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評級機構“多頭監管”行將結束

  中新經緯客戶端9月12日電(羅琨)債券市場統一監管終於邁出實質性一步。近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監會聯合發布公告,圍繞逐步統一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交易所債券市場評級業務資質,加強對信用評級機構監管和監管資訊共享,推進信用評級機構完善內部制度,統一評級標準,提高評級品質等方面進行了規範。

  截圖來源:中國人民銀行網站

  推動評級業務資質的逐步統一

  公告指出,已經在銀行間債券市場或交易所債券市場開展評級業務的信用評級機構,可根據自身情況,申請在交易所債券市場或銀行間債券市場同時開展評級業務。

  這意味著,此前只能在單個債券市場開展評級業務的機構,此後可同時在兩個債券市場開展評級業務。

  由於歷史原因,中國債券市場一直處於“五龍治水”的多頭監管狀態,不同的債券品種需要不同的監管部門核準或者注冊,在不同的債券市場發行和流通。

  “債券市場相對分割帶來了對評級機構的多頭監管,這使得評級機構的成本居高不下,評級行業一直呼籲監管機構能統一監管,這次公告可以看做是對評級機構相關訴求的回應。”東方金誠評級副總監俞春江稱。

  他進一步指出,對債券市場參與方來說,評級機構具有發現信用風險的基礎性作用,但評級行業發展的不成熟,比如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交易所債券市場評級標準不一致等現象,也給投資人帶來了較大困擾。此次公告對評級機構開始實施統一監管,對提升評級執業品質,促進評級機構向市場提供高品質的評級服務打下了制度基礎。

  鼓勵評級機構兼並重組

  公告指出,鼓勵同一實際控制人下不同的信用評級機構法人,通過兼並、重組等市場化方式進行整合,更好地聚集人才和技術資源,促進信用評級機構做大做強。

  俞春江指出,上述規定意在消除兩個債券市場評級標準不統一的情形,減少部分評級機構的評級標準套利太空,有助於抑製評級機構間的評級標準競爭,提升評級結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聯合資信副總裁李振宇此前撰文指出,由於評級行業的評級技術和方法、違約率以及市場公信力等都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市場檢驗,決定了評級行業不適合小而散的發展方式,而是趨於強者恆強,因此行業內的兼並與收購是行業整合的重要方式。

  李振宇建議,對我國評級行業來說,應當堅持市場化路線。從行業內整合情況來看,監管層在對級別競爭、價格競爭等不正當競爭行為進行嚴格監管的同時,應當鼓勵和推動評級行業優勝劣汰,從而提高行業的整體聲譽和競爭力。從行業間整合情況來看,國內評級公司應審時度勢,根據自身業務需求與企業資訊提供商、大數據公司、模型公司、谘詢公司等上下遊企業進行戰略合作或者兼並重組,從而整合資源,提高競爭力和影響力。

  充分發揮監管合力

  公告指出,加強對信用評級機構的監督管理和信用評級行業監管資訊共享。中國人民銀行及其分支機構、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及其派出機構有權對開展債券市場評級業務的信用評級機構,通過現場及非現場等方式進行監督檢查,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和中國證券業協會有權對信用評級機構開展自律調查,必要時可以對信用評級機構進行聯合調查。

  事實上,在近期貨易商協會與證監會便聯手開展現場檢查,並同步處罰評級機構大公國際,成為發揮監管合力的范例。

  俞春江預計,在各監管部門成為“一致行動人”的監管模式下,監管部門對評級機構的監督管理將明顯強化,評級機構的發展將趨於規範。此外,“一致行動人”監管模式有助於消除分頭監管為部分評級機構帶來的套利太空,增強監管的公平性,有助於進一步規範評級機構競爭。

  俞春江指出,公告只是債券市場互聯互通的起步性檔案,預計央行、證監會、交易商協會等還將頒布其他的政策檔案,進一步推動銀行間和交易所債券市場監督管理的統一化進程。(中新經緯APP)

  關注中新經緯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中新經緯”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財經資訊。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部門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