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喝茶得味,坐禪得道,且隨我去看中國古代茶具

茶與禪,壹個是平常日用,壹個是哲理思悟。兩種文化本不相同,卻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逐漸接觸、趨於合流,茶在品, 禪在參, 參禪如品茶, 品茶可參禪,茶禪境界的達到, 關鍵在於「 妙悟」 。所謂「 禪道惟在妙悟, 茶道亦在妙悟。」由此觀之,「 茶禪壹味」所寄託的實際是壹種恬淡清凈的人生境界, 壹種古雅淡泊的審美情趣。周作人說喝茶當於瓦屋紙窗下,清泉綠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飲,得半日之閑,可抵十年塵夢。這是深得禪茶三昧之語也。能夠表現禪茶的事物有好多,禪是無壹物,茶道也無心,茶具卻是其中最具形象性的壹種。各位,喝茶得味,坐禪得道,且隨我去看茶具。

清 錢慧安 煮茶洗硯圖軸

圖文/上海博物館

和是茶之魂,也是禪之心。喝茶之人通過茶追求平常心, 茶和禪相結合的時候, 人們從可以從壹杯茶中覺悟到人生的至理——中道和諧。玉有五德,類似玉的茶具,溫潤爾雅,冰心壹片,本身就可啟人慧性,助人向和。

南宋 景德鎮窯青白釉執壺

北宋 定窯刻花葵口碗

明 德化窯石榴壺

明 成化景德鎮窯仿哥窯碗

明 晚期德化窯白釉扁執壺

清 雍正景德鎮窯仿官釉蓋杯

清是茶之味,也是禪之理。「清」用禪宗的話來說,就是虛融淡泊,為禪宗修行理念之一。與禪境相通的茶道,也非常重視清靜淡雅之風,崇尚淡泊無為之美。古人說茶是「清虛之物」,因而品茶的嗜好也被稱為「清尚」。青花瓷器幽冷素澹,氣靜神清,最宜茶性,明清以來多作茶具;又有以詠茶詩為裝飾的各種杯壺,別具趣味。

清 乾隆景德鎮窯青花龍鳳紋執壺

清 嘉慶景德鎮窯青花纏枝花卉紋開光題句執壺

清 乾隆景德鎮窯青花抹紅題詩茗碗

清 乾隆景德鎮窯紅釉題詩杯(十一年)

寂是茶之性,也是禪之境。寂寂山林中,二三知己圍坐,在靜寂的境界中,起火,沸湯,吃茶。拋卻雜念,以求寂靜無為之,「始可堅守寂隻本意,以保佛戒」。沒有寂,茶就無法超越文化層面,上升到宗教的高度。宋代流行的黑釉盞,雖為適應鬥茶之風而流行,它所表現出的寂靜之態,和禪茶正保持著某種程度的契合,後世各色祭藍、黑釉茶具,亦可視作這種靜寂之尚的遺孓。

宋 建窯黑釉兔毫盞

金懷仁窯油滴瓷碗

清 雍正景德鎮窯藍地白花魚藻紋蓋碗

清 雍正景德鎮窯祭藍釉執壺

雅是茶之韻,也是禪之趣。作為茶文化的固有特點,追求雅緻是茶道與禪教共同的文化性格。古今茶人無不以品茗談心為雅事,以茶人啜客為雅士,即宋人所謂「 俗人飲酒, 雅士品茶。」 而禪宗「行看流水坐看雲」,展現出古雅寧靜的氣息。在中國的古代社會中,文人往往崇尚「 雅緻」,因而文人的茶具也就往往帶有這種儒雅的氣質。

清 陳曼生銘楊彭年製唐井紋紫砂壺

清 曼生紫砂竹節壺

清 曼生銘提梁紫砂壺

清 光緒宜興窯伯年書東石製紫砂石瓢壺

清 瞿子冶玉川飲茶圖紫砂壺

茶會又稱茶宴,是以茶代酒作宴,宴請款待賓客之舉。僧人禪師們在禪林中舉辦茶宴,而文人學士、詩家墨客們,則是於山水天地之間。雖然設宴的地方不同,但是文人墨客在品茗論藝、吟詩作賦的同時,也起到了修身養性的作用。他們壹邊品茗壹邊遊賞山水,將禪茶中的「正清和雅」與自然風景結合在壹起,進壹步充實和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並將其表達在了詩句、繪畫以及書法之中。

明 文徵明惠山茶會圖卷

清 王震胡琪梅亭煮茶圖軸

宋拓 蔡襄書茶錄

明 婁堅行書茶賦卷

如需競拍送拍,聯繫後台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