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長沙公交司機緊缺,各公司緊急招募

春節剛過,長沙各公交公司就紛紛貼出駕駛員的緊急招聘啟事。龍驤巴士公司透露,作為全市最大的公交公司,其人員缺口仍達到四分之一。

2018年12月,長沙獲評“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範城市”。數據顯示,2018年,長沙運營公共汽車達7068台,日均公共交通客運量為291.2萬人次,公共交通機動化出行分擔率達到54.2%。在風雨無阻、全年無休的背後,不少公交駕駛員在默默地為市民的日常出行堅守、奉獻著。

2月13日下午,三湘都市報記者乘上長沙最長公交線路之一的26路公車,體驗這單程近34公里的行車距離,駕駛員的酸甜苦辣。

記者 石芳宇

體驗

跑一趟兩個多小時,站一下都是享受

當日下午,記者與駕駛員王司機一起上了26路公車。從金環高架橋發往黎郡社區,一趟來回有近68公里,單程就有44個站點。“姑娘,你要不要先方便一下。”上車前,王司機委婉地提醒道。正常情況下,這條線路駕駛員單邊行駛要100分鐘,如果遇上堵車,2個多小時都是常事。

在王司機的車上,每當進一個站點,他會把車穩穩地停進劃線區域,或者與站牌對齊。

一路上,有不少乘客詢問方向、站點、換乘等問題,王司機都會耐心回答。“這條路走多了,路上哪裡有坑、哪裡會堵車,甚至哪個岔路口可能隨時會‘飆’出一輛電動車,都了然於心。”在經過新民路東時,車堵成老長一排,他不但不急不躁,反倒安慰起記者不要著急,“一車人的安危在我手中,要更加謹慎。”

途中,遇到離月台不遠的交通緩慢或擁堵,偶爾會有乘客提出“開一下門”的要求,每次都有熱心乘客主動幫王司機解釋,“沒到站停不得呢。”每當這時,王司機嘴角總是會微微上翹,一臉欣慰。“現在長沙市民的素質越來越高,乘客也很體諒我們的工作。”王司機告訴記者,前段時間媒體集中報導了幾起搶奪方向盤、毆打司機等事件,在他看來只是個別現象,“這種不文明現象並不常見,司乘關係只會越來越好的。”

到達終點後,王司機有十幾分鐘的休息時間,而這段時間他都是站著,甚至匆忙吃飯時也是站著,“短暫的站立,對我們來說都是一種享受。”問及為什麽不去駕駛短一點的線路,他回答,“辛苦是有的,但市民有需求,車總要有人去開。”

現狀

長期缺人,司機多是大叔,年輕人太少

龍驤巴士智能運營管控中心副經理陳宇告訴記者,公車理想的人車配比為2:1,也就是一台車配2個駕駛員,作為市內最大的公交公司,龍驤最多也僅能達到1.5:1,也就是3個人開2台車,而有的公司還達不到這個比例。“這意味著駕駛員要連軸轉,很難有固定休息時間。”他介紹,因為工作辛苦,加上城市擴大增加公交線路、城鄉客運段公交化改造,駕駛員處於長期缺人狀態。

公車司機要求比較高,需要駕駛員持有A證,而考到A證並不是容易的事。“報名費要一兩萬不說,考證可能要1年時間,還需要等1年實習期過後才能上路,這個時間成本很高。”

寶駿巴士第二分公司人力資源處負責人王霞展示了一組數據:寶駿巴士二分公司現有671名駕駛員,年齡40歲以上的佔56.3%。“駕駛員們年紀偏大,願意從事公交駕駛員的年輕人少之又少。”她說,每當有80後、90後來應聘,她就十分開心,還叮囑車隊要重點培養。

探因

忙碌、壓力大是常態,還要面對不理解

在120路公交調度室內,記者見到28歲的李濤,他在車隊中算是年輕駕駛員,已有6年駕齡。

他今天6點就起床了,要一直開到晚上9點半才能下班,每天上班至少13個小時。“就是太忙碌了,沒時間喝水、吃飯,上廁所要跑著去。如果遇上堵車耽誤了發車時間,可能剛進站,還顧不上喘口氣就得馬上發車,而跑一個來回就要兩三個小時。”

