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勸告:娃不滿4歲,3種飯別喂,容易積食傷脾胃,家長別不當回事

在寶媽眼裡,孩子的身體發育就是頭等大事,前幾天,鄰居跟我抱怨:我閨女一諾已經3歲了,從出生就堅持母乳餵養,孩子一歲之前白白胖胖,也很少生毛病,後來我開始上班,就把孩子交給婆婆帶,結果這兩年變得挑食,瘦瘦小小,隔三差五就得往醫院跑!

上個周末,孩子翻來覆去睡不著覺,快半夜12點了,開始哭鬧,指著肚子喊疼,我趕緊穿上衣服帶孩子去了醫院,一檢查是積食了,而且孩子的脾胃已經十分衰弱。原來,從孩子開會吃輔食,婆婆就喜歡把飯嚼碎了吐給孩子,後來怕不好消化,用菜湯、肉湯把米飯泡軟了給孩子吃,我一直說這樣不好,但是婆婆總說我「矯情」,過去的孩子都是這樣喂大的。

「小兒脾胃常不足,心肝常有餘」,孩子的消化水準要隨著年齡增長逐漸改善,很多家長「拔苗助長」,餵養上貪圖營養,不考慮孩子的脾胃發育情況,很容易讓孩子脾虛積食。脾胃不能把水谷運化成氣血、精微並輸送到全身各處,孩子不僅食欲不振、消化不好,容易厭食、腹瀉便秘,而且營養吸收的慢,身體各個系統缺乏滋養,體重和個頭增長的也慢,還會變得體質弱、容易生病。

孩子積食不長個?兒科醫生:3種飯別喂,尤其第2種,家長別坑娃

1、過早的吃「大人飯」

一般情況下,孩子4個月左右,會用舌頭把送進嘴裡的固體食物推出來,以免噎住喉嚨,這被叫做「挺舌反射」,在過一兩個月該反射會消失,也就可以給嬰兒喂流質、半流質的輔食了。但是很多家長缺乏育兒知識,尤其是老一輩,覺得孩子越早吃大人飯才「長得壯」,讓孩子脆弱的脾胃過早接觸粗糙、堅硬、難消化的食物,而變得虛弱無力,而且「大人飯」中調味品較多,加重孩子腎臟代謝的負擔,給孩子帶來腎衰竭的危險。

2、外軟內硬的「湯泡飯」

米飯、饅頭等主食比較乾淨,孩子的咀嚼能力差,就不喜歡吃,於是很多家長會用「湯泡飯」的方式,拿饅頭蘸湯或者米飯澆上湯,「泡軟」了方便孩子吞咽,而且米飯混合著湯的滋味,還刺激孩子的食慾,但其實,「湯泡飯」是外軟內硬,到達腸胃後不好消化,胃酸也被湯汁沖淡,經常吃會造成孩子積食、脾胃虛弱。

3、一天不斷的「小灶飯」

一般來說,孩子一周歲以後,就可以規律的一天吃三頓飯了,不需要額外的餵養,但是家長總怕孩子吃不飽、營養不夠,覺得孩子正在長身體,就得多吃飯,一天到晚不停給孩子「開小灶」,除了正餐,嘴巴也閑不住,總是吃餅乾、麵包等零食,睡前也要味的飽飽的,不給脾胃休息的時間,長此以往,導致腸胃蠕動變慢,消化也分泌減少,孩子會脾虛積食,耽誤身體發育。

上面3種飯少給孩子吃,夏季養脾胃,教你一招:

夏天到了,氣溫較高,但是不能讓孩子吃過於寒涼的食物,飲食以溫熱、清淡易消化為主,而且有必要準備肽菇末,隔三差五用熱水沖開,給孩子喝點,幫孩子把體內的積食清理出去,溫胃健脾,減輕孩子的消化負擔,也促進營養的吸收,幫助孩子長高。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