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共享經濟,一面國民素質照妖鏡!

行至 2018 年底,本已經陷入沉默的共享經濟圈,隨著 OFO 的押金事件再一次被掀起波瀾。自 2016 年起,共享經濟從瘋狂擴張的創業風口,到如今熱度迅速退潮的資本棄兒,時間才過去了短短兩年。

這兩年間共享經濟的劇情跌宕起伏,面對將共享經濟的快速沉寂,有人將原因歸咎為國民素質的不足,更有人揚言「是素質殺死了共享經濟」。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共享單車,從「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一,淪落為城市環境的汙染者、「國民素質的照妖鏡」,關於「共享單車墳場」的新聞也在一段時間內屢見不鮮。

▲武漢洪山一號單車墳場,圖自:攝影師吳國勇

這些堆積在一起不知所措的共享單車,除了野蠻投放導致數量飽和無處安放之外,還有很大一部分是被人為破壞的。熱度最高的那段時間裡,對共享單車暴力打砸、上私鎖、隨意拋棄的新聞幾乎每天都有。就算是現在,大街上仍然到處都可以看到被破壞的共享單車,以奇特的姿態出現在離奇的地點。

而之後緊跟共享風口興起的共享雨傘和共享汽車,也走上了跟前輩一樣的命運。某共享雨傘在上海投放首批 100 把共享雨傘,投放當天雨傘全部消失;共享汽車用後垃圾遍地,爆胎後還繼續行駛等現象層出不窮。

當然他們也沒有高興多久。摩拜在進軍英國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損壞和丟失率就達到了 10%,一年後決定退出;香港 Gobee 共享單車進入法國四個月損壞和丟失率 60%;連一向以高素質著稱的新加坡也有層出不窮的損壞和丟失案例。

而部分國人心目中的「燈塔國」美國,玩出了更多的花樣。最近風靡美國的共享電滑板,混的比共享單車還要慘,美國人民對共享滑板的「反抗行為藝術」將全世界的破壞行為推上了高潮。

▲頗為自豪的「概念藝術」

播放GIF

▲共享單車不能上高架,共享滑板可以

共享滑板在各大美國城市的瘋狂擴張雖然方便了一部分人,但是也必然會有另一部分人感到不便。事實上,這些行為藝術就是美國人民對共享滑板佔用公共資源的一種抗議。通過對共享滑板施行暴力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憤怒。

▲共享單車也不能上高壓線,共享滑板仍然可以

▲共享滑板甚至還可以乘地鐵

被共享經濟這面「照妖鏡」照過的每一個國家都不無辜,它揭示了人性的自私和貪婪存在於地球上每個角落。不管西方還是東方,高素質和低素質的人都是同時存在的。自從人類進入文明時期,一直努力通過各種方式規範人的行為,而發達國家平時展現出來的高素質,就是嚴格法律約束下的行為。面對沒有法律約束的共享經濟,他們也都揭下了面具。

所以共享經濟真的是素質殺死的?

很多人呼籲通過道德方式規範人的行為,改善共享經濟面臨的素質問題。但是每個人對道德的標準是不一樣的。譬如某人發現堵住人行道的共享單車,出於對低素質行為的憤怒,他可能踹兩腳人行道上的共享單車,或搬起來扔到一邊,他認為自己的行為是正義之舉。所以,具有差異性的道德標準並不能解決問題。

可見約束整個社會人類行為是無法通過道德方式實現的,規範人類行為的只能是法律和制度。

共享經濟只是一種滿足用戶體驗的商業行為,不能單純依賴雙方素質進行商品交換。因為使用者可以使用產品卻不擁有所有權,那麼照顧產品的責任感就會減少,一些毀壞、私藏共享產品的不良行為也在誘使更多的人仿效實施。

運營企業和監管部門沒有對類似違規行為設立有效的懲罰機制,加上人類的素質各有不同,更加放任了違規損壞、私藏產品的行為增長,直至形成規模化的現象。所以,與其寄希望於快速提高國民素質,不如運營企業和監管部門共同制定行之有效的懲戒制度更為直接有效。

制度可以塑造人性,好的規範可以塑造天使,壞的規範打造魔鬼。所以共享經濟的退潮,並不全都是國民素質的問題,「照妖鏡」放大了表面的素質問題,就更應該思考如何利用深層的制度問題來提高公民的基本素質。只有這樣,共享經濟才能生存並持久。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