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告別納斯達克6年後,飛鶴擬赴港上市,今年銷售劍指150億

飛鶴赴港上市一事終於有了實質性進展。

7月3日,聯交所官網掛出了飛鶴遞交的上市預披露文件,將飛鶴近幾年的經營數據擺在了公眾面前。數據顯示,在2016年到2018年三年間,飛鶴分別實現收益37.24億元、58.87億元及103.92億元;實現利潤4.06億元,11.6億元及22.42億元。

招股書援引弗若斯特沙利的數據指出,按2018年零售價值計算,飛鶴以7.3%的市場份額,在國內外品牌嬰幼兒配方奶粉同業中排名第一。

另據媒體報導稱,有最新消息稱,飛鶴計劃四季度赴港掛牌,最少募資10億美元。不過,目前飛鶴方面並未對此進行回復。飛鶴相關工作人員僅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根據聯交所的相關規則,目前公司處於緘默期。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1

高端產品佔比超六成

官網資料顯示,飛鶴始建於1962年,是中國最早的奶粉生產企業之一,目前專注於嬰幼兒奶粉的研發和生產製造,旗下擁有星飛帆、超級飛帆、飛帆等系列產品。

從營收端來看,飛鶴嬰幼兒配方奶粉產品目前仍佔主導地位,其中高端和超高端嬰配粉產品貢獻巨大。據披露,其高端及以上奶粉業務收入在2018年達到66.58億元,佔整體營收的比例超過六成,其中飛鶴旗下超高端大單品星飛帆表現格外亮眼,銷售已經從2016年的7.12億元增長至2018年的51.08億元。

飛鶴的銷售渠道包括經銷商、零售商、電商平台等。據悉,截至2019年3月底,飛鶴乳業在全國擁有9.2萬個零售點,來自於經銷商的銷售額佔飛鶴總銷售額的近七成

飛鶴稱,公司願景是進一步鞏固作為可信賴嬰幼兒配方奶粉及營養補充劑品牌的市場領導地位,同時繼續擴充產品組合。

《國際金融報》記者注意到,除了銷售奶粉外,目前飛鶴的業務還涵蓋保健產品。2017年底,飛鶴曾對外宣完成了對美國第三大營養健康補充劑公司Vitamin World的收購,交易價格為2800萬美元。彼時,飛鶴就表示,此次收購是公司在大健康產業方面的多元化、國際化布局。

招股書顯示,2018年,飛鶴自營養補充劑產品產生的收益為6.42億元,佔總收益的6.2%。2019年第一季度,該部分業務實現收益1.58億元,佔總收益5.7%。

有業內人士指出,飛鶴選擇目前上市是較好的時機。乳業高級分析師宋亮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飛鶴IPO成功,問題不大,因近幾年業績的增幅速度較快。在他看來,飛鶴之所以要上市,一方面是要讓之前重點投資它的機構通過上市方式退出,另外也是要激勵公司的管理團隊,畢竟飛鶴管理層的薪資並不算高,而公司上市後,後者可以實現變現

2

二度上市

事實上,這並非飛鶴首次登陸資本市場。公開資料顯示,2003年5月,飛鶴國際曾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成為首家赴美上市的中國乳企品牌。

不過,2013年6月28日,飛鶴宣布完成私有化進程,交易價值約為1.47億美元。

有業內人士稱,彼時飛鶴之所以退市是由於美股的融資能力差。據稱,飛鶴董事長冷友斌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飛鶴主動退市,與經營和股價不成正比有關

2017年5月17日,飛鶴又重新走上IPO之路,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請書。不過,2017年12月,飛鶴因以2800萬美元收購美國第三大營養健康補充劑公司Vitamin World,暫緩了港股IPO一事。

“直到現在,國產奶粉仍競爭乏力,基本上沒有什麽話語權。許多消費者就覺得外國品牌都好,這種認知可謂根深蒂固。飛鶴突破了100億元目標後,‘國產奶粉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聲音就更響亮了。”2018年12月中旬,在一場中國企業商業競爭的高峰論壇上,冷友斌公開表示。

事實上,2008年後,飛鶴和許多中國同行一樣,經歷了一段較為“黑暗”的時光。據冷友斌透露,2011年,有外資品牌想要收購飛鶴,他一度有些動搖。但在尋求谘詢公司幫助,並找準市場定位以及聚焦核心產品後,飛鶴在過去幾年實現了銷售的連續增長。

“2019年,飛鶴的銷售目標是順勢突破150億元,成為行業第一,我們說到做到。”今年1月份,飛鶴總裁蔡方良在北京放下狠話。蔡方良一並透露,今年飛鶴最終的銷售額“極有可能不止”這個數字。

記者 王敏傑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