是:

故事有點長,有些是你知道的,但更多的會有意外,值得各位花點時間,讓我慢慢和大家說。

01

對於烏鎮雅園,我想各位多多少少會有聽說,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定會有困惑。

很多人對他有兩個標簽,第一個:這是一個位於烏鎮的項目。

烏鎮這個城市有著獨特的人文底蘊和城市界面,給人非常好的生活節奏的感覺。但是畢竟這樣的超級大盤需要足量的人口導入。

而烏鎮距離上海的車程距離相比較其他城市沒有明顯的優勢。而主打杭州這個城市,有山有水的城市氛圍和杭州這樣的基調又沒有明顯的差異性。

第二個,這個項目當年早期的定位是頤樂養老,考慮2013年入市的時間,應該算最早的一批小鎮類項目。

項目所在的雅達健康產業園佔地超過1500畝,住宅供應套數約4800套。

這麽一個主打養老客群的超大建案,未來養老驅動實行的購買力以及未來的運營,都會是個問題。

雖然早期有強大的品牌背書以及宋衛平親自操刀推動的產品規劃,產品一定是唯美頂尖且讓人有衝動的。

先期一定會有“粉絲”因為熱愛品牌,熱愛產品或者因為衝動驅動購買。

但是對於這麽大體量的項目後期如何保持和運營,同樣也是讓我困惑的。

而類似於這樣的項目,在先期樣板段的時候都是完美的。

進去之後所經過的路,整體的氣場感覺,都會是完美的。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各種問題會慢慢暴露出來,這也是為什麽今年開始我們聽到的小鎮的消息越來越少的原因,因為打退堂鼓的開發商越來越多了。

所以我是帶著困惑去的烏鎮雅園,在一個周二的中午。

我本來以為看到的還是那種好看但是空蕩蕩的樣板段。但是我來到食堂,看到的是這樣的場景:

嗯,吃什麽不重要,主要來看看這個:

一個偌大的食堂裡真的是業主在裡面吃飯,輕聲細語但熱熱鬧鬧的。

這樣的場景不是樣板段那種好看美觀,但卻是多少小鎮類項目所缺乏的人氣和人情味。我在食堂裡吃著飯,看著周邊的大爺大媽聊著天吃著飯,這種感覺很難想象是在一個一手房項目現場。

我問了下項目負責人,一共4800套房源,如今銷售已經進入到尾聲,而前期已經交付的約三千套房子裡,基本均已實現入住,其中常住用戶已經達到了一千多戶,是真的在這裡生活的那種。

並且從客群結構來看,有超過50%的用戶來自上海,還有一些來自杭州和本地。這樣的遷移式居住的模式,而且主要都是老年客群,可以說是非常難實現的。

這應該是無數項目都攻克不了的命門,所有的大盤在用掉最後一口氣銷售完畢之後,後期怎麽都不會有人進來而成為空城。

烏鎮雅園到底做了什麽事情,讓大家願意不遠萬裡地過來,並且其樂融融地在這裡生活?

02

這個項目之所以可以做得成功,一定有一些是情理之中,一些會是意料之外。

其實很多在其他項目裡算是發揮到極致的東西,在這裡都只是情理之中了。

先說小的細節吧,針對年齡比較大的客戶,很多項目都會說,我們在室內做了很多適老化的配置。

這種東西大家看得多了,比如室內裝修的標準啊,電梯之類的元素,這些只能說是標配吧,我甚至不想把描述的內容放在室內裝修這塊。

整個烏鎮雅園在對於老年人的細節投入真的是細入毛孔了,所有的點串聯起來看,可以看出,這是一個有內核的項目。

首先這個項目2013年開始上市,和產品一起交付的,是一個3.5萬方的頤樂學院。

裡面有文化學習、休閑娛樂、運動健身……這樣的規模已經非常大,而且處於項目最核心最好的位置。

包括後期的各種活動,都裝在這個空間裡面。

本來這樣的產品交付已經足夠誠意,但是為了讓用戶可以在裡面可以得到更好的生活體驗,烏鎮雅園做了一件事情:

