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裡仍是華語電影最年輕、有活力的地方

相信你們也猜到了,說的就是FIRST青年電影展。

畢竟,除了這裡,還會有哪裡呢?

昨晚,第12屆FIRST青年電影展正式落幕,頒獎結果可能你們也已經通過微信、微博、朋友圈之類的了解到了。

而在今年,我也基本全程看完了FIRST大部分影片,大概用了5天看了17部,基本上提名影片都去看了。

這其中,有些很喜歡,甚至會感動,但也確實有非常不喜歡的片子。當然,喜歡或是討厭僅是個人的口味。重要的還是,又能看到一大批新鮮的,完全不同的華語電影。

新人作品有點特別好,那就是敢。個性鮮明,表達欲也很強。雖然有時候會沒那麽完滿,但總會有某個方面特別突出,這也是我這幾年一直非常關注FIRST青年影展的原因。

如果僅從今年的FIRST影片來看,我算不上特別滿意,尤其是劇情片方面,感興趣的有,但真正很喜歡的可能還沒遇到。

相對來講,楊明明的《柔情史》我印象倒是很深,這是一部非常女性的電影,在呈現著作者想要的真實。

雖然有片中仍有很多遺憾,但仍是值得回味的一部。相信這部電影將來很多人看到之後,也會很多爭議。尤其對男性觀眾,其實這片還是挺挑戰男觀眾的。當然,這不妨礙本片是我在今年劇情片中,相對略喜歡的一部(相對)。

拿到最佳演員的《美麗》中的池韻也算是實至名歸

因為一看完影片,我就知道遲韻贏定了,她是本片最大亮點。其實《美麗》挺多問題的,劇作略套路,配角表演也很可怕。但是,遲韻太突出,就讓這部電影贏了。挺好的。

拿到最佳影片的《郊區的鳥》,也是之前特別熱的一部參賽片,畢竟主演是李淳和黃璐,也算是新人作品中,難得有明星參與的影片。

不過,影片真正的亮點,倒是那幾個兒童演員,以及屬於他們的劇情部分。仇晟導演的這部電影其實有意弱化了敘事和人物完整度,並且在結構和時間上用了些花樣,這也算影片的獨特之處吧。

相對而言,更喜歡的是紀錄片部分。

比如拿到最佳紀錄片的《四個春天》

這也是豆瓣9.1分的高分紀錄片,作品本身是個家庭私影像,不過,兩個老人的生活狀態太讓人羨慕,很樂觀的生活態度,簡單卻又質樸,是生活本身帶給你的感動。那些喜怒哀樂。

如果將來有機會,你們也可以去看看這部紀錄片。

此外,紀錄片《入戲》也是給我印象比較深的一部。

這個片好就好在導演命好,能遇到這麽一個充滿戲劇性的變化,使得她的紀錄片從簡單的跟組紀錄片,變成一部充滿社會學或心理學意義的寓言故事。

影片是關於葉京導演《記得少年那首歌》的紀錄片,去記錄其中那些年輕演員體驗生活的故事。但隨著體驗生活的過程,他們也開始陷入戲中狀態,開始成為那個時代的人。並由一個突發事件,讓所有人都陷入亢奮狀態,這時候,這個紀錄片就有意思了。

今年還有兩部紀錄片都關注了直播,一部是關於YY直播的《虛你人生》,主角是460老李和女主播沈曼

作為看了好幾年YY直播,尤其是圍觀了很久老李的我,看到這樣的紀錄片,可能會比很多普通觀眾更有觸動。我是能把片中很多僅露面一兩個鏡頭的小主播都叫出名字的忠實直播愛好者哦。

這個紀錄片也是一扇門,可以讓更多人了解到直播的生態,以及很多相關的故事。

而另一部關注直播的紀錄片則是關注快手的《紅毛皇帝》

不過,這部製作還是太簡單了,談得話題也很簡單和敷衍。不過,不了解快手直播的,倒可以稍微看看。雖然,看完之後,你們也未必真正了解快手。

另外,短片我最喜歡的倒不是拿到大獎的《運轉法則》,而是《母親的樂園》,好像看這部短片在豆瓣的評分,也有不少爭議。

不過,我倒是很愛這部的,創作者很穩,整個片子在影像上也花了不少心思,想要傳遞的東西也很清晰。努力去做一部氛圍的片子,難得的是氛圍一直很棒。

據導演說,這支短片僅是他長片的一部分,那我也非常期待長片了。

當然,這僅是我對今年FIRST影片的些許看法。更多呢,也可以看看官方的獲獎名單總結吧。

以下文字,轉自FIRST青年影展官方微信:

——————————————————————————

青年導演忻鈺坤文牧野共同揭曉最佳劇情短片,蔡俊彬導演《運轉法則》獲獎。

評委認為這部黑白默片有足夠的力度支持觀眾投入並培養信任感,在沉默與安靜中把信仰與人倫的撕扯做到極致,並在結尾處給出了很多電影會回避的正面結論。影片帶有形式之美,同時又具有勇敢且清晰的導演意識。

頒獎嘉賓:忻鈺坤 文牧野

紀錄片導演周浩和藝術家楊福東頒發最佳紀錄片,這個在影展開始前就引起熱議的獎項最終歸屬陸慶屹導演的《四個春天》。

本片在頒獎之前就收獲了許多觀影嘉賓的歡笑和淚水,它打破了紀錄片常見的邊緣性、控訴性和奇觀式賣慘,以溫暖豁達的姿態面對人生的歡聚別離,鏡頭記錄下幸福家庭的點滴,也凝視著平凡人所能面臨的最大不幸。