向才彬在6路車幹了8年,加上之前在珠海的經歷,是一個有著20多年豐富經驗的老司機,“壓力大”是他對目前工作狀態的評價。“要開車,還要兼顧車廂環境、監票等,任務多、壓力大。”他說,就餐時間不規律,內急憋著是常事,長時間坐著導致腰椎勞損等,大部分駕駛員都患上了胃病、腰椎病、前列腺炎等職業病。

“最要緊的還是有些乘客的不理解,有時候還會遭到辱罵和毆打。”他忍不住吐槽。

舉措

提升待遇、增加福利,司機“挺滿意”

陳宇介紹,龍驤巴士公司為了保障員工們的收入,除了工資外,還給予一系列獎勵。“比如我們倡導的禮讓斑馬線、關愛夕陽紅、星級考核等,每個月只要扶2次老人就有200元獎勵,還有違章次數、事故率等考核,如果評選到五星就有1100元。”他表示,公司收入向一線員工傾斜,職工年平均收入基本達到社會平均年收入水準。

近年來,長沙採用政府補貼、校企聯合的方式,對公交駕駛員培訓進行補貼,培訓費用補貼率達到53.3%。除了按規定購買五險一金外,龍驤公司還成立了救助基金,每人每年交50元,就可以享受醫保扣除之外的醫療費用補貼。“平時看個門診費用都能報銷,公司還會上門慰問。”

由於外地駕駛員佔80%,龍驤公司也盡量為外地員工申請了政府廉租房,裡面家具、家電一應俱全。“我對現在的工作還挺滿意的。”28歲的116路車駕駛員楊勝說,公司給予的關懷很多,他的第一份職業就是公車司機。

心聲

希望得到理解和尊重

在採訪中,不少駕駛員告訴記者,公共車的行駛、停靠都有嚴格的規則,但是在工作中,經常有乘客不理解,“謾罵、投訴是常事。面對乘客的不理解,我們也很無奈。”朱志榮說,按照規定公車必須停靠在規定區域,前面沒有停靠的車輛,就必須停在最前端。很多乘客因為沒有停靠在他們跟前,上車就會抱怨,這讓人十分鬱悶。“有時候一些老人沒有刷老年卡,我們提醒他還會挨罵,如果檢查他們的老年證、殘疾人證的真偽,就更可能激化矛盾,反而會遭到投訴。”

“希望乘客們能更加尊重、理解我們。”120路女駕駛員李曉江說,“有人說公交司機是個充滿壓力和焦慮的行業,我不否認。做這一行心態很重要,對我來說,因為熱愛,我選擇讓壓力和焦慮變成一種專注。”

感受

這是一份穩定、有成就感、幸福的工作

劉再軍將912路公車停靠到終點站後,檢查一遍車況才微笑著走出駕駛室。忙完這班,他就可以休息幾天。連續10年春節沒有回家的他,今年依然選擇堅守在崗位上,這是他從事駕駛員工作的第23個年頭。

問及堅持的原因,他告訴記者,這份工作收入穩定。妻子患癌、兩個女兒還在讀書,為了能多賺一些錢,他主動申請在節假日加班。他見證了長沙的公車從汽油車、柴油車到如今的油電混合新能源車、純電動公車的轉變。“車況越來越好了,開車也沒有以前累了。”他眼裡全是滿足。

“大年初一那天我很感動,一上車乘客就笑著跟我說新年好,我特別開心,現在的乘客素質都越來越高了。”116路公車駕駛員朱志榮說。上個月,一個老奶奶因為患有老年癡呆,在他的車上忘記了回家的路,收班之後儘管是晚上10點了,他仍留下來陪著老人回憶家人的電話。晚上12點,老人兒子才將老人接走,激動地一直說著謝謝朱司機。“那一刻我心裡很有成就感,幫助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人生就很有價值!”

儘管是冬天,11路公車陳顯偉司機的車廂內“溫暖如春”。刷卡處一盆開得鮮豔的粉紅月季、車後門一簇紅綠相間的“鴻運當頭”、每一個座位上還有暖心坐墊。為給乘客營造一個溫馨的氛圍、讓自己開車心情舒暢,陳司機自己掏錢給車廂做了一番打扮,一上車乘客們就會拍照、點讚。“都快成網紅車了,看到大家很開心,我感到很幸福。”他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