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亞霸主突騎施汗國是怎樣的?多次打敗大食

突騎施汗國的興衰與中古時期唐王朝、大食、吐蕃等大國在中亞地區的勢力角逐密不可分,突騎施汗國由盛轉衰也反映了當時中亞地區錯綜複雜的國際關係。

突騎施汗國在公元八世紀興起,突騎施原屬西突厥阿史那氏治下,源出漠北,以突騎施、車鼻施、處木昆三姓為核心部落。阿史那氏衰微後,以烏質勒為首的突騎施部興起,得到了唐王朝的認可,接受唐朝的冊封,並接管了唐朝濛池都護府地區(約相當於今中亞楚河以西至鹹海一帶),成為唐代下屬的一個邊疆民族自治政權。

突騎施興於烏質勒時期,烏質勒於公元690—706年在位,出身於突騎施莫賀索葛啜部,原隸屬於阿史那裔斛瑟羅帳下。當時阿史那氏已然衰微,斛瑟羅雖為汗裔,但無權無望,僅靠唐王朝一貫支持阿史那氏的政策得以延續統治。此時的烏質勒已經歸順唐朝,並掌管西域重鎮碎葉城。但唐王朝出於支持阿史那的傳統政策,要求烏質勒交出碎葉城,並使斛瑟羅重新入主突厥十姓。這引發了烏質勒的不滿,與斛瑟羅發生了衝突,而斛瑟羅大敗,最後逃走。此後唐王朝意識到突騎施政權的強大,冊封烏質勒為懷德郡王。

烏質勒的政權已經具有汗國規模了,但他並未稱汗。烏質勒死後,其子娑葛繼承王位。但唐王朝也並未徹底放棄支持阿史那的政策,始終承認阿史那氏為羈糜可汗,這也為日後烏質勒的衰微埋下了禍根。娑葛即位後,擊滅蒙池都護阿史那忠節,控制了西突厥全境,建號賀臘毗伽十四姓可汗。景龍三年(公元709年),唐王朝正式承認了突騎施汗國。

景雲二年(711年),娑葛去世,西突厥十四姓陷入混亂。阿史那氏獻趁機興起。公元716年,車鼻施部落的蘇祿重建突騎施。蘇祿並非人名,而是軍隊統領的意思。蘇祿祿自立為毗伽可汗,阿史那氏已經無法制約他,因此唐王朝派人前來調停。此時阿拉伯帝國已然興起,而阿史那氏已經無法控制西域形勢,所以唐王朝轉而支持蘇祿政權,借助蘇祿的力量保證中亞不受大食的侵犯。

蘇祿治下的突騎施汗國與唐王朝保持一定的臣屬關係,在一定範圍內給予突騎施保持獨立性,同時也幫助唐王朝抗擊大食東侵,維護中亞秩序。但隨著突騎施汗國愈加強盛,對唐王朝的“離心力”越強,開元二十二年(734年),突騎施再次打敗大食,汗國十分強盛,想切斷與大唐之間的宗藩關係,這引發了唐王朝的不安。因此唐王朝計劃與大食聯盟,聯合打擊蘇祿政權。雖然唐王朝與大食的聯盟最終未達成,但也在事實上 層面上打擊了蘇祿政權。此後突騎施汗國徹底消失在史冊之中。

可以說,突騎施汗國在爭奪中亞過程中陷入對大唐、大食兩線作戰的困境。蘇祿政權向西擴張需要大唐的支持,向東則需要聯合大食,然而蘇祿政權並未有長遠的政治目標,僅停留在軍事勝利的層面上,因此在大唐與大食的立場是舉棋不定。與此同時,大唐與大食對突騎施也是時而拉攏時而剿滅的策略,當突騎施對兩方都產生威脅時,大唐與大食則聯合剿滅了突騎施汗國。此後,大唐繼續進行扶持阿史那氏的政策。

此外,突騎施內部的黑、黃二姓的爭奪也加速了突騎施的衰亡。黑姓為蘇祿出身的車鼻施部,為黑發的蒙古利亞人種,烏質勒父子出身黃姓,黃發多須,為伊蘭人種,被視為正統的突騎施汗位繼承部落。蘇祿死後,兩姓相爭不斷,國勢日漸衰微。

需要注意的是,突騎施汗國最後滅亡,並不意味著突騎施部落最終覆滅。突騎施部落依舊存在,只不過另外依附於其他強大的部落,並且改姓,可能並入回鶻一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