陸慶屹將這一獎項歸功於父母:“我爸我媽比我有用板磚拍碎一切苦難的勇氣。”

頒獎嘉賓:周浩 楊福東

創投終審評審姚晨張楊公布一種立場得主為劉曉雷導演的《狂熱自白》。

導演通過近似偽紀錄的風格化實驗紀錄片,將自己對社會議題的躁動、過激、思辨與認知在鏡頭前和盤托出,他在影片中表現了一個社會人的英雄情結,而作為紀錄片導演,這種坦誠則是創作者中少見的勇敢行為。

承認並接受紀錄片中主觀的、私人的、尖銳的一面,即是劉曉雷導演在本片中呈現出的寶貴立場。

頒獎嘉賓:姚晨 張楊

最佳演員獎的頒獎嘉賓中,管虎曾任FIRST競賽評委,王傳君今年在西寧看了許多場電影,歐豪則是第一次來到FIRST。

最佳演員由《美麗》女主角池韻斬獲,以其豐沛、完整、充滿個人魅力的表演獲得評委的一致好評。在有限的電影文本中,演員與角色合二為一,拓展和延伸了觀看太空,評委認為池韻已具備了進入主流電影市場的優質潛力。

頒獎嘉賓:管虎 歐豪 王傳君

演員秦海璐王硯輝曹保平導演共同頒出最佳藝術探索獎,獲獎的是古濤導演的《馴馬》,獲獎方向是由古濤自己擔任剪輯師的電影剪輯部分。

這部兩小時的紀錄片有著數百小時的浩大素材量,富含邏輯和節奏感的剪輯將影片的敘事脈絡清晰呈現,觀影者能跟隨導演在這趟穿越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時光列車上,沿著既定的軌道奔馳向前。

古濤導演說:“中國的紀錄片美學越來越具有多樣性、開放性、自由性。希望每一個熱愛紀錄片的人都能像野馬一樣在電影世界裡狂奔。”

頒獎嘉賓:曹保平 秦海璐 王硯輝

FIRST影展評委會主席陳國富和大使趙薇頒發最佳導演獎,這個每年最受青年導演期待的獎項最終花落拉華加導演《旺扎的雨靴》。

評委認為導演以純熟的技巧掌控堆疊觀影節奏,操縱複雜的氣候環境使之服務於敘事,其對小演員的指導和調度格外凸顯起導演功力,既保留孩童的純稚熱誠,又有與劇情相符的情緒流露。

頒獎嘉賓:陳國富 趙薇

仇晟導演《郊區的鳥》此前斬獲四項提名,作為今年最受矚目的處女長片和驚人首作,不負眾望地成為最佳劇情長片,蘇照彬導演和許鞍華導演為仇晟導演頒獎。

比起大部分現實主義電影依然聚焦農村題材,仇晟把視角轉移到城市的開發與文明的生長,以種種意象和靈動的視聽語言串聯起兩個時空的糾纏交錯,人生旅途的詩意與彷徨時而乍現。評委認為影片在題材選擇和完成度兩方面來看,都是令人驚喜的上乘之作。

仇晟的獲獎感言和他的影片氣質如出一轍:“把我的電影獻給所有愛自由的人。”

頒獎嘉賓:蘇照彬 許鞍華

Peyman YazdanianPhilippe Bober為評委會獎長片類得主頒獎,Elene Naveriani導演的《I Am Truly A Drop of Sun on Earth》獲獎。這部具有實驗性結構的電影以小見大,具有極強的電影質感,如其片名所言,是散落的陽光照進社會現實的陰暗,感受力讓人心動。

請輸入頒獎嘉賓:Peyman Yazdanian,Philippe Bober圖片描述

FIRST影展名譽主席謝飛導演和著名攝影師廖本榕宣布評委會獎短片類得主為Jérémy Comte導演的《Fauve》,該片在極簡的敘事與場景中呈現出極為濃縮又強大的能量,直擊人心。

頒獎嘉賓:謝飛 廖本榕

同時,和《Fauve》一起獲得國際短片提名的《The Burden》也讓競賽評委們念念不忘。當電影創作普遍走向苦難憂愁時,評委們格外珍惜導演Niki Lindroth von Bahr在創作中體現出的幽默、樂趣、自由與激情,並欣賞他能通過技術手段有機結合其導演意圖,融貫統一地呈現在影像當中。

《The Burden》最終獲得評委會特別提及獎,以鼓勵這種來源於電影創作本身的愉悅感

頒獎嘉賓:謝飛 廖本榕

十部獲獎影片並不是這個影展的全部,FIRST精神可能更多體現在提名影片、入圍影片甚至海量的投遞影片當中,但最終獲獎的影片必然在嘗試傳達一種被鼓勵的方向,和一份對標準的反思和再呈現

圭臬的建立,意味著無數效仿者將接連湧現,希望它能在接下來的時間裡被消化、抵達和超越,那就是FIRST影展競賽單元的終極意義。

第12屆FIRST青年電影展正式閉幕。當大幕拉開,我們席地而坐看電影,當大幕降下,我們與電影的路還有很長很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