直接在頤樂學院邊上造了一個公園

通過內部水系的開挖以及周邊植被的搭配,直接做了一個龐大的生態景觀系統。

這個公園,光佔地面積超過40畝。

直接把項目最核心的配套內嵌在整個景區之內,這樣的空間也因為內嵌了這樣的生態之後而更加的有場景。

另外烏鎮雅園對待產品細致的地方還可以從細節看出。

其實這個水景是人工湖,而人工湖一般人是沒人敢做的,因為大盤開發時間久,而水質是耐不住時間的,最後很容易發臭變質。

而我走遍了景區所有的水域,基本都種滿了淨化水質的水草,包括園區後面的開闊的濕地在內的幾乎所有水系,都清澈見底。

除了內部構築了一個水系淨化系統,雅園還在裡面構建了一個完整的生態循環,使得整個湖泊可以良性循環地持續下去。

包括區域內的古樹,都是本來生態的一部分,也在區域內得到了很好地保留。對於這樣的景區,一定要有這種樹蔭遮蔽的感覺,老人才會喜歡並且願意來。

因為整個空間營造得良好,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美好的細節:

一些空間已經不需要運營,業主自發地開始利用一些區域交際、生活。

這就是典型的產品做到極致之後良性循環的開始

很多人都在探討運營難運營難,很多時候就運營探討運營,而更多時候,都是你產品沒做到極致,用戶不願意出來以及沒興趣出來,這樣一個原始的從0到1的問題都被忽略了。

而在烏鎮雅園裡就有很多這樣的美好場景,因為整體的空間營造非常追求極致。

比如說這樣的風雨連廊,在整個項目內不是一段的存在。

而是任何一處都有涉及。

換句話來說,在這4800套房子裡,不論哪一套到哪一套,哪怕坐著輪椅,或是外面下著狂風暴雨,你都可以淡淡定定地看著風景,走到任何一處你想要去的地方。

因為有業主提出想要能夠自己種點東西自己采摘,項目內就劃出一塊地方給到業主日常種植,並且安排人維護和後期整體管理。

適老化的配置不是隻停留在室內部分,外部服務配套空間,所有的細節都涵蓋這一塊。

這樣的細節,讓住在裡面的初始用戶慢慢慢慢地,真正切切地感受到項目的美好,所以他們願意住下來。

到後面慢慢地衍生出,老業主會帶著自己的朋友來這裡參加活動,感受氛圍,老年人的社交都是很窄的,一有什麽大家都會集體參與。

然後人數到了一定規模,社群形成之後,業主開始自己自發的組織各種類型的活動

如今在烏鎮雅園內的各種活動,自發組織的比例達到了60%以上,都是根據用戶自己的興趣自己舉辦。

所以你在項目可以看到這樣的東西:

活動密集到需要排期。這些東西是樣板段做不出來的,也是一個項目最缺乏的。

03

而因為整體的良性循環,整個項目在後期一直往好的方向去發展,首先是整個居住客群結構的豐富。

在一開始的時候大家都把雅園定位為養老的項目,而因為整體的空間營造的極致以及後期服務的完善,到目前為止雅園的客群結構得到極大的豐富

老年人開始會帶著小孩子在這裡玩,過一個暑假。然後慢慢的開始,越來越多的小孩願意在這裡生活和成長。

為了滿足日益增加的孩子們的需求,烏鎮雅園內部也規劃了:

一所國際化幼兒園。還可以見到兒童遊樂區,以及適合兒童遊樂的戶外泳池。

你很難想象這些會發生在當初以養老定位的烏鎮雅園身上,這也是根據客戶真實需求一點點迭代產品的表現。

同樣的,有了老年人有了小孩,年輕人也沒有抗拒這樣的氛圍。

我聽過很多類似我這樣的內容產出者選擇在這裡常住,創作內容、找尋靈感。而且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在烏鎮雅園北側

有一家國際網紅的阿里拉酒店,裡面的房間完全供不應求,許多年輕人都會選擇來這裡打卡。

我去裡面看過,奈何我是一個人去的,不然就真住裡面了,這樣的場景和氛圍很容易讓年輕人流連忘返。

所以各位可以感受到整個烏鎮雅園的內循環,讓他的客群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和飽滿。

而且哪怕是針對於養老客戶,產品形態和客戶需求也開始進一步的細分。

有設計團隊非常擅長的傳統江南建築。

也有這種最近開始流行的新中式新東方的感覺。

而高層這種法式建築也很硬朗,和底層中式廊橋的融合也一點都不突兀。不同的產品形態滿足不同的用戶,基數龐大之後開始了業態細分。

發展到最後,整個項目開始有文化沉澱了。

雅園內開始有了博物館,以及過往大家經歷過的記憶和物件。

這個是挺恐怖的一件事情,一個還在開發的項目,因為自己的運營,已經有了底蘊有了內涵。

最後一件事情,也是我最感慨的,整個項目體量有4800套的住宅,因為整體內部形成了循環,後期的成交全部來自於老帶新,而且大量的都是基於老業主帶著朋友過來體驗感受或者參加活動。

而這樣的勢能帶來的力量是驚人的,平均一年1000套的速度,剔除一些假期,基本上每個月都有100套的成交。

這個項目最美好的地方就在於,整個團隊沒有銷售,全部都是服務人員,但卻實現了最好的去化效果。

04

所以不知道各位能否感受到內部一點一點滾雪球,越做越大越來越好的邏輯。

項目在一開始擁有一些原始用戶,加上堅持在一開始就交付運營空間頤樂學院,然後堅持產品打造和空間運營。

而那些原始用戶隨機性的體驗感受之後覺得不錯,有一些人就開始陸陸續續地入住,入住之後發現社區內的活動不是行銷活動,而是在體系化持續性地舉辦,同時因為入住,業主也發現了更多足夠好的產品細節......

在這樣的邏輯下,老用戶開始越來越多的帶著朋友來到項目,隨著項目的口碑開始積聚,小孩、年輕人……

人越來越多,越來越熱鬧。

現在的烏鎮雅園,不僅已經不需要銷售,整個服務模塊也基本可以成本持平,運營已經形成很好的循環。

整個烏鎮雅園過了7年之後,如今折射出最美好的樣子,整個片區基本都已交付,而所有熱愛這裡的人都陸陸續續地進入。

後來我聽說,雅園內要開第二個食堂了,服務業主,服務這裡面的住戶。

未來這裡的商業街的招商、運營都可以獨立存在,不需要開發商補貼,並且重度地服務小區內的用戶。

還不包括本來很重要但確實沒有筆墨來說的雅達國際康復醫院,為社區提供家門口的醫療服務。

整個項目沒有了短板,並且在持續地良性生長,長成自己美好的樣子。

真正意義上的小鎮,在這裡,養成!

05

參加過各種各樣的論壇,幾乎每個場合都會探討各種項目的開發模式,其實有的時候想想,很多時候我們是沒有資格去探討模式的。

因為我們從來沒有把一件簡單的事情做到極致。

產品做得不夠好的時候討論運營,服務沒有涉足的時候就想要談論共享,行銷都沒有上心過卻很想做口碑,這樣的現象經常存在,但是很多人都不以為意。

開發項目,太多人都太想著如何更好地賣房子,卻沒有想過如何更好地交付社區,這二者在我這邊其實是有本質區別的。

我問了團隊做這個項目最痛苦的是什麽時候,操盤手和我說,是在2013年-2014年

項目剛剛面世,交付了最基礎的原始空間的時候,那個時候整個團隊都在做一件事情:堅持做活動做服務。

他們有一個理念,哪怕只有一個人,他們也把組織的活動徹底落地,哪怕知道明天沒有多少人,他們依然把下周的活動弄得密密麻麻的。

就是這樣的堅持才讓很多用戶慢慢地放心,慢慢地相信以後可以在這裡生活得更好。

所以如今整個烏鎮雅園的團隊都是當初核心團隊保留下來的,他們說這種模式和外面不太一樣,不認同的人很難堅持下來。

也因為如此,我們才看到如今現象級別的烏鎮雅園。也是在這裡,我看到了一個好的小鎮項目需要的,對於做好產品和運營的決心和執行力。

我們把時間點倒推,把自己放在2013年到2014年,當你面對一個這麽大的項目卻不知道怎麽操盤的時候,你就會為他們執著地做服務而鼓掌,現在是多麽的熱鬧,當初就是多麽的寂寞。

如今的滾雪球都是當初堅持不放鬆的結果。

06

走的時候,我依然追問操盤手,你認為烏鎮雅園成功的地方是什麽,他笑笑對我說,也許就是當初我們堅持做了很多非地產的事情吧。

嗯,這句話我真的想了半天,未來我也許還會想很久很久。

之所以叫他為神盤,因為哪怕交付之後,他還是地產這個賽道裡的傳奇。

以上為正文,來自盧俊

聽聽盧俊今天說了樓市哪些信息樓市天天說

如果有購房、投資相關的問題點擊專家問答

想看嚴選好盤測評,也可以看看建案測評

如果你有二手房要賣,可點擊二手幫賣

大家都在看

你在哪個城市:

上海

丨北京丨廣州丨深圳丨成都丨蘇州丨杭州丨廈門

感謝閱讀,碼字不易,順手點個“在看